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施水利扶贫三年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媒体关注
中国网:中国发布|引“活水”拔“穷根” 水利扶贫助推重庆武隆加速崛起
  2019-06-29 09:01  

  中国网6月26日讯(记者 李高思)提起重庆武隆,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武隆地处武陵山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守着大小河流的武隆却常年闹水荒。

  水利成为武隆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2014年底,武隆识别市级贫困村75个,识别贫困人口15909户55449人,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215元。

  为打破这一瓶颈,在水利部新一轮的定点帮扶下,武隆大兴水利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

  破瓶颈:群众饮水不再发愁

  “自从修了这水厂以后,我就不用拿着水桶去山里溶洞找水,再用担子给挑回来了”,仙女山镇明星村村民吕生伦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如今,核桃水厂担负着桃园村、明星村、白果村以及芙蓉街道三坪、青吉、柏杨等两个镇(街道)六个村1.3万人、1.8万牲畜的供水需求。

  武隆区水利局水利科科长肖河介绍,核桃水厂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5年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供水规模5000吨/日。国家投入了1079万元,武隆区自筹69万元。

  “有雨遍坡流,无雨水无踪。”由于武隆区喀斯特地貌显著,工程性缺水严重,武隆水利建设一直是短板,群众饮水、用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更不用说依靠水利来脱贫致富。因此,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不仅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瓶颈,更成为武隆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道坎。

  自2016年开始,水利部开始新一轮定点帮扶武隆区,精准地把着力点放在强化水利基础、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上,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支持水利项目建设。

  “以前许多村民要到几公里外去找水,或在楼顶建蓄水池蓄水,这不仅降低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背水工作中。”肖河介绍。

  “饮水困难”是困扰多数群众的难题,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把他们从找水、挑水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他产业,成了摆脱贫困的首选之举。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帮扶下,武隆区累计投入3.71亿元,新建或改建场(集)镇供水工程12处,建设蓄水池1924个,巩固提升24.23万人饮水安全,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100%。其中,2018年羊角场镇搬迁新址供水工程基本完工,新开工火炉场镇、后坪乡场镇等4座水厂,建设小型集中及分散式蓄水池1350个,启动了城区江南水厂前期工作,完成投资1.5亿元;累计投入3.93亿元,11座小型水库列入建设规划,其中3座小型水库完工,在建小型水库4座,其余4座前期工作已完成。

  据了解,11座水库建成后将新增蓄水能力1656万立方米,年新增供水量2256万立方米,解决10个乡镇43个村9.56万人、4.52万亩农作物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武隆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武隆已下达资金3.1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峡后续、羊角搬迁及中小型水库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水利基础支撑。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水利部定点帮扶带来的“真金白银”,更是脱贫攻坚的“精准滴灌”,为武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

  准施策:水利扶贫硕果累累

  在水利部帮扶下,三年来帮助武隆开展家政、特色高山蔬菜种植等技能培训211人次,通过培训,贫困户学到了一门致富技能,纷纷返乡搞产业,有的贫困家庭发展蔬菜、瓜果种植,有的贫困家庭发展猪、牛、羊等牲畜养殖,结束了长期在外务工生活。

  几年前,仙女山镇明星村的家家户户都有人挑着水桶外出找水,来回一次需要30-40分钟,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如今,利用水利部的扶贫项目,修建了核桃水库、建起了核桃水厂。水不再是问题后,村民们都开起了农家乐,吕生伦也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吕生伦以前在浙江打工,自从水的问题解决后,2016年,他也经营起农家乐,收入也随之翻了一番,达到七、八万元。

  双河镇荞子村平均海拔1200多米,地处武陵山区的喀斯特地貌区域,蓄引提水能力极低。“自从修了蓄水池后,10多亩菜地用水再也不发愁了!”荞子村村民肖天华欣喜地告诉记者。解决了用水的难题,没了后顾之忧的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大增,“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生活条件也得到逐步改善。

  作为双河镇木根村高山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户,重庆渝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合兴介绍,他2008年到武隆经营蔬菜种植,由于喀斯特地貌显著,缺水严重。后来,在水利部为武隆水利基础设施改善给予大力支持下,修建起蓄水池和输水管道,解决了14个高山无公害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的农田灌溉问题。

  如今,他经营的4800多亩地,一年营业额达到三、四千万,而生产的莲花白、番茄、黄瓜等无公害蔬菜不仅畅销重庆的蔬菜批发市场,而且远销全国各地,还能为到武隆的游客便于体验采摘乐趣。

  水利部派驻4名专家到武隆挂职,有效解决了武隆水利工程缺乏技术人才的短板;并且举办多期培训班培训武隆干部272人次,15个帮扶成员单位组织35批次、235名技术人员赴武隆区开展产业调研、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技术帮扶工作,为武隆水利建设给予了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在水利部的帮助下,武隆区共计143名大学生暑期到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等单位完成为期30天的勤工俭学,每名贫困大学生平均增加收入3000元,不但丰富了贫困学生的社会阅历,还减轻了家庭学费负担。

  此外,武隆区累计投入0.45亿元,整治完成390口山坪塘,支持发展特色产业0.8万亩。同时,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及管护办法》,每年预算1500万元用于水利发展考核及前期工作保障,促进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效益发挥。

  在水利部的强力帮扶下,武隆县脱贫致富的步伐越走越快,2018年全区减贫660户2049人,未脱贫人口减少到979户291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24%下降至0.78%,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8991元,增长17%,水利扶贫交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补短板:助推武隆旅游发展

  细雨迷蒙中,风景优美的大河沟水库,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树木郁郁葱葱。为破解水利对武隆旅游发展的制约,武隆区水利部门把解决旅游区的供水问题作为重点工作。

  水利部黄河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专家孙晓英在武隆挂职期间,担任大河沟水库工程技术负责人,他介绍,大河沟水库工程系《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项目之一,位于仙女山镇石梁子村,是一座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周边旅游开发等综合性利用的小(1)型水利工程。

  据了解,水库计划2019年7月全面完工,年底前完成竣工技术预验收投入试运行。水库建成后,年新增供水量173万立方米,将解决仙女山镇4个村6300人及度假区旅游高峰20万人次的用水问题。

  武隆区水利局水利科科长肖河介绍,核桃水厂投入使用后,能够满足天坑寨子景区、龙水峡地缝景区和印象武隆景区等日均0.7万游客的供水需求,还能解决200多家农家乐的用水难题。

  有了水,旅游业发展就有了基本保障。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奇秀险绝的自然奇观是武隆长足发展的“敲门砖”。然而,缺水却曾是武隆旅游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解除了水利对旅游业的瓶颈制约,武隆旅游产业链随之延伸拉长,旅游地产、餐饮业等行业风生水起。大河沟水库的建成,助推了仙女山镇沿线休闲、度假区、娱乐、餐饮、购物等多样化产业,也带动了5000余人创业就业。

  武隆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的地区。

  近年来,白马山等一大批精品景区相继开发,以及天生三桥、芙蓉洞等知名景区,再加上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在武隆成功拍摄,慕名而来的旅客持续增长,助推武隆的旅游发展,从而带动武隆的经济增长。

  去年,武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6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0元,增长10.7%。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4亿元,增长8.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3元,增长10.5%,这些成绩都得益于水利部的精准滴灌帮扶。

  展望未来,武隆的水利基础设施发展和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将势必加快推进武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武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