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出您心目中的2023年水利网信(数字孪生水利)十件大事,候选事件排序不分先后,请从17件候选事件中选择10件进行投票,多选或少选均无效,投票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12日。
每个微信号每天可投一次,每次必须选择10件评选大事。
2024-01-06 17:00:00
2024-01-12 23:59:59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投票
数字孪生水利纳入数字中国、国家水网建设规划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完善水网监测体系,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数字孪生助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为主的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查看更多】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召开
6月,水利部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召开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李国英部长在会上强调,要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为水利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王道席副部长主持会议。会议发布了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暨全国水利一张图(2023版),长江委、黄委、浙江省水利厅、广东省水利厅、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交流发言,集中展...【查看更多】
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加快构建
为期两年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工作顺利完成,全国44处防洪重点区域、46个重要水利工程数字孪生建设初见成效,评选出典型案例和“样板工程”,形成一大批软件、模型、标准、专利成果。数字孪生流域资源共享平台投运,汇聚共享资源6500余项。水利部在山东召开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同步部署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数字孪生国家骨干水网建设方案框架编制完成,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1.0版建成,省、市、县水网先导区数字孪生水网启动建设。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加快推进,相...【查看更多】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明确新方位
12月,李国英部长深入党支部工作联系点部信息中心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党支部调研,强调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要求大力提升水文情报预报现代化水平,着力迈好“1234”步伐。即锚定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建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抓好两方面建设,即测雨雷达、激光雷达硬件建设和水文模型、水动力学模型软件建设;完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实现云中雨监测预报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第二道防线雨量站实现落地雨监测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查看更多】
“四预”有力支撑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
水利部信息中心联合海委和京津冀水情部门切实落实"四预"措施,为取得防御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重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六个突破:天空地多源监测信息在线融合,全方位感知暴雨洪水态势;落地雨到空中雨预报的转变,预见期延长3-5天;应用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为洪水防御提供基础支撑;启用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预报精度提高15%;构建8个二维水动力学洪水演进模型,有力支撑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开展卫星云图和测雨雷达预警,信息直达一线防御人员。湖北依托数字孪生兴隆水...【查看更多】
数字赋能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取得新成效
全国取用水管理平台动态监控取用水户超许可、无证取水、无计量取水等行为,有效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平台对165条重点河湖的生态流量控制断面和水量分配断面实时监测预警,支撑河湖生态复苏。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成功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117项治水工程名单。广东打造数字孪生东江流域供水保障“汛蓄枯放”+“三道防线”调水模式。广西依托漓江流域水资源调配“四预”平台在中秋国庆节假日开展多水库联合补水优化调度,为推进国际旅游胜地战略实施...【查看更多】
数字孪生助力河湖管理精细化常态化
依托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和全国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完成1496个岸线功能区和33068个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信息上图,复核63万余个遥感图斑,支撑河湖岸线“四乱”问题发现、复核和整改,助力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清存量、遏增量。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实现规划从系统中编、实施从系统中管。数字孪生太浦河实现沿程水位厘米级、污染扩散影响高精度预报预演。四川数字孪生青衣江(雅安段)支撑村级河长日常工作,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嘉兴持续打造数字孪生平原水网,实现防洪联合调度、...【查看更多】
工程运行管理科学化水平持续提升
水利部建成小型水库雨水情、大坝安全以及无人机监测共享平台,为全国水库运行监管提供全面精准监测感知服务。数字孪生三峡支撑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数字孪生小浪底在调水调沙中开展异重流塑造预演。数字孪生丹江口动态推演大坝性态、水质状况、库岸稳定情况。数字孪生大藤峡构建可视化场景优化施工组织,助力主体工程提前4个月完工。云南数字孪生水库运行管理平台支撑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数字孪生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构建防洪与水量调度“四预”、工程安全运行等专题...【查看更多】
首个数字孪生流域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4月28日,我国首个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在武汉开工建设。该项目列入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紧紧围绕长江流域水行政管理中央事权,聚焦"四水"问题,构建覆盖长江干流、汉江、洞庭湖、鄱阳湖等"一干八支两湖"重点区域的水监测感知体系和监测、评估、告警、处置、总结全过程的管控应用体系,进一步提高发现、警示、认定和处置新老水问题的能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和支撑。【查看更多】
推进水利北斗规模应用成效初显
水利部将北斗作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新型时空数据底座,推进行业北斗三号短报文应用工作,搭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水利服务平台,完成重大专项“北斗水利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大力推动北斗与水利业务场景应用融合创新。初步构建北斗水利综合应用体系,进一步补强水利通信和感知短板,提升时空数据服务能力。【查看更多】
水利公共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水利部打造水利政务服务品牌“水利办”,开展“司局长走流程”“陪同群众共同办”“跨域体验交叉办”“政务服务开放日”等活动,全年受理事项近8万件,办结满意度99.9%。涉水电子证照覆盖领域持续扩大并实现全国互通互认,总发证量103万余本。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有力支撑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等工作。水利部门户网站全年主动公开信息4万余条,访问量8.5亿人次,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党务政务平台”称号,3个案例入选政府网站优秀创新案例。山东优化完善水利“一个...【查看更多】
水利行业在网络攻防实战演习中再创佳绩
2023年,水利行业参演单位数量历年最多,覆盖全部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长江委、黄委、海委、水利报社、浙江、江西、湖北、宁夏、深圳、大连等组织开展专项攻防演练。水利部在国家级网络攻防实战演习中连续第6年获“优异”最高等次,水利部信息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公司、长江委、海委、湖北组建水利行业攻击队,第一次作为攻击方参演,多项技战法入选优秀技战法汇编。【查看更多】
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提升
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示范项目加快实施,在水利部信息中心、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等单位初步形成水利行业“产学研用”技术攻关模式,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全年行业联动处置安全威胁超过1万起,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水利部网信办多次受邀在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议做专题交流。【查看更多】
数字孪生水利保障体系更趋完善
包含总体、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业务应用“四预”、安全、建设运行管理六个领域的数字孪生水利标准体系形成,《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导则》《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导则》《数字孪生水利数据底板地理空间数据规范》等标准编制完成,国标《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发布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尺度流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遥感监测应用示范”形成的算法、模型得到初步应用。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11所高校开设智慧水利专业。依托...【查看更多】
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取得积极成效
水利行业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水利部信息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4家单位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初步构建IPv6政务服务平台,在洪涝防御IPv6物联感知方面取得突破。山东实现全省水利信息网IPv6互联互通,5241座小型水库的6500余个雨水工情采集设备实现IPv6/IPv4双栈访问,7590个新建视频终端实现IPv6单栈部署连通。【查看更多】
水利测雨雷达先行先试加快推进
水利部在湖南长沙召开水利测雨雷达试点建设应用现场会,要求加快建成一批水利测雨雷达系统,凝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和覆盖范围。4个流域8家水文单位开展试点建设,通过测雨雷达对未来2小时可能发生强降雨的乡镇发布临近暴雨风险预警,涉及防御一线人员40万人次,在湖南浏阳河的圭塘河暴雨洪水预测预警中提高洪水预报精度7%,延长洪水预见期1小时以上。【查看更多】
卫星遥感、无人机、激光雷达、AI、BIM等技术应用不断深化
水利部河湖遥感AI识别模型实现建筑、桥梁、码头等多类地物自动识别。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工作中,汇集无人机航拍数据,对蓄滞洪区洪水动态、工程险情、淹没情况开展精细化监测;利用激光雷达、倾斜摄影技术采集了东淀等8个启用蓄滞洪区地形数据,支撑构建了二维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2米全国陆域满覆盖、1米三峡库区及多时相遥感产品服务有效支撑全国水土流失监测、三峡库区精细化监管和河湖生态补水效果评估。数字孪生引江济淮、引汉济渭、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利用BIM打造全生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