中国水利报:问汛雄安:国家大计定安澜

【字体:      】     打印     2022-08-26 14:3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雄安新区堤防——2022年8月初,保护雄安新区起步区防洪安全的大堤已经具备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本报记者 李先明 摄

  □本报采访组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5年来,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实施,从“一张白纸”到“奠基生长”,新区建设争分夺秒、不舍昼夜,这座未来之城的模样日渐清晰。

  正值防汛关键期,本报采访组赴河北雄安新区,探访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的防洪体系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筑牢屏障 拒洪水于新区之外

  8月10日,雨后初霁。雄安新区起步区新盖房水利枢纽旁,绿草如茵,碧波荡漾。原本方正古板的水利工程,在新的设计理念和金属格栅、玻璃栏板等装饰下,有了琴瑟和鸣、大河清音、烟雨虹桥等美好的名字和生态景观功能。

  雄安新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清河北支是主要洪水威胁河流之一。作为调节大清河北支洪水的唯一控制性枢纽,新盖房水利枢纽是新区防洪咽喉要道,关乎下游起步区和东侧雄县组团、昝岗组团防洪安全。

  起步区是雄安新区主城区,规划面积约198平方公里,肩负着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代重任。

  2020年10月起,雄安新区对新盖房枢纽实施提标改造,重建原有灌溉闸、分洪闸、溢流堰、雄县引水闸,改建引河闸。同时,加固堤防,改建管理所,建设配套建筑景观及物联网。

  “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具备100年一遇防洪能力。中小洪水发生时,可利用引河闸将洪水通过白沟引河引入白洋淀;出现较大洪水时,可通过分洪道下泄,有效保障新区防洪安全。”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新盖房枢纽改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说。

  在起步区南部,借助无人机的俯瞰视角,新安北堤的走向和功能一目了然。一侧是蔚蓝无垠的淀水,一侧是蜿蜒伸展的大堤。

  新安北堤是起步区南部洪水防线,与东部的白沟引河右堤、北部的南拒马河右堤、西部的萍河左堤和西北围堤,共同构成一个长约100公里的防洪圈,形成起步区防洪屏障。

  “项目采取加高培厚老堤、构建新老双堤、后移新堤线、设置防汛挡墙等4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堤防防洪能力,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安北堤项目负责人说。

  根据雄安新区防洪规划分区设防、重点保障的原则,起步区防洪工程统一按照200年一遇设防。目前,起步区防洪主体工程已陆续建设完成,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新区安全度汛再添底气。

  堤顶公路宽阔平坦,岸坡绿植葱茏,水面宽阔浩渺,新安北堤白洋淀码头段俨然是一座生态公园,吸引着游人观光游览。

  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果靖介绍,不只新安北堤,整个起步区防洪主体工程建设都兼顾生态、休闲等综合效益,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公园、漫步道等,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其中,将防洪圈打造成一个近100公里的生态廊道。

  保障防洪安全,关乎国计民生。

  水利部将雄安新区防洪工程纳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力推动工程建设。今年,我国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雄安新区防洪治理工程位列其中,全速推进。

  御洪有“道” 给洪水以出路

  沿着白沟引河顺流而下。引河,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是将起步区上游南拒马河和白沟河来水引入白洋淀。

  白沟引河位于起步区与雄县组团之间,在承担泄洪功能的同时,其堤防也是两侧重要区域的洪水防线。

  按照“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要求,新区制定2022年先期重点推进的防洪工程计划,着力建设白沟引河左堤生态防洪堤工程,打造新区行洪重要的承接通道。工程包括加高培厚新盖房枢纽引河闸至雄县段的12公里堤防,建设16米宽堤顶道路,新建蓄水坝等设施。

  项目负责人说:“当前,白沟引河左堤生态防洪堤工程已完成河道疏浚,蓄水坝已建设完成,具备拦蓄功能,堤防已完成汛前填筑目标,具备安全度汛防洪能力。”

  雄安新区依淀而建。白洋淀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由南西北三面而来的九条河流汇聚于此。汛期,上游来水充沛,一吞一吐方能安澜无虞。

  乘船横穿白洋淀,至东岸中部,白洋淀重要的泄水控制性工程——枣林庄水利枢纽坐落于此。建成50余年来,枣林庄枢纽多次安全下泄白洋淀洪水,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雄安新区特殊的功能定位,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防洪保障能力。今年,新区拟按照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对枣林庄枢纽工程实施改扩建,拆除现有25孔闸和4孔闸,利用现有孔闸和场地条件新建泄洪闸,加固改建赵北口溢流堰,加高加固与周边衔接段堤防。

  新区行洪重要的出口通道赵王新河治理工程(雄县段)也于今年开工建设。“工程将在原设计10年一遇防洪标准基础上,对现状左侧主河槽进行疏浚和扩挖,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区泄洪能力。”项目负责人说。

  给洪水以出路,新区加快畅通完善排洪通道,有备无患。

  未雨绸缪 抢在洪水到来前

  防汛是一场大考。对于雄安新区而言,更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城防、人防、物防”协同发力,容不得丝毫闪失。

  据预测,6—8月,海河流域中北部水系有可能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新区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下好水旱灾害防御“先手棋”。

  5月17日,雄安新区召开防汛抗旱指挥部202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深入研判今年防汛抗旱形势,安排部署重点工作,逐级落实防汛责任。新区规划建设局会同应急管理局、各管委会、各片区指挥部,深入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洪涝灾害风险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汛备汛,第一要义在“防”。新区坚持防范为先,汛前修订完善新区本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等预案,督促各部门及相关片区认真开展防汛排涝预案修订工作,形成一套完整预案体系。此外,配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完成大清河洪水防御联合演练,举办年度暴雨洪涝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全面做好入汛前迎战洪水的各项准备。

  在预报、预警方面,积极推进应急指挥平台、水旱灾害防御调度系统和气象“大脑”开发建设,将雨情、水情以及在建项目监控信息接入雄安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实时获取大清河流域雨情水情工情,并与气象、水文等部门建立预报、预警等沟通联动机制,为新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防汛,预则立,谋则成。汛前,新区超预案准备标准配齐救生器材、抢险物料、排涝泵车等40余种防汛物资,规范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确保防汛抢险力量准备到位。

  蓄滞洪区是防洪减灾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险”。新区一方面加强蓄滞洪区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审批、监管;另一方面,组织开展蓄滞洪区居民财产登记及变更登记和风险隐患排查,落实新区四级防汛责任,做到应统尽统、摸清底数。

  雄安新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大清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月27日,海委组织召开《2022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咨询会,就2022年起步区度汛方案编制咨询专家意见,进一步提升方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这是海委第6年组织编制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水安全保障。

  不仅如此,海委立足流域单元,树立“流域一盘棋”思维,坚持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协同推进雄安新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落实大清河流域综合规划和雄安新区防洪专项规划等,为新区乃至海河流域安全度汛夯实基础。

  雄安,这座新时代的“未来之城”,正在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蓄力量。确保度汛安全,既是底线要求,也是政治任务。

  汛期尚未结束,雄安在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的同时,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守护河湖安澜,服务国家战略,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先明 李顺卿 席晶 李攀 刘汝佳 陈才峰 吕培)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8月23日

作者:    责编: 高博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