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2021年专题报道--水利人才工作会议--人才风采

水资源战线的科技尖兵团

2021-12-13 08:32

水资源战线的科技尖兵团

——记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开展“玉渊·谈水”青年主题沙龙论坛 (通讯员 李玓瓅 摄)

  □记者 陈思杰

  在中组部、中宣部等四部委近日联合公布的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名单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水资源所”)榜上有名。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以中国水科院为代表的水资源专业技术的认可,更是对水资源人才培养与成长给予了充分肯定。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多年来,我国用水效率显著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其背后有这样一支科技尖兵团,他们以服务国家水资源安全为己任,秉持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动人的“水资源论文”。

  坚守初心 服务国家需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说初心代表着底色,那么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底色一定是鲜艳的中国红。水资源所自筹备成立,60余年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第一目标。

  20世纪90年代,经过40多年的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以王浩院士为代表的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科研人员全面参与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工作。在夜以继日地攻关中,团队提出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成果,支撑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规模的确定。从开始论证到通水以来的20余年,水资源所持续为南水北调提供关键科技服务,研发的计划调度和水力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服务南水北调只是水资源所服务国家需求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水资源所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仅服务国家需求,而且注重长期积累和先导研究,在全国设立了13个野外观测基地,开展了长期观测,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研究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水资源所在一大批重大项目中承担重要任务,从全国水资源评价到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从华北地下水压采到国家节水行动,从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大国重器的安全运行,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所服务国家需求的脚步从未停歇。

  守正创新 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是水资源研究最好的试验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如何保障水资源安全,需要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然而,面对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安全保障理论创新。

  水资源所始终将创新解决国家水资源保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问题、缺水问题逐步显现,在西北水资源配置研究中,水资源所率先提出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许多地方社会用水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已经难以忽略,如何解决?

  以前没有研究过,现有理论难以支撑。于是,水资源所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进行数据分析、理论推导、技术研发。经过20余年持续攻关,水资源所团队提出了“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基于该创新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监测与模拟、评价与配置、调度与管理、节约与保护的成套技术体系。

  2013年,变化环境下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被列为第八个国际水文十年计划的重要研究主题;2014年,“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育人筑魂 锻造一流团队

  2000年以来,水资源所先后涌现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多位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0余项重要集体荣誉,年均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水资源所突出的人才培养成绩背后,是一个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攻关、严于管理、勇于创新的先进人才集体。

  水资源所职工中,党员占比近80%,全所十分注重党的建设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基层科研单位的实际和特色创新党建模式。在科研攻关中加强“传帮带”和人才梯队建设是水资源所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团结文化、严谨学风和朴素作风激励着科技人才干事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

  用好自主权也是人才发展重要方面。近年来,通过实施《水资源所科技创新与文化建设十项计划》,将改革发展成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激发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水资源所注重发挥青年人才效能,搭建了水资源所青年学术交流会、“玉渊·谈水”青年主题沙龙等品牌载体,让青年人才自主发展。在党建引领、育人铸魂下,水资源所逐步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科研氛围和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人才,对于中国水科院而言是开拓向前的力量源泉,对于水利行业乃至全社会而言,更是助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繁荣进步的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2月10日

责编: 魏永静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