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水利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

【字体:      】     打印     2024-12-13 20:4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黄河客户端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王立奎)“今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12月12日,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水利部将深入实施《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尽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王道席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从战略上、全局上优化了我国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截至今天,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了767亿立方米,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显著提升,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效促进了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惠及了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随着受水区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受益范围正由大中城市向农村地区拓展,受益人口也是逐年增加。

  在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王道席介绍,水利部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把节水作为受水地区的根本出路,全面提升受水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用水效率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水利部指导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指标体系,推广应用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王道席还介绍,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持续做好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的安全保障工作。十年来,东线工程的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中线工程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也就是说,有时候水质能达到Ⅰ类。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总体得到了回升,一大批河流和湖泊重现生机。

  王道席在发布会上还表示,水利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工程管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贯彻落实《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打造重大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法治化样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水源区建立了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利部还强化科技创新,一大批创新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显著提升。加快总体规划修编,高质量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中线后续引江补汉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各项准备。

作者:    责编: 瑶薇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