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2021年专题报道--奋斗新征程岗位作贡献庆祝建党百年群团先进典型掠影--新时代的主人翁

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水利部财务司综合与价格处三级调研员沈东亮

2021-06-07 14:29

 

  长江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山村,历史厚重,依山傍水,花果飘香。这里盛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红桔贡品,乾隆皇帝更是赐名“大红袍”。但是因为贫穷,让我与她有了一段两年的“邂逅”。2015年7月,伴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声,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铺垭村来了一名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沈东亮,也就是我。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的使命就是带领老乡们把贫困的帽子甩进长江里。村里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落后。在村里生活的730个日日夜夜,让我经历了人生众多的第一次,但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做“爷爷”、第一次做导演、第一次做环卫工、第一次做策划师、第一次登上国家级扶贫领奖台。

  第一次做“爷爷”

  上任第一天,我就开始走访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了解村里的情况。贫困户徐敏患脂肪瘤,孙女赖梦馨患血管瘤。梦馨刚出生六个月时,做手术花费十几万元,母亲感觉医治无望离婚而去。梦馨不得不与奶奶相依为命,祖孙二人后又出了车祸。悲惨的家境震惊了我。我首先捐助3000元以解燃眉之急,又在区移民局和大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为祖孙二人申请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并联系医院治疗。但是这些帮助,与这个困难的家庭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怎么办?我陷入了困境,苦苦地思考应对之策。机会来了!2016年6月下旬,建党95周年之际,中组部会同中央电视台拍摄《党支部里致富带头人》节目,央视记者到村里实地采访,我与记者沟通,让徐敏家的困境呈现在镜头中。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重庆市社会救助基金会、万州区民政局筹集6万元,在万州最好的三甲医院为梦馨、徐敏分别做了手术,并利用剩余的资金资助梦馨重返校园,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一家的命运。手术虽然成功,以后生活怎么办?根据徐敏家的情况,我和村支两委筹资2万元修建了一方鱼塘,经营得当一年能够增加收入7000多元,给徐敏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16年底徐敏家脱贫。徐敏一针一线给我扎双鞋垫表示感谢。每次到这个贫困户家里,她的孙女总是叫我“沈爷爷、沈爷爷”。我虽然38岁,但也第一次收获了“沈爷爷”这个“荣誉称号”。

  说句实在话,我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是比着村里的贫困户还是强很多。自己掏钱看望了四家身患重病的贫困家庭,给贫困户捐助6000元。村四组有位尿毒症患者,常年透析导致债台高筑,我与镇村干部一起协调相关部门,为他申请医疗救助,多方筹集医疗费用。我经常到他家里,给他讲解健康知识,鼓励他战胜疾病,还组织人力、物力,帮助他修补院坝、修建厕所,改善卫生环境。他逢人便说:“如果没有沈书记的关怀,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的坟上早就长满青草了。”

  第一次做导演

  徐敏家脱了贫,如何打造铺垭村的脱贫攻坚升级版,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我走村入户征求老乡意见,经过商议,明确了“旅游立村,产业强村,文化亮村”的发展思路。发展旅游,首先要让外界了解铺垭村。我从拍宣传片、向外界介绍村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入手。宣传片是按秒收费,一部五分钟的宣传片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这样的事情,班子成员闻所未闻,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之举。

  媒体拍摄节目总是选择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不就是铺垭村最大的资本吗?通过真情沟通,用满满热情和诚意打动了媒体朋友,在派出单位同事的帮助下,我邀请了湖北电影制片厂、万州电视台到村里拍摄取景。经过报批程序,把一些视频素材留了下来。我将这些素材送到北京合成。

  技术人员要求村里提供解说词,根据解说词来组合画面。一听还要写解说词,让大伙有点懵。我就把村干部和老乡代表召集起来开会,明确创作思路,设计场景,寻找群众演员。这样村干部们第一次当起了编导,第一次写起了解说词,随后又协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免费配音。历经三个月,没花一分钱,完成了大伙认为不可能做成的“大事”。这样村干部和老乡对我另眼相看了,我也有了点“小威望”。大家通过QQ、微信等平台广泛转发,扩大宣传片影响力,提高村庄知名度,吸引来了一些游客来村里参观游玩。

  第一次做环卫工

  游客来了,觉得村里的卫生状况差,怎么办?我的想法是游客所到之处不能看到丢弃的烟盒烟头,不能看到白色垃圾。偏偏村长、村支书、村组长都是吸烟的,我就要求从村班子做起,这中间就发生了很多矛盾。每次开会谁扔烟头,谁留下搞卫生。于是,村干部给我打起了“嘴官司”:“沈书记,你不能按照北京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你不能从北京到这儿跑了几千里,就管捡烟头这些小事吧?搞点大项目才实惠呢!”村干部给我说时流露出满脸的不屑。我挨家挨户走访,看到老乡们房前屋后的垃圾,我都会现场监督他们清理干净。

  有一天,村长悄悄把我拉到一边说,“沈书记,你别让老乡搞垃圾了,有人在背后骂你呢”。听了村长的话,我也反思自己工作方法的不妥之处,随后就改变了策略。在督促大家打扫卫生的同时,我带头做起了环卫工,捡烟头、扫院子、通下水道。看到我捡垃圾,班子成员不好意思,也跟着捡了起来。通过实施卫生整治责任制,实施定期考核奖惩。想办法激发内生动力,凡是由老乡参加的会议,都把宣传片播放一次。优美的自然风光、描绘的美好前景,让每一个人都深感震撼。老乡说:“原来看到电视中其他地方非常漂亮,没想到我们村庄也这么漂亮”。村支两委抓住机会激发老乡们的自豪感,爱惜家园、保护环境,为发展旅游创造条件。

  通过搞卫生这件事,我深刻地认识到破解铺垭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干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干部”。针对村内部管理薄弱,工作散漫的情况,我着手建立完善学习、考核、值班三项工作制度。每月第一周,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研究,制定本月工作计划;第四周进行考核奖惩。考核班子成员工作情况时,组长和村民代表坐在主席台,班子成员坐在下面。第一次开会,大家很稀奇。组长和村民代表天天听支书、村长在主席台讲,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高高在上”地坐在主席台,有点小兴奋。村长、书记也认为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能充分调动组长和村民积极性。我争取资金8万元,改善村支两委办公条件,购置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在我的带领下,铺垭村“两委”干部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在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全村各项工作也顺利推进。村支部由原来的后进支部连续两年被大周镇评为综合考核二等奖、扶贫考核一等奖。

  第一次做策划师

  铺垭村最大的地理优势是位于长江之畔,最大的亮点就是沿江一带。如何突出铺垭村的亮点,让更多游客来村里旅游?在区政府挂职副区长的帮助支持下,我带领铺垭村班子成员一改零敲碎打的做法,请来上海交大设计院的工作人员从旅游规划高起点入手,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明确了打造全国第一个科教亲子小镇的定位,策划旅游项目,为以后发展指明方向。

  村里找到镇、区、市、国家相关部门争取并整合资金1200多万元,准备集中这有限资金建设沿江长廊,打造旅游亮点,争取引来“金凤凰”。我和镇村干部、设计专家一起干,拿出绣花的功夫,到当地博物馆查找历史资料,多次察看现场、反复商议。经过多次头脑风暴,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在古红桔树下建彩色田间小路,挖掘当地历史资源修建古琴俑广场、八角井广场、日月广场,在江水之上修建步行道路,让游客与江水亲密接触。

  经过不懈努力,到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铺垭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了远近有名的旅游网红“打卡地”。沿江长廊的建设,成功实现筑巢引凤的效果,带来了铺垭村乡村旅游火爆的景象,成了众多旅游开发公司争抢的热土,给老乡带来旅游红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重庆某集团公司与镇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准备投资打造江边科教亲子主题乐园,让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第一次登上国家级扶贫领奖台

  铺垭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2017年7月铺垭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2%降到1%,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81户209人下降到6户12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13家媒体报道我的工作,2017年入选中组部组织编写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案例。我被大周镇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获“感动万州十大人物提名奖”,被重庆市评为“扶贫开发先进个人”“重庆好人”。

  2017年10月9日,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经过层层选拔,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时刻,第一次登上国家级领奖台,思绪万千,流下了泪水,想到了父亲......一位有六十多年的党龄,舍小家为大家的老共产党员,他对我的希望就是为民多做好事、多做实事。八十多岁的父亲备了一周的课,挂职出发前专程让我从北京回到河南老家,讲了整整一天农村工作方法,还送我一本《焦裕禄的故事》。在我驻村的两年,父亲是我背后的“智囊团长”,通过各种方式给我具体指导。在央视记者了解到父亲的感人事迹后,通过当地电视台对父亲进行了专访。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一天晚上,颁奖晚会隆重播出,父亲两分钟的采访谈话,感动了电视前很多人。

  我牢记父亲的教诲,挂职两年期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的支持下,积极实施“菜单式扶贫”,集中改善村生产条件和村民生活条件,重点解决因病致贫等问题,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我先抓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带领村民修建了5座饮水池,让500多名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带领干部群众一起完成了电网的升级改造,修建农业生产道路3000多米,引水渠道4000多米,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投入1.1万元资金,完善信息公开栏。争取万州区移民局支持,投资46万多元,安装了101盏太阳能路灯。夜幕降临,盏盏路灯照亮了村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挂职结束回到北京的我,仍心系铺垭,尽自己所能,每年都要给村里做点实事。无论在与老乡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还是回到北京的工作岗位上,我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倾听民声;把挂职当任职,把任命当使命,作为第一书记有信心把贫困搬下山、把幸福带上山,努力用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国家的惠民政策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责编: 李姗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