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图)

2001-12-31

【字体:      打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综述
长江流域 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金沙江、岷沱江、嘉陵江、上游干流、乌江、汉江、中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下游干流、三角洲平原11个流域二级区。
2001年平均降水深100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876.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8.3%。地表水资源量8781.2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91.3毫米,比常年偏少9.2%。地下水资源量2426.5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总量为8892.8亿立方米。2001年末1107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减少178.6亿立方米。由于年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异常,长江流域发生较大面积旱灾,其中部分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
2001年长江流域总供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4.8%,地下水源占4.7%,其他水源占0.5%;总用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8.6%,工业用水占29.4%,生活用水占12.0%;总耗水量843.5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48.3%。
2001年长江入海水量8393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30.6亿立方米)。
2001年全流域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220.5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2.7%,生活污水占37.3%。长江流域河流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73.7%,与上年变化不大。湖泊水质较差,在评价的10个湖泊中,仅有4个湖泊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滇池和巢湖全部、太湖大部分处于富营养状态。
西南诸河 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涉及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广西5省(自治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藏西诸河、藏南诸河、怒江、澜沧江、红河、伊洛瓦底江7个流域二级区。
2001年平均降水深为1129.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407.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6.6%。地表水资源量为5703.4亿立方米, 折合径流深684.7毫米,比常年偏多7.5%。地下水资源量1724.0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重复计算量后,水资源总量为5704.1亿立方米。2001年末5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比上年末增加0.73亿立方米。
2001年西南诸河总供水量99.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6.0%,地下水源占2.7%,其他水源占1.3%;总用水量99.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4.8%,工业用水占6.1%,生活用水占9.1%;总耗水量68.84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为68.9%。
2001年西南诸河工业和生活废污水排放总量为5.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62.7%,生活污水占37.3%。西南诸河河流水质状况良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93.3%。评价湖泊仅洱海1个,Ⅱ类水面积占71.4%,其余为Ⅲ类。

水资源量

1、降水量

  长江流域 2001年平均降水深100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7876.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8.3%,属平水偏枯年份。从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看出: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和嘉陵江上游、汉江流域大部分降水深为400~800毫米;雅砻江部分地区、川西峨嵋山、雅安一带、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大部分年降水深为1200~1600毫米,其中个别个地区为1600~2400毫米;其余地区为800~1200毫米。从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看出:除金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鄱阳湖水系东南部及长江三角洲当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1~3成外,其他地区均比常年偏少,其中嘉陵江东部、长江上游干流部分地区、汉江部分及长江下游干流北岸偏少3~4成,个别地区偏少5成。
年降水量除较常年偏少外,时空分布较为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需水量少的1月份,鄱阳湖水系、长江下游干流、太湖流域大部分地区和长江中游干流、洞庭湖水系部分地区降水量达100毫米以上,为同期均值的2-4倍,有的达历史同期最高或次高水平,而需水量大的春、夏、秋季降水量却比常年偏少较多;二是大范围降水少,降水仅以局部出现时多;三是持续性适量降水少,短时大雨、暴雨多。再加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春、夏、秋季气温偏高、蒸发强度大,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引发长江流域较大范围的旱灾,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旱灾。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降水深最大的是鄱阳湖水系,为1588.5毫米,最小的是汉江水系,为712.4毫米。与常年比较,除金沙江、长江三角洲平原偏多5.5%和4.2%外,其它各二级区均偏少,偏少10.0%以上的有:长江中游干流25.3%、汉江水系22.7%、长江上游干流19.8%、嘉陵江水系19.1%、长江下游干流17.5%。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流域分区降水分布图
 
2001年长江流域行政分区降水分布图
 
  按行政分区统计,年降水深以广东1811.7毫米最大,青海380.0毫米最小。与常年比较,有14个行政分区年降水量偏少,偏少幅度在10.0%以上的有:河南29.4%、湖北25.3%、重庆22.0%、陕西19.3%、甘肃19.2%、安徽17.6%;有5个行政分区偏多,偏多幅度在10.0%以上的依次为:西藏25.8%、上海24.8%、广东23.7%、云南12.3%。
2001年长江流域代表站月降水过程线图
 
  西南诸河 2001年平均降水深为1129.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407.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6.6%,属平水偏丰年份。从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看出:西南诸河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藏西诸河只有100~200毫米,而藏南地区达5000毫米。从年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看出:除个别地区当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少1~2成外,其他地区比常年偏多1~3成,个别地区偏多5成。
 
2001年西南诸河行政分区降水分布图
 
2001年西南代表站月降水过程线图
 
  按流域分区统计,以伊洛瓦底江的2193.1毫米最大,以藏西诸河的141.0毫米最小,显示出降水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与常年比较,澜沧江、伊洛瓦底江和怒江年降水量偏多23.2%、8.6%和8.0%;藏西诸河比常年偏少20.4%;红河和藏南诸河与常年基本持平。
按行政分区统计,以云南年降水深1623.9毫米为最大,以新疆的215.7毫米为最小。与常年比较,云南年降水量偏多15.6%;新疆偏少32.2%;其他省(区)与常年持平。

  地表水资源量

  长江流域 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8781.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91.3毫米,比常年偏少9.2%。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径流深最大的是鄱阳湖水系919.3毫米,
最小的是汉江水系183.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最大的是洞庭湖水系1925.2亿立方米,最小的是三角洲平原201.9亿立方米。与常年比较,有三个二级区地表水资源量偏多,其中偏多辐度较大的金沙江水系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分别偏多17.7%和14.0%;其它均偏少,偏少幅度大于25.0%的依次为:汉江水系50.7%、长江中游干流40.6%、长江上游干流33.7%、长江下游干流27.2%和嘉陵江水系27.1%。
按行政分区统计,2001年径流深最大的是广西1069.5毫米,最小是青海119.3毫米。地表水资源量最大的是四川的2514.1亿立方米,最小的是广东的3.1亿立方米。与常年比较,有5个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基本持平,9个行政分区比常年小,偏小幅度超过25.0%的依次为:河南55.2%、陕西51.0%、湖北43.6%、重庆38.6%、甘肃32.5%;另有5个行政分区比常年偏大,依次为:上海71.0%、西藏48.8%、广东27.2%、云南17.5%、青海7.1%。
2001年长江入海水量为8393亿立方米(含淮河经长江入海水量30.6亿立方米)。
西南诸河 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5703.4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 684.7毫米,比常年偏多7.5%。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分布图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分布图
 
  按流域分区统计,年径流深最大的是伊洛瓦底江1442.7毫米,最小的是藏西诸河53.7毫米。地表水资源量最大的是藏南诸河的1581.0亿立方米,最小是藏西诸河的31.5亿立方米。与常年比较,地表水资源量偏多10%以上的有澜沧江和怒江,分别偏多29.2%和15.2%;藏南诸河偏少6.0%。
按行政分区统计,年径流深以广西的最大,为881.1毫米,以新疆的最小,仅76.1毫米。地表水资源量最大的是西藏的3794.6亿立方米,最小的是新疆的3.36亿立方米。2001年各省(区)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大,偏大10%以上的有广西、新疆和云南,分别偏大23.6%、18.1%和15.7%。

  地下水资源量

  长江流域 2001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426.5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各流域二级区中,地下水资源量以金沙江水系569.9亿立方米为最大,洞庭湖水系的487.6亿立方米次之,而以长江三角洲平原区的55.7亿立方米最小。全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平均模数为13.5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以鄱阳湖水系的23.8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大,以嘉陵江水系的7.8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为最小。2001年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比上年减少3.6%。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西南诸河 2001年地下水资源量为1724.0亿立方米,绝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在各流域分区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的437.3亿立方米;藏南诸河的433.1亿立方米居第二;藏西诸河地下水资源量最小,仅17.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模数在42.82-2.9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间,以伊洛瓦底江的最大,藏西诸河的最小。
 
  水资源总量

  分区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是地表、地下水资源量相加、再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计算量后的水资源量。
长江流域 2001年水资源总量为8892.8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1.4%。全流域平均产水系数0.50,产水模数49.7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均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各流域二级区产水系数在0.59-0.28之间,最大是岷沱江水系,最小是汉江水系,二者倍比为2.11;产水模数在92.22-19.9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最大是鄱阳湖水系,最小是汉江水系,二者倍比达4.63。

  2001年人均水资源量2103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546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11.9%和10.7%。主要原因是2001年水资源量比上年减少较多。
西南诸河 2001年水资源总量为5704.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6.9%。平均产水系数为0.61,产水模数为68.4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均高于长江流域的平均值。各流域分区产水系数在0.72-0.38间,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最小的是藏西诸河;产水模数在144.34-5.3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间,最大的是伊洛瓦底江,最小的是藏西诸河。
2001年西南诸河人均水资源量为28587立方米, 亩均水资源量为21458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9.3%和12.4%,其原因是人口和耕地比上年增加,而水资源量却比上年减少。

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长江流域 对136座大型水库和971座中型水库蓄水量进行统计,2001年末蓄水总量558.1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78.64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本年末蓄水总量为478.1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48.74亿立方米。在11个流域二级区中,本年末水库蓄水总量除金沙江水系、岷沱江水系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区与上年末持平外,其它均比上年末减少,以汉江水系水库蓄水总量减少98.51亿立方米为最多,洞庭湖水系水库蓄水总量减少29.22亿立方米次之。
西南诸河 对3座大型水库和51座中型水库蓄水量进行统计,2001年末蓄水总量为13.4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3亿立方米,其中红河的17座中型水库比上年末多蓄0.73亿立方米;怒江的1 座大型水库比上年末多蓄0.07亿立方米; 伊洛瓦底江的5座中型水库比上年末少蓄0.07亿立方米。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流域分区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江苏、江西、河南3省对平原区地下水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在总面积36154平方公里开采区中,2001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上年末减少5.66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的面积仅占0.16%,相应储存量比上年增加0.012亿立方米;地下水位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米以内)的面积占81.56%,相应储存量比上年增加0.397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占18.28%,相应蓄量比上年减少6.07亿立方米。总体上平原区地下水水位除南阳盆地下降外,其它相对稳定。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1年长江流域有5个行政分区对部分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进行了不完全调查,共统计漏斗10个,漏斗总面积9358.4平方分里。共有11个漏斗中心,深层漏斗中心5个、浅层漏斗中心6个。5个深层漏斗中心中,水位比上年下降的有2个,上升和持平的有3个;漏斗面积增加的有3个,减少的有2个,其中江苏省太湖平原苏锡常第Ⅱ承压层深层漏斗面积减少最多,为154.8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与上年基本持平。6个浅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比上年上升、下降各3个;面积增加的有3个、减少的1个、持平的2个。
深层漏斗面积最大的是江苏太湖平原苏锡常漏斗,其中地下水埋深大于30米的范围为5201.6平方公里,最深处位于锡山市洛社。浅层漏斗中,面积最大的是江西省鄱阳湖平原橡胶厂-南钢漏斗,面积为223.0平方公里。

供用水统计

  供水

  长江流域 2001年总供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94.8%;地下水源供水量占4.7%;其它水源供水量占0.5%。
与上年比较,长江流域供水量增加10.4亿立方米,增长0.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15.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3.5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减少1.8亿立方米。
流域二级区供水量比上年增加较多的有:汉江、三角洲平原;供水量比上年减少较多的有:岷沱江、鄱阳湖。
行政分区供水量比上年增加较多的有:湖北、浙江、河南;供水量比上年减少较多的有:云南、江西。
跨流域调水情况是:淮河从长江引水79.6亿立方米,长江从澜沧江引水0.18亿立方米。
西南诸河 2001年总供水量为99.98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96.0%,地下水源供水量占2.7%,其他水源供水量占1.3%。
与上年比较,西南诸河供水量增加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0.0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增加0.06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0.62亿立方米。流域二级区供水量比上年增加的有:红河、伊洛瓦底江和藏南诸河;供水量比上年减少的有澜沧江。行政分区供水情况是:广西供水量比上年偏少,其他各省(区)供水量与上年接近。
跨流域调水情况是:红河从长江和珠江引水0.04亿立方米。

  用水

  长江流域 2001年总用水量1746.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含林牧渔)1023.3亿立方米,占58.6%;工业用水量513.5亿立方米,占29.4%;生活用水量209.9亿立方米,占12.0%。
与上年比较,长江流域总用水量增加19.0亿立方米,增长1.1%。其中农业用水增加1.8亿立方米,增长0.2%;工业用水增加6.2亿立方米,增长1.2%;生活用水增加11亿立方米,增长5.5%。
流域二级区用水量比上年增加较多的有:乌江、汉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用水量比上年减少较多的有:金沙江、岷沱江、鄱阳湖。
行政分区用水量比上年增加较多的有:湖北、浙江、河南、贵州;用水量比上年减少较多的有:云南、江西。

  西南诸河 2001年总用水量99.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84.7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6.0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9.14亿立方米。
与上年比较,西南诸河总用水量增加0.7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增加0.96亿立方米,增长1.1%;工业用水减少0.62亿立方米,下降9.2%;生活用水量比上年增加0.37亿立方米,增长4.2%。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流域分区用水分布图
2001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行政分区用水分布图
2001年长江流域用水组成图
2001年西南诸河用水组成图
 
  供、用水简析

  长江流域 2001年总供水量比上年增长0.6%,略低于上年度的增幅,这其中有当年水源不足的因素;总用水量增长1.1%,与上年增幅持平。总的来看,长江流域总供、用水量已从前些年快速增长的态势转变为小幅平稳增长的局面。但各行业用水仍保持各自的特点,农业用水在1000亿立方米附近波动;工业用水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生活用水持续增长,增速也有所放缓。
将2001年供水组成与上年供水组成对比,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地表水源供水比去年增加了15.7亿立方米,而地下水源供水和其它(处理回用和雨水利用)水源供水却是减少的,其中地下水源供水比上年减少了3.5亿立方米,这说明限采、禁采地下水在2001年取得明显实效。地下水源供水减少较多的省份有江苏、江西等,分别比上年减少24.6%和12.8%。
西南诸河 2001年总供水量比上年增长0.7%,低于上年度的增幅。从近四年资料分析,西南诸河总供、用水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生活用水中,农村生活用水量变化不大,略有下降;城镇生活用水增长较快,2001年城镇生活用水量比上年增长9.3%,这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有关。工业用水量有下降趋势。

  用水指标

  长江流域 2001年人均综合用水量413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512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8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90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市每人每日244升(含公共用水),比上年减少12升;农村每人每日92升(含牲畜饮水),比上年增加5升。
西南诸河 2001年人均综合用水量501立方米,比上年减少9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344立方米,比上年净增64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592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4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每人每天156升(含公共用水),比上年减少52升;农村每人每天116升(含牲畜用水),比上年净增7升。

  耗水

  长江流域 2001年总耗水量843.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耗水率48.3%,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各行业耗水率分别为:水田耗水率60.5%,水浇地耗水率77.3%,菜田耗水率83.3%,林牧渔耗水率62.0%,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耗水率16.4%,规模以下工业耗水率26.0%,城镇生活耗水率20.7%,农村生活耗水率85.7%。
西南诸河 2001年总耗水量为68.84亿立方米,耗水率68.9%,比上年上升0.1%。各行业耗水率分别为:水田耗水率62.5%,水浇地耗水率85.6%,菜地耗水率88.6%,林牧渔耗水率84.5%,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耗水率36.5%,规模以下工业耗水率34.8%,城镇生活耗水率26.7%,农村生活耗水率84.1%。

水质状况

废污水排放量

  长江流域 2001年废污水排放量为220.5亿吨(不含火电厂贯流式冷却水和矿坑排水),其中工业废水138.3亿立方米,占62.7%;生活污水82.2亿立方米,占37.3%。按流域分区统计,废污水排放量前5位分别是:三角洲平原,长江下游干流,长江中游干流,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

2001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组成图
2001年西南诸河废污水排放组成图
 
  西南诸河 2001年废污水排放量为5.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51亿吨,占63.8%;生活污水1.99亿吨,占36.2%。各流域分区的情况是:澜沧江和红河废污水排放量较大,分别为1.90亿吨和1.80亿吨,共占西南诸河总排放量的67.3%。

  河流水质概况

  长江流域 2001年全年期评价河长34146公里,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评价,Ⅰ类水河长2013公里,占5.9%;Ⅱ类水河长11289公里,占33.1%;Ⅲ类水河长11855公里,占34.7%;Ⅳ类水河长4784公里,占14.0%;Ⅴ类水河长1876公里,占5.5%;劣于Ⅴ类水河长2329公里,占.8%。劣于Ⅲ类水的河长达8989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6.3%,与上年变化不大。
西南诸河 2001年评价河长共10108公里,其中Ⅰ类水河长150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1.5%;Ⅱ类水河长7118公里,占70.4%;Ⅲ类水河长2163公里,占21.4%;Ⅳ类水河长70公里,占0.7%;Ⅴ类水河长240公里,占2.4%;劣于Ⅴ类水河长367公里,占3.6%。劣于Ⅲ类水河长共677公里,占6.7%,比上年有所下降。

  湖泊水质概况

  长江流域 2001年评价湖泊10个,其中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湖泊有4个,有5个湖泊水质劣于Ⅲ类,1个部分劣于Ⅲ类,且都已富营养化。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为:太湖16.5%的湖面为Ⅲ类水,75.3%的湖面为Ⅳ类水,8.2%的湖面为Ⅴ类水,中营养水平的水域占太湖总面积的29.3%,富营养水平的占70.7%,富营养程度比上年有所减轻;云南滇池水质劣于Ⅴ类,处于富营养状态;巢湖东半湖水质为Ⅲ类,西半湖水质为Ⅳ类,东西半湖均处于富营养状态。
西南诸河 评价湖泊仅洱海1个,属澜沧江流域。洱海评价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中Ⅱ类水面积178.6平方公里, Ⅲ类水面积71.4平方公里,处于中营养状态。

2001年长江流域水质类别组成图
2001年西南诸河水质类别组成图
 
  长江流域发生大面积旱灾

  由于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长江流域发生大面积旱灾,造成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紧缺,人畜饮水困难。受灾地区主要发生在青海、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甘肃、河南等一带。
青海受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天气影响,发生较大面积的旱灾,造成部分农田未能下种、部分农田干枯绝收、上百万头牲畜缺草缺水且因此有数十万头死亡、几十万人饮水困难,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四川东部盆地旱灾严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年。作物受旱面积5047.7万亩,成灾2164.39万亩,绝收706.29万亩。因旱粮食减产40.38亿斤,农业经济损失80亿元以上。旱情最严重时,缺水人口达到556万人,缺水牲畜达568万头。
重庆接连遭受了春旱、夏旱和特大伏旱的袭击,造成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普遍受灾,受灾作物面积1724.82万亩,受灾人口1566万人,粮食减产243.4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3.59亿元。
湖北大部分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持续时间长达204~234天,17个市州中有98个县市普遍受灾,占县市总数的98%,累计受旱面积456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8%,有237.6万人、151.6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安徽江北发生春、夏、秋三季连旱,造成部分地区沟干塘涸,中小型水库见底,数百万亩农田成灾,数十万人、数十万牲畜饮水困难。
面对严重旱情,水利部门实施水资源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全力支持抗旱,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设备,除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和挖掘已建水利工程的潜力外,还积极开源引水抗旱,有效遏制了旱情蔓延,减少了旱灾损失。

  国务院颁布《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10月25日,国务院以第320号令颁布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应当加强对长江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并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长江采砂管理,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国家对长江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制度和采砂许可证制度。
条例的颁布施行,理顺了长江采砂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责任,加大了对非法采砂的处罚力度,规范了采砂行为,是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外滩花园",违法建筑将坚决拆除

  11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了武汉市"汉阳外滩花园"违法建筑,引起国家及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汉阳外滩花园"是一片高档住宅小区,位于武汉市汉阳长江干堤外滩,1997年初开工,于2001年全部建成,投资1.6亿多元,共包括7栋公寓楼、11栋别墅和1栋办公楼,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占用江滩长995米,宽60-80米,面积80亩。
由于"外滩花园"住宅小区填滩修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确保长江防洪大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国家防总已于2001年年底发出坚决拆除该违法建筑物的通知。

 中华环保世纪行掀起"保护长江"热潮

  由全国人大环资委、水利部等四部委联合组织的2001年中华环保世纪行"保护长江"宣传活动于5月27日至9月3日在长江流域展开。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全国人大环资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领导和代表以及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记者数十人。活动历时103天、行程1万余公里。在5月27日上海举行的出发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本次活动题词"中华环保世纪行 维护长江生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题词"保护长江生命河"。
这次环保世纪行"保护长江"宣传活动以长江流域为采访对象,以"搞好水土保持,再造秀美山川"为宣传主题,兼顾水污染防治、长江重要堤防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内容。记者采访团从上海出发,深入江苏、江西、青海等13个省市沿途考察、采访报道,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体制改革、堤防建设等诸方面写出了大量的报道,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9月3日在长江源头沱沱河举行的闭幕仪式上,发出《保护长江生命河倡议书》,引起社会广泛共鸣。

  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启动

  9月3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在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麓的沱沱河畔、江总书记亲笔题名的"长江源"碑前郑重宣布,长江委从2001年起,全面启动以预防监督为重点的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
长江源头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近几年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出现草地沙化、冰川后退、湖泊萎缩、湿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着全流域的生态安全,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从2001年起,长江委将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深入持久、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源头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区域水土保持法规制度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最大限度地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开展退牧还草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力争5年时间,使长江源头区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促使该地区生态和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国向越南提供水文报汛服务

  应越南政府的要求,中越两国有关部门于2001年2 月24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水文气象总局国家水文气象预报中心关于中方向越方提供元江-红河报汛服务的实施方案》,从2001年6月15日起,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向越方提供元江、蛮耗、李仙江、忠爱桥四站的水文报汛服务。

  陕西旬阳县铅锌矿企业违规排污,有关管理部门责任人受查处

   2001年7月,陕西旬阳县汉江段10余家铅锌矿企业污染汉江水质事件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曝光,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处理。经调查,这10余家企业都未按国家要求达标排放,违反了国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法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方面存在失职行为。除保留1家较大规模的企业外,其他企业一律关停,旬阳县县乡政府、环境保护、水利等部门有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长江干流沿岸大型企业发布保护长江共同宣言

   2001年8月15日,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来自上海、南京、镇江、武汉、重庆的19家大型企业联合发布了《保护长江宣言》,他们一致表示将严格执行国家水资源保护法规政策,巩固水资源保护成果,加强节约用水意识,逐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同时呼吁流域内的企业一致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好长江水资源,以支持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务院有关部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干流各省(市)水利、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干流沿岸近30家大型企业及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的全国各主要新闻媒体代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