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水利部公布《2019中国水旱灾害公报》
P. 41

三、干旱灾害防御




                 三、干旱灾害防御




               (一)主要干旱过程



                      2019 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与常年持平,但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多地发生严重干旱。

                 2019年我国干旱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述如下。



                      1.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中东部、云南大部春旱


                      2018年冬至2019年春,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大部,以及云南省大部降水持续偏少,

                 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5省(自治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春旱。

                      3月至5月中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大部春季降水量较常年少5成,多地降水偏

                 少突破历史极值,江河水位持续偏低,松花江佳木斯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72.43 米);5 月

                 上旬,东北三省旱情发展到高峰,受旱面积 4592.67 千公顷,5 月下旬出现几场大范围降雨

                 过程,旱情基本解除。内蒙古自治区 6 月中旬旱情高峰期,全区作物受旱面积 1029.33 千公

                 顷,其中重旱面积 194 千公顷,有 96 千公顷耕地因缺墒无法适时播种,牧区草场受旱面积

                 27000千公顷,6月下旬全区陆续出现降雨过程,有效缓解了旱情。

                      云南省大部地区入春后气温异常偏高,降雨持续偏少,1—6 月平均降水量 279.3 毫

                 米,较常年同期少 32%,为近 5 年降水最少年份,尤其是 5 月 1—20 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

                 为 6.6 毫米,较常年同期少 88.6%,为历史同期最少。云南省部分地区 4 月初出现旱情,5 月

                 以后旱情急剧发展,6月大部地区土壤缺墒严重,昆明、曲靖、文山、丽江、大理、楚雄、玉溪、

                 红河、普洱、西双版纳 10 州(市)旱情持续时间长达 3 个月,6 月初旱情高峰期,作物受旱面

                 积 1090.67 千公顷,因旱造成 216 万人饮水困难,6 月下旬全省进入雨季后旱情逐步得到缓

                 解。2019年云南省干旱灾害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位列2010年以来第二位。


                      2.黄淮海地区夏伏旱



                      2019年入夏后,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河北、山西、山东、河



                                                                                                         37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