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施水利扶贫三年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进展成效
走稳水利先手棋 石旮旯里趟出脱贫路
中国水利    2018-11-23 11:49  

  云南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摄/吕德仁)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千形百状的石头堆或许是一方让人啧啧称奇的风景;但对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来说,这却是让他们“只能在石头缝儿里生存”的噩梦。在云南,就有一大片深受石漠化制约的土地,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片区——石漠化片区。

  2015年,面对“88个贫困县在2020年全部脱贫”的艰巨任务,云南省部署了“挂包帮”“转走访”的重大举措,也成为了云南省水利系统自上到下开展扶贫工作一以贯之的坚持。

  记者走访了石漠化片区的泸西、丘北、西畴3县,采访了扎根扶贫一线的水利干部,他们把贫困群众当成家人,把脱贫大事当成“家事”,寻找贫困根子,研究脱贫路子,使出浑身解数,在石旮旯里为百姓趟出了脱贫致富路。

走稳水利先手棋

▲胡聪雄介绍小坝塘情况

  第一次见到胡聪雄,还是能看得出他有些疲惫。作为云南省水利厅派驻西畴县的扶贫干部,胡聪雄承担着西畴县水务局副局长、驻柏林乡三板桥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双重责任。“西畴县最缺的就是水,饮水、灌溉、抗旱减灾,有水才能生活,生活保障了才能再谈发展。”胡聪雄坦言,“作为水利扶贫干部,要做的工作确实很多。”

  西畴县是云南全省石漠化程度最深的地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占了七成多的土地,留不住水的“先天缺陷”让西畴县很长时间陷入“石漠化—缺水—贫困”的恶性循环,水成了制约发展的首要瓶颈。2015年8月,西畴县迎来了最“对口”的“挂包帮”扶贫单位——云南省水利厅,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转折点。

  “西畴有个著名的十字精神——‘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厅里也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对西畴县的帮扶当中。”据胡聪雄介绍,自2016年以来,在西畴县共启动实施了水源工程、高效节水、水土保持、小型农田水利、防洪抗旱减灾等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远水近用、低水高用”的功能。同时,云南省水利厅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西畴县扶贫攻坚的突破口,致力于破解困扰这片土地已久的饮水难题。

▲杨建军(左一)与贫困户交流危房改造情况(摄/朱光著)

  驻村扶贫以来,胡聪雄真切地体会到,最能说服百姓的一定是看得见、用得上的实惠:“从过去喝不上水,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刚开始老百姓还觉得我们只是‘吹一吹’,这下发现我们扶贫是‘来真的’。”

  人要喝水,庄稼也要喝水,在西畴县三光片区,省水利厅在解决灌溉缺水问题上下了大功夫——

  2016年9月,由省水利厅牵头重点实施的“生态修复、水利设施、农田整治、道路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八大工程在三光片区开工,现已建成1座9.7万立方米小坝塘、1座光伏提水泵站、30口500立方米蓄水池、1口200立方米调节池,架设8.4公里输水主管道和10.2公里支管道,实施高效节水滴灌措施灌溉面积5100亩。

▲如今的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一片绿意

  如今走进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一座座新建成的水池和一条条输水管道连为一体,形成了“池相连、管相通”的节水灌溉系统。放眼望去,千亩连片的台地和种满果树的果园尽收眼底,代替过去“石头山”的是一片片连绵的绿意。胡聪雄说,从2016年自己被定为省水利厅与示范区项目的联络员后,一天一天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在泸西县向阳乡的足马村,县水务局派驻的扶贫干部杨建军在供水这件事儿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泸西县水务局在足马村投资建设的调节池

  足马村以前提的是足马河的水,水质差成本还高。“因为水在下面,但地都在山上。县水务局挂包村子后,统一在山上建了不少水处理设备。”杨建军指着一个隧洞洞口,“水源点是山对面的地下水,抽上来的水先通过这个700米的隧洞,再流经总长约7公里的引水渠蓄入各个调节池,最后通过管道送到农户和田地。”站在山头望向长势良好的庄稼地,能够看到这些五小水利工程真正发挥着“打通田间最后一公里”的作用,以这些大大小小的108个蓄水池来说,最近的也就相隔几百米,远一些也仅数公里,可完全覆盖附近4个村小组。当地人还把这些调节池比作“碉堡”,不仅外形相似,放在扶贫攻坚战这个大环境下也十分形象。

  水供得上了,村民的生活也有了盼头:“庄稼收成好了,我们还能种些烤烟、火龙果、芭蕉这样卖得上价格的好东西,多挣点儿钱。”

念好产业致富经

▲扶贫干部李枫将腻脚乡贫困户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未到盛放的花期,但丘北县鲁底村的山坡上已经有一些万寿菊迫不及待地装点田间。远处看去,绿色的农田缀着星星点点的橙色,很是养眼。“等到全都开花的时候,那真是漂亮得很!”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的扶贫干部李枫,言语间是抑制不住的自豪。

  2015年9月,刚被派驻鲁底村的李枫,带着驻村工作队员用1个月的时间摸清了全村贫困户的情况,随即同扶贫工作队成员一道,为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东奔西走。2017年,在鲁底村小型水利工程和路面硬化工程已有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省水文局扶贫工作的重心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扶贫,为发挥扶贫长效机制“造血”。于是,扶贫干部们又开始为村里摸索合适的产业路子。种植万寿菊,就是李枫和工作队在多次调研考察之后确定下来的帮扶项目。  

▲万寿菊用途广泛,市场前景较好

  Q1可没技术怎么办? 

  找人教!“贫困户以前吃喝都是问题,丁点大的土地种的肯定是粮食,哪会想着种花养花啊,更不要说什么技术了。”李枫托自己的关系找专家到村子里给村民培训,“什么时候修枝、怎么打枝、采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统统给老百姓讲明白!而且连续3年,年年来这里!”万寿菊虽然1年只开1季,但只要掌握好技术方法,1季最多可以收6次。每斤卖1元,省水文局里还补贴1角,这对贫困户来说已经是一笔改善性的收入。  

  Q2那万寿菊的销路稳定么? 

  李枫马上解释了万寿菊药用、食用、观赏和提炼色素后用于化妆品、饲料等多种用途。用途多、市场就广,销路自然就稳当得多。“这花还真是个宝。”李枫笑着说,“这么说吧,只要你们这些小姑娘还要化妆,万寿菊就能卖出去。”

  借助“娘家人”——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的业务工作,李枫还为村里谋来了另一个福利。

  2016年,在省水文水资源局出资开展的水土保持项目规划期间,有着数十年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李枫与规划人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将保护水土与发展小流域经济相结合,助推大龙山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落地到了丘北县。目前项目已经全部实施完毕,新建了水窖78口、沉砂池78口,修建了道路6.86公里、排水沟6.86公里,完成了坡改梯23.35公顷、水保林242.72公顷、经果林62.08公顷。在与项目的法人单位——丘北县水土保持站到多地考察后,决定借鉴气候环境相似的宾川县的种植经验,在经果林试种了930多亩冬桃。丘北县水土保持站站长娄永昌感慨地说:“大家都没想到,以前喝不上水的地方现在还能种水果。变化确实太大了!”

▲泸西县足马村火龙果试验田

  两年前的丘北,村民的收入来源还是玉米种植和牛羊养殖,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窄,兜里攒不下几个钱。现在的丘北,田里一年四季能看到玉米、水稻、白菜、烤烟、万寿菊……立体种植已经有模有样。  

  这边,泸西县向阳乡的产业扶贫也有了起色。杨建军介绍,向阳乡最得意的产品,就是引进当地种植的红心火龙果。

  在火龙果种植科普示范基地里,泸西捷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理尚宝洪说,向阳乡的气候、土壤条件比较适合火龙果生长,而且都经过专家论证,年景好的时候,1年最多有5次盛果期。目前,种植大户经营着流转过来的300亩土地,被租用土地的农民可以来这里打工获得收入;有闲散土地的农户也自发跟着种火龙果,果实成熟后由公司统一收购。根据市场价格,红心火龙果每亩收入约在3000~5000元,这样一算,确实能让百姓的腰包鼓了不少。

多管齐下解难题

▲驻安乐村扶贫干部高飞明(右一)多次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摄/陈涛)  

  “虽然我们是水利系统的扶贫干部,但是驻村扶贫,要管的可不只是‘水’这一摊子事儿。”

  2016年年初,受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选派,高飞明到西畴县水务局挂职副局长,同时作为扶贫工作队员来到西畴县兴街镇安乐村。尽管是在农村长大,但安乐村这32户贫困户的情况还是出乎高飞明的意料:“来之前想过一些方案,但到了才发现情况比预想的复杂得多。衣食住行都有问题,贫困原因又多又杂。一开始真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没头绪,那就重新开始梳理。高飞明在1个月时间里进村入户来来回回100多趟,详细了解贫困户情况。通过分门别类,高飞明总结了贫困户集中的几个大难题,跟村委会边商量边行动,还真摸索出了几个好法子。

  1 建档立卡VS“滴灌”扶贫

  高飞明觉得,建立脱贫动态管理机制就像在搞“扶贫版”的滴灌工程,关键在一个“准”字。为此,他设计了《走访次数统计表》《走访工作记实表》《帮扶资金落实统计表》《贫困户帮扶规划和措施》等工作台账,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扶贫领导组成的“学院结对安乐扶贫”微信群及学院帮扶干部组成的“学院扶贫”微信群,及时更新、发布扶贫进度。仅2016年,高飞明就入户走访调研贫困户374次,平均入户12次,最多的19次。“谁家有个耗子洞,高飞明同志都一清二楚,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高飞明,安乐村书记秦玉堂打心眼里信任。

  2 危房改造VS“抛砖引玉”行动计划

▲安乐村贫困户李永德经过危房改造后的房屋(摄/高飞明)

  安乐村的名字,借的是“安居乐业”之意,但村里绝大多数的贫困户却连像样的住所都没有。高飞明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那是一年半前给他留下最大冲击的画面之一:“这是贫困户李永德的家,就是用塑料布围起来的大棚,根本不是个房子。”

  “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政府会有3万元补助,前提是贫困户先要自行拆房并把新房地基和一层主体框架搭起来才能申请。”高飞明说,政策虽好,但老百姓总是半信半疑,一是兜里的钱确实不多,二是怕房子拆了补助没到,谁都不敢当“第一人”。

  为打消贫困户疑虑,高飞明报请学院实施“抛砖引玉”行动计划:“抛砖”是由学院出资并同当地砖厂签订合同,为每户提供1.6万块建房用砖;“引玉”是指新房达标后,贫困户能顺利享受政府补助。高飞明和同事陈涛在5个村小组各选了1户条件最困难的作为试点,李永德家就是其中之一。

  援砖建房,新房有了,政府补助也到了。学院帮扶贫困户建房援砖的消息在整个村庄传播开来,带动了其余贫困户掀起危房改造的热潮。“苦口婆心地宣传政策,不如让大家眼见为实。在村子里,口口相传最让人信服。

▲在安乐村实施“抛砖引玉”行动计划(摄/高飞明) 

  3 教育断层VS“扶贫先扶智”

  高飞明深知“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只有让贫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才能阻断贫困代际恶性传递。这是我作为扶贫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分。”

  一方面,积极争取教育帮扶项目:组织17名西畴县水利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参加云南石漠化片区水利人才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报请学院为西畴县“量身定制”了“两优先、一免除”政策,即过分数线优先录取、优先推荐就业,入学免除学杂费;联系分布在西畴县各乡镇的水利扶贫干部,招收因贫不能继续学业的学生,并免除所有费用。

  另一方面,坚持履行教育者的角色:在西畴县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为学员讲授《人水和谐·共生相融》为主题的水文化专题讲座;教贫困户孩子识字、识图;从个人工作经费中列支2万余元购买书本、书架、电脑、蓝球架等捐赠给帮扶村寨;邀请书法爱好者为贫困户书写春联……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到西畴县安乐村为 32 户贫困户开办种植培训班(摄/高飞明)  

  “现在这些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特别肯定,家里杀猪啊、迁新居啊、娶媳嫁女啊都喊上我们,我们自己心里也暖乎乎的。”高飞明乐呵呵地说。

  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尽管困难不同、做法不同,但“早日脱贫摘帽”的初心相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目标也相同。“要好好掂一掂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分量,好好掂一掂贫困群众在我们心中的位置,真正牢记总书记对我们语重心长的殷切嘱托,真正牢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今后,扶贫干部们将继续深扎在一线,“带着感情走访、带着责任帮扶”,用实打实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的工作,更是水利人的情怀。

  作者 | 安天杭 李建平

  图片 | 安天杭(除署名者外)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