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领导讲话
  • 重要动态
  • 制度方案
  • 河湖长谈
  • 基层实践
  • 媒体聚焦
  • 工作简报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工作专题 > 全面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 > 媒体聚焦  
    经济日报:用心擦亮“华北明珠” ——河北保定开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2019-10-23 17:35  

    用心擦亮“华北明珠”

    ——河北保定开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河北保定市东抱白洋淀,境内河流最终均汇入白洋淀。为保障白洋淀水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一场白洋淀生态保卫战从2018年起在保定市全面开启。在白洋淀上游的拒马河、白沟河、萍河、瀑河、漕河、府河、唐河、孝义河、潴龙河九河流域,保定市启动实施白洋淀流域治理十大专项行动,同时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300多亿元打造180多个项目,让“华北明珠”再放光芒。

      阅读提示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保定市的11个国省考地表水断面中,除漕河马庄断面常年断流外,其余10个断面平均水质全面达标,达标率100%,水质优良比例64%,特别是府河、孝义河2条主要入淀河流平均水质分别达到了Ⅲ类(安州断面)、Ⅳ类(蒲口断面),比上年同期(Ⅴ类、劣Ⅴ类)提高了2个级别。

      “保定全域都位于白洋淀上游,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是全市上下的重大政治责任。”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表示,将突出标本兼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推动重点整治工程,围绕“不让一滴污水进入白洋淀”的目标,努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推动水质实现长期、稳定、根本性改善。

      “刮骨疗伤”整治污染存量

      全面开展河湖清理、黑臭水体整治、纳污坑塘整治

      发源于保定太行山麓的拒马河从涞源蜿蜒向东,在北京张坊镇一分为二。其中,北拒马河在保定管辖的涿州市东茨村以下称为白沟河,在白沟镇与南拒马河交汇,通过人工开凿的白沟引河进入白洋淀。

      前些年,北拒马河南支的黑臭水体曾让沿河村民苦不堪言。“以前别说是鱼,人都不愿往河边走,臭味很大。”经济日报记者在北拒马河南支的涿州市东城坊镇贾村段,看到正在纳凉的村民老张。他告诉记者,“去年治理后,水变清了,臭味逐渐消散。今年春天在河里种了观赏荷,夏天时生长得很茂盛。村里人如今都爱到河边来休闲、纳凉”。

      在涿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爱良的记忆里,北拒马河南支曾满载着乡愁。“小时候经常来这条河里逮鱼摸虾,后来河水慢慢变黑了,没有了‘美’,只剩下‘愁’了。”杨爱良告诉记者,短短7.2公里的北拒马河南支,因污染引起的上访量曾达到平均每天4起。

      记者从涿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18年以来,当地共计投资8800余万元,对辖区内不达标河流启动治理工程。北拒马河南支综合治理项目已于去年10月竣工,全长约7公里,共修复污染底泥25万立方米,修复污染水体34万立方米,水体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底泥达到三级标准。其余不达标的河流也均启动治理,正在倒排工期,抓紧施工。

      “我们力争所有治理项目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让涿州市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提升。”杨爱良告诉记者,北拒马河先后启动垃圾清运处置工程、内源污染消除工程和长效机制保持工程。随着臭水被治理、淤泥被清理,从松林店镇夏辛店村至涿涞公路交汇口处,这段河道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去年10月,北拒马河南支治理项目完工后,没再发生过因河水污染导致的上访”。

      开展河湖清理、黑臭水体整治和纳污坑塘整治是保定市白洋淀流域治理十大专项行动中的3项,也是治理水污染存量的重点。截至2018年底,保定市累计清理河道垃圾760万立方米、涉河违章208处、入河排污口2090处,取缔非法采砂点79处,府河清淤5.6公里。同时,相继完成了一亩泉河、清水河、护城河、黄花沟、府河、金线河、瀑河、侯河8条黑臭河段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达到89%。

      作为保定主城区最主要的河网水系,府河全长29公里,一路蜿蜒向东流入白洋淀最西侧的藻杂淀。随着上世纪60年代支流一亩泉断流,府河成为常年排污排沥的河道,“脏乱臭”一度成为府河的标签。2008年随着保定市大水系建成,府河水量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后,私排污水、生活垃圾、历史积淀污泥成为府河水质的三大“杀手”。

      保定市清苑区平陵村村民贾聪告诉记者,府河黑臭除了早年污水排放的原因,跟历史积存的淤泥也大有关系,“两米长的竹竿,往淤泥里使劲一插,就不见了”。府河清淤也成为这条河流的整治重点之一。

      在府河河道一处工地上,记者看到多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河道里清淤。保定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刘祥银介绍,此次施工属于府河清淤整治二期工程,2018年保定市已投资2300多万元,清理了胜利桥至东二环下游200米的河道,清淤量约12万立方米。今年年底前二期工程完工后,将为府河实现“水清岸绿”打下基础。

      “天罗地网”严控污染源头

      管控生活垃圾、工业污水、生活污水

      不让污水流入白洋淀,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格管控污染物进入白洋淀上游流域内的河流中。

      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部的唐河,因流经保定市唐县后水流增大而得名。在唐河干流上建有保定市重要的水源地——西大洋水库,其水质直接影响主城区百姓饮水,也影响着向白洋淀生态补水。

      污浊的唐河水携带着垃圾一路奔流,曾是治污难点。如何杜绝垃圾入河?

      唐县齐家佐乡葛公村是个有着2000多人口的大村,也一度是生活垃圾入河的大村。葛公村党支部书记赵彦坡告诉记者,2016年,县里为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将村里的生活垃圾统一回收,拉到冀中水泥厂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现在全村大街小巷共有136个垃圾桶,定时有车辆来把生活垃圾统一运走”。

      为督促村民不再向河道里扔垃圾,赵彦坡作为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巡河两次,村里的巡河员张正南则每天都会巡河。赵彦坡说:“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养成垃圾进桶的好习惯,河里的垃圾越来越少。”

      在保定市,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包含8名市级河长、260名县级河长、1621名乡级河长、4534名村级河长在内的河长队伍,明确了河湖管理范围,潴龙河、孝义河等12条河流、10座大中型水库、3座大型灌渠和白洋淀纳入市级河长制管理范围,其余河湖沟渠纳入县、乡河长制管理范围,实现了全市河湖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在近日雄安新区与保定市举行的工作对接座谈会上,保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定以主城区城中村、主要入淀河流沿线、环雄安新区乡镇和先行试点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行动,探索实施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作。目前,全市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村庄已达93.2%,白洋淀上游流域沿线1308个村庄全部实现垃圾处理市场化。

      除了垃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是白洋淀上游各条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为此,保定市通过实施污水处理提标扩容专项行动,随着蠡县、清苑、博野、安国、曲阳等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建成投运,全市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到137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6%。保定市还投资1.76亿元对主城区17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清苑、满城、蠡县、高阳等沿河重点县区也启动了该类工程。

      “目前我们有3个污水处理厂,还将新建5个处理厂,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无一家企业污水直排河道。”涿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汪成良告诉记者,涿州目前涉水企业有80多家,其中一部分企业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一部分通过装有GPS定位系统的罐车运到处理厂。

      记者了解到,为严格工业管控,保定市涉水工业园区已全部建成独立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重点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直排河单位全部安装了废水在线监测设施,实现了实时管控。同时,保定市还推进畜禽污染防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9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为75%。

      “建章立制”构筑防治机制

      出台多个条例、方案,组建治理工作专班

      今年7月1日起,《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以水为主线,全要素兼顾山水林田湖草,从多领域、多层面提升生态建设效率治理。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污水等问题,提出了立法保护措施。”保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秦长肖介绍,为促进监管责任落地,此次出台的《条例》在《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保定实际,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并单独设立了“协同管控”章节,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与雄安新区协同发展的保障体系。

      今年以来,随着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及其实施意见,白洋淀流域步入全面、系统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阶段。此后,保定市出台了落实《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的实施方案及15个配套方案,组建了白洋淀上游治理工作专班,计划2018年至2022年实施并完成污水厂新建扩容、污水厂提标、雨污分流及管网建设、涉水企业深度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纳污坑塘及黑臭水体整治、湿地及河道综合整治、农业面源及畜禽污染防治、垃圾集中处理、造林绿化十大类182个生态治理项目,总投资327亿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保定今年的67个生态治理项目中,已有10个项目主体完工,57个项目开工在建,主要包括扩建8个县城污水厂、新建5个重点镇污水厂、新建3个园区污水厂、提标改造26座现有污水厂、新建3个垃圾处理厂、4个区域雨污分流、4个区域傍水村治理、5条河道整治以及部分工业企业治理和农业面源治理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

      为强化生态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通过南水北调、引黄入冀、上游调水,累计向白洋淀补水4.32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同时,保定市通过推进“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了廊道绿化、河道绿化、湿地恢复等十项工程,积极构建雄安新区上游生态屏障。据统计,保定市近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14万亩,特别是近3年,生态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共完成人工造林140万亩、千亩以上规模造林示范区达到51个。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保定把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保定市市长郭建英表示,随着《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保定以地方立法形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并深化实化河长制,已形成了河道管护、联合执法、跨区域联合治水等多项机制。

      

      

    责编:杨柳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河湖管理司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