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施水利扶贫三年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进展成效
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落下
中国水利    2018-11-23 12:39  

江苏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10月24日,苏北地区传来一个好消息:江苏省六大帮扶片区重点扶贫项目——徐州市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开工!

  这是解决江苏最缺水地区发展用水的补短板工程,将彻底终结徐州丰县、沛县及铜山区三个县区长期缺水的困难局面,惠及190万群众。

  决胜全面小康,绝不让一个困难群众落下。近年来,江苏省水利厅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水利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筑牢底线 饮水安全有效巩固提升

  家住丰县大沙河镇孙庄村、已经80多岁的孙大爷,只要说起家里的自来水,就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每天都要去水井打水喝,像我年纪大了,来回一趟也挺累。现在只要一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来,什么时候想用就能用。”

  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像孙大爷这样“因水而乐”的村民在江苏还有千千万万。

  江苏始终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2008—2013年共投资80多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列入国家规划的1776.7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状况显著改善,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的明确要求。对照全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江苏的苏中、苏北地区仍有1482万农村人口存在不同程度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硬性要求,也是水利助推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如何提高农村群众饮水质量,消除城乡居民饮水差距,成为江苏水利人搁在心头的一桩大事。

  按照饮水安全达标率、区域供水覆盖率、农村水厂水质合格率等指标,江苏将苏中、苏北农村居民饮水不达标的48个县(市、区)划分为11个重点县、17个一般县和20个普通县;坚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程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步实施,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解决1482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与城市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目标……

  将安全的饮用水送入贫困户,让贫困户用水方便、吃水安心,真真切切从水利发展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江苏一直在行动。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区域供水的村覆盖率已达88%,水质达标率达85.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

  今年,江苏省水利厅制定了《江苏省水利扶贫行动三年(2018—2020年)实施方案》,力争到2020年,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要求,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全面解决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产业发展 高效节水让荒山变“金山”

  “你肯定想不到,以前这里的农田稀稀拉拉,差不多是片荒山。”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河西村,指着铺满山坡的大片猕猴桃树,赣榆区水利局农水科的张庆波说,“现在不一样了,这里成了香饽饽,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园区。”

  荒山变果园,离不开高效节水灌溉。张庆波带着记者来到猕猴桃林子里,边走边介绍:“这叫涌泉灌。在河西村,我们2014年投资600多万元做起来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当年已基本将猕猴桃产业园全部覆盖。水利部门负责将主送水管道建到田边,然后由电脑自动控制,将水分配到各个园区的分管线进行灌溉。管道的建设和后期维护全部由政府出资。”改用滴灌、微灌,每亩地灌溉水量仅为过去的1/8。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不仅保证了农业灌溉,减少了用水量,还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给赣榆区西北部丘陵山区带来了以特色水果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飞速发展。

  在河西猕猴桃产业园,一颗颗猕猴桃小果实挂在树枝上,工人们正在进行修剪枝叶、捆绑等。节水灌溉设施的配套完善,给猕猴桃上了旱涝保收的“保险”,使猕猴桃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娃娃”。

  目前,黑林镇特色水果产业园区规划区域3万亩,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5万亩,建成了河西、富林、秦埠地猕猴桃产业园、大树蓝莓产业园、富林红桃产业园等八大园区,特色农业加速发展。

  “这几年,通过抓好特色水果园区这个扶贫载体建设,3万亩的水果核心区已经涵盖了16个村3.54万人,覆盖贫困户2321户6450人。”黑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一亩地一年才赚400元。经过土地流转,群众每亩地收入800元。”特色产业果园的发展,既提高了土地种植附加值,更带动了全镇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村民熊治英笑着说:“以前在家种花生、玉米、大豆、地瓜,只能望天收;现在这边搞蓝莓开发,我在这儿打工干活已经四五年了,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很多。”

  增收致富 河长制助力精准扶贫

  来到江苏省“水美乡村”徐州市马寺村,巡河员在岸边例行检查,保洁员在忙着打捞垃圾。

  这位巡河员叫郝敬明,今年36岁,因一场车祸导致双腿不能负重,失去了工作。自今年1月当上巡河员以来,他承担着这条2.4公里镇级河道的巡查任务。

  “要是有漂浮的塑料袋、瓶子,就迅速捡上来,早上8点一趟,下午还要巡一趟。除了清理垃圾,我还负责将巡河发现的河道污染问题反馈给大屯街道河长办,由河长办统一调配安排。”郝敬明说,“现在大家都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几乎没人向河里乱扔垃圾,河面的保洁工作也不那么费劲。”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推进,徐州市开设扶贫公益专岗,把解决贫困人员就业与聘请河道保洁员岗位结合起来,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河道保洁员及巡查员,统一培训,统一发放工资,全市共聘请贫困人员720余人。对身体素质较好、具有劳动力的低保户、贫困户,将其聘为河道日常保洁员,负责打捞河道水面水草、垃圾、漂浮物,每月增加收入2600元;对一些年龄较大的低保户、贫困户,将其聘为河道日常巡河员,负责河道日常巡查,发现拉坡种植、污水口排放、违章占用等情况及时上报河长办,每月增加收入800元。

  “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既解决了河道日常管护问题,也让条条清渠释放“治水红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治水与脱贫实现“双赢”。

  通上安全水,发展了特色产业,拓宽了增收路子。这些兴水为民的实事真正办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倾情帮扶,真抓实干,江苏正全力践行着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一个都不落下”的铿锵承诺!  

  中国水利报江苏采访调研组成员:董自刚 吴卿凤 张凯 张灯林 程瀛 陈萌 董明锐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