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2022中国水文年报
P. 6
( 11 )天然径流量:实测河川径流量经还原后的水量,一般指实测径流量加上实测断
3
面以上的耗水量和蓄水变量 ( m )。
( 12 )径流深: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与相应集水面积
的比值,即当地河川径流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 ( mm )。
3
( 13 )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干沙的质量 ( k g m )。
/
( 14 )输沙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质量 ( t )。《 水文年报》中的输沙
量是指悬移质部分,不包括推移质部分。
2
( 15 )输沙模数:一定时段内总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 [ t /( a · km )]。
( 16 )中数粒径:泥沙颗粒组成中的代表性粒径 ( mm ),小于等于该粒径的泥沙占总
质量的 50% 。
( 17 )年降水量 距 平:当 年 降 水 量 与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的 差 与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的 比
值 ( % )。
( 18 )蒸发量:《 水文年报》中蒸发量指水面蒸发能力。我国水文部门普遍采用 E601
型蒸发器进行水面蒸发观测,其观测值可近似代替大水体的蒸发量 ( mm )。
2
( 19 )全国面积:《 水文年报》中水文要素分析计算涉及的国土面积 ( km )。
( 20 )水文代表站: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的水文站。对于支流,水文控制站一般选用
支流的把口站。对于干流,水文代表站一般选用能够代表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水文站。
( 21 )地下水类型定义:孔隙水,主要赋存在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划
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与当地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
系的地下水,包括潜水及与潜水具有较密切水力联系的承压水,是容易更新的地下水,
一般埋藏较浅;深层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没有密切水力联系,无法补给或者
补给非常缓慢的地下水,是难以更新的地下水。裂隙水,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岩溶水,赋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
( 22 )地下水重点区域:依据 2023 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
源部、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的 《“ 十四五”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选择地
下水开采量大且存在超采问题的集中连片地区,作为治理范围。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
原、辽河平原及辽西北地区、西辽河流域、黄淮地区、鄂尔多斯台地、汾渭谷地、河西
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吐哈盆地、北部湾等 10 片区,共涉及 13 个省级行政区, 72 个地市,
289 个县区。京津冀地区按照 《 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确定的治理目
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重点区域仅对涉及地市进行分析,故
部分重点区域的名称后增加 “( 重点)”字样予以区别。
( 23 )地下 水 水 位 ( 埋 深) 采 用 12 月 平 均 水 位 ( 埋 深) 值。地 下 水 水 位 变 幅 大 于
0.5m 的区域 ( 站点)划分为水位上升区 ( 点)、大于等于 0m 且小于等于 0.5m 的区域
( 站点)划分为水位弱上升区 ( 点)、大于等于 -0.5m 且小于 0m 的区域 ( 站点)划分为
水位弱下降区 ( 点)、小于 -0.5m 的区域 ( 站点)划分为水位下降区 ( 点)。浅层地下水
埋深空间分布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