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15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P. 26
3. 典型断面的冲淤变化
荆江河段断面形态为不规则的W形、偏V形或U形,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河床
冲淤变形以主河槽冲刷下切为主。上荆江滩槽冲淤变化频繁,洲滩冲刷萎缩,如董5
断面;但受护岸工程影响,两岸岸坡变化较小,如荆56断面。下荆江河槽冲淤变化较
大,如荆90、荆145断面。典型断面冲淤变化见图1-13。
50 2002年10月 50 突起洲
45 40
40 2010年10月 30
35 2014年10月
30 2015年10月
25
高程(米) 20 高程(米) 2002年10月
0 20 2010年10月
2014年10月
2015年10月
1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起点距(米)
起点距(米)
(a) 董5断面 (b) 荆56断面
高程(米) 50 乌龟洲 高程(米) 35 2002年10月
40 2002年10月 25 2010年10月
2010年10月 15 2014年10月
30 2014年10月 2015年10月
20 2015年10月 5
10 -5
500 1500 2500 35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0 0
-500
起点距(米) 起点距(米)
(c) 荆145断面 (d) 荆181断面
图1-13 荆江河段典型断面冲淤变化
4. 纵剖面的冲淤变化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道深泓纵剖面冲淤交替(图1-14)。顺直段深泓
高程变化相对较小,弯道、汊道段或弯道汊道上游过渡段深泓冲刷较大,如关洲汊道
左汊、董市洲右汊、太平口心滩、三八滩、金城洲、乌龟洲等。
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上荆江深泓纵向高程较2014年有所降低,河段深泓平
均下降0.18米,最大冲刷深度位于沙市河段太平口心滩段,其冲刷深度为7.5米;下荆
江深泓高程较2014年略有抬升。
16 THE CHANGJIANG RIVER 长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