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一代文豪。他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水利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徐州、杭州、颍州等地任地方官时,多次主持兴修水利,既是一位治水实干家,又是一位水利理论家,撰有《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水利著述。

  治水名事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正值黄河决口,水困徐州,“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他临危不惧,组织民众筑堤抢险,本人也亲荷畚锸,布衣草屦,“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与民众一道抢救城池,终于使徐州城转危为安。在杭州太守任上,主持修缮“六井”,解决杭州居民用水问题;同时率领军民大力疏浚年久失修的西湖,并将挖出来的葑根、淤泥直线堆于湖中,筑成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长堤,营造堤岸景观,后人称之为“苏堤”。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任上,他叫停了劳民伤财的八丈沟工程,同时浚治清河和颍州西湖等,使颍州西南一带大获水利之益。

  后世评价

  (苏轼)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汇于(徐州)城下。……筑东南长堤……。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北宋·苏辙《栾城集·东坡治水》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元·脱脱、阿鲁图《宋史·苏轼传》

  徐州太守苏长公,夜呼伍卒登城墉。一身未足捍大患,岂无木栅兼竹笼。戏马台傍二十里,筑堤横亘长如虹。……自公去后五百载,水流无尽恩无穷。——明·吴宽《赋黄楼送李伯贞》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直属机关党委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926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