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我国近十年年用水量实现“零增长”,是如何做到的?

【字体:      】     打印     2025-03-18 20:0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通讯员 翟平国

  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即将到来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水利部获悉,近10年来,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我国年用水量实现了“零增长”。

  我国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需求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2014年以来,全国年用水总量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大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

  在管好地上水的同时,也要保住地下的水。水利部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18年以来累计为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339亿立方米,回补地下水量超过130亿立方米。京杭大运河在断流百年后连续3年全线贯通,永定河在断流26年后连续4年全线贯通有水。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在经历了近40年的持续下降后出现回升。

  2023年5月25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试通航,长江、淮河实现了历史性“牵手”。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长江、黄河跨越秦岭在关中大地“握手”。截至目前,31个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全部批复实施,省、市、县级水网建设加快推进。

  国家水网有效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难题,它的背后还有一张高效智能的数字水网:数字孪生小浪底工程,应用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建设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可实现安全监测、水库调度等多目标综合管控;大藤峡水库可实现完整数据收集,与珠江流域共享水情、咸情信息…… 以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为主体的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正全速推进。

  水利部门还借助市场化手段盘活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2023年,四川省阿坝州将结余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权以1800万元价格转让给宁夏宁东基地,成为全国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长江流域重庆和四川、松花江流域吉林和黑龙江实现流域内跨省份用水权交易,河北和天津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省份用水权交易,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日趋活跃。2024年中国水权交易所全年交易1.1万单、交易水量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6.3%、154.7%。

作者:    责编: 魏永静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