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施水利扶贫三年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进展成效
打通脱贫“血脉” 点亮致富梦想——四川水利扶贫亮点扫描
  2018-01-25 17:02  

  作者:李攀

  藉水润之福,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然而,这里也是全国扶贫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之一:贫困人口多,分布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因水致贫”现象突出。

  穷则变,变则通。2016年以来,四川水利以脱贫攻坚为第一要务,把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思路,精准发力,形成了以解决安全饮水为重点、建设骨干水源为突破、实施产水配套为保障、治理水利生态为引领、创新建管机制为动力的“五位一体”水利扶贫推进机制,有效破解了“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发展困局,成功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治水促脱贫、兴水奔小康”的发展新路子,为全省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隆冬时节,走进大美巴蜀,我们欣喜地看到:水活了,民富了,村美了。水利建设,正一点点拔掉这里的“穷根”、摘掉这里的“穷帽”……

  高位推动

  不断加快水利脱贫步伐

  四川贫困面广,有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四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88个县(市、区),占全省183个县(市、区)的48%。在这里,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

  四川脱贫攻坚,水利勇挑重担。

  “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啃硬骨头’精神抓攻坚,坚决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省水利厅厅长胡云提出明确要求。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的决策部署,以及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要求,四川省水利厅坚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统揽水利工作,统筹推进专项扶贫、行业帮扶、定点帮扶、片区帮扶,以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为主战场,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四川水利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为统揽,集中优势力量,深入推进饮水安全、水源保障、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人才支撑五大水利扶贫行动,并将水利扶贫与支持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精准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水问题。

  厅党组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2017年以来多次开展专题研究,厅领导分片包干督导,组建办事机构,建立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脱贫攻坚不易,资金不可或缺。四川对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的资金安排政策,2016年共安排贫困地区中央及省级水利资金56亿元,项目个数、资金安排量均超全省50%以上。2017年,全省共落实水利扶贫资金81.79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8.2%。其中,中央、省级资金46.02亿元,占计划的105%。

  人才是精准扶贫之匙。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还需要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四川省水利厅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采取现场指导、驻地帮扶、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扎实推进人才支撑行动,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县水利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的“造血”功能。2017年,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培训贫困地区各类水利技术人员11 000人次,采取驻点帮扶和“挂包帮”相结合的办法,下派16名技术骨干担任县级水利部门分管项目推进的副局长,选派24人次水利专业技人员到贫困县担任县委扶贫工作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员、贫困村第一书记,实行驻地帮扶,助力水利发展和脱贫攻坚。

  民生为先

  大力筑牢水利惠民基础

  南江县地处秦巴山区米仓山南麓,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饮水安全一直是困扰当地百姓的老大难问题。

  “只能取水坑里积蓄的雨水吃,水质差得很,经常看见小虫子。”回忆起从前的吃水经历,赶场镇齐坪村贫困户刘国堂面露难色。

  南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站站长杨志庄告诉笔者,南江县按照《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遵循“集中为主、联户为辅、分散补充”的工作思路,采取新建、扩建、改造、联网等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工程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56个贫困村和100个非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受益人口17.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 365人。到2018年6月底,南江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如今,得益于村供水站的修建,包括71户贫困户在内的齐坪村229户村民全部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洁净自来水,刘国堂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距离齐坪村几十公里以外,大河供水工程建设现场异常忙碌,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确保明年年初建成通水。据杨志庄介绍,这项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将覆盖包括大河乡在内的10个乡镇,一举解决12万余人的饮水问题。

  南江县的饮水安全工作并非个例。在四川,饮水安全作为全省水利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得到了强力推进。

  四川水利系统将解决贫困户的安全饮水保障问题作为水利扶贫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安全饮水行动,确保贫困户安全饮水“不丢下一户,不落下一人”。按照“以需定供”的方式,省水利厅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共5万余人深入全省4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开展安全饮水需求情况调查,以贫困人口为单元,编制了《四川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规划》,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实行村造册、户建卡,将215.4万存在饮水困难贫困人口的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个指标达标措施精准细化到户到人,构建了“从源头到龙头”的贫困户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2016年,中央下达四川的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资金全部投向贫困县。2017年,全省投入安全饮水资金14.75亿元,新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5 249处、分散供水工程4.1万处,解决了包括88个贫困县63.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内的共计78.7万贫困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圆满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

  如果说饮水安全是民生之本,水源保证则为发展之基。通过加强骨干水源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既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又是四川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2016年以来,四川着力推进贫困地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红鱼洞、黄石盘等在建大中型水库及升钟灌区二期建设进度,长效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问题。

  来到位于巴中市的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施工现场,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加紧作业。水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何计葓说,作为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于2015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将于“十三五”期间竣工。工程完工后,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96万亩,解决巴中市40万人生活饮水困难,提高南江县、巴中市的防洪标准,同时,带动当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发力

  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想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要结合地方实际,精准发力,才能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在四川,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支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百姓脱贫致富,成为水利扶贫的重要方向。

  培育木耳的椴木桩整齐码放,每隔几米竖立着一根一米多高的节水灌溉设施,将水分轻柔均匀地洒在每根椴木上。在青川县板桥乡红旗坝农场,这样的场景,如今已不再新奇。

  红旗坝农场是板桥乡“飞地”扶贫基地,辐射板桥乡2 880户7 243人,其中,贫困户359户1 022人,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农户还可通过种植技术和椴木棒入股,享受收益分红。

  青川县水务局副局长黄洋告诉笔者,2016年,水务局投入150多万元,为农场的木耳基地全部装上了节水灌溉设施。他拿出一张图表,上面清楚地显示着节水灌溉设施为农场和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椴木木耳亩均增产约25%,亩均增收约15 000元;红旗坝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7 000多元逐年递增,2016年则达到了17 000元。

  黄洋介绍,除红旗坝农场外,2016年,县水务局针对当地灌溉水源不足的实际,还为当地多个茶树连片种植区安装了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不仅为茶农解决了“靠天灌溉”难题,还大大延长了采茶周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茶叶种植这一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现在,村里的茶叶能从清明前后采到10月底。灌溉问题解决了,茶叶产量增加了,茶农们亩均增收1 000多元。” 前进乡副乡长龙明东高兴地说。

  四川按照农林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水配套行动,支持贫困地区完善“塘、池、堰、渠配套,蓄、引、节、灌结合”的灌溉用水保障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和“川字号”特色个性农产品,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倒逼、助推、引导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017年以来,在贫困地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万亩,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建综合示范区134个,带动项目区农民户均年增收约400元,治水兴农、兴水促收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逐渐完善。

  扶贫开发不能一味“输血”,更应通过“造血”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这是四川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长久之计。

  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旺苍县来说,通过开展水保工程,推动贫困地区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成为当地水利扶贫工作的发力点。

  汽车驶进嘉川镇五红村,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依山而建,对面山坡上则是层层而上的梯田,上面种满了核桃、脆红李、蔬菜,一片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无人问津的“三跑田”。“土层薄,水一冲就见到石板,什么也种不了,只能外出打工”。五红村77户贫困户因水土流失而贫苦。

  五红村的情况只是旺苍县的一个缩影。据县水务局水保股股长蔡青介绍,旺苍水土流失面积1 12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37.5%,是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按照省水利扶贫工作部署,旺苍县将实施水保工程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加大生态修复力度。2016年,旺苍整合配套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资金1 808.63万元,在2个乡镇4个村建设水土保持示范点3个,为贫困户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经过治理的五红村,水留住了,土保住了,核桃、中药材、脆红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彻底改变了当地缺少稳定增收支柱产业的局面。

  “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三四千元。我们村2016年已经脱贫喽。”村支书张立俊高兴地说。

  全力帮扶

  立志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

  平均海拔4 235米的甘孜州德格县,吃水用水并不容易。德格县达马镇贡空村65岁村民巴拥说,过去每天到河边挑水,要花近1个小时,水质也得不到保障。由于缺乏灌溉水,每年达马镇西布村的青稞一半都会旱死。

  德格地处川、陕、藏三省区结合部,平均海拔4 235米,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在这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的用水难,只是贫穷的一种体现。

  德格是深度贫困县,有精准识别贫困村102个,贫困农牧民达2.2万多人,是甘孜州乃至全省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2015年9月,省水利厅认“穷亲”、结对子,对口帮扶德格县精准脱贫工作。

  省水利厅成立了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厅长胡云、副厅长李勇蔺、机关党委书记赵斌等组织研究帮扶措施,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督导,与百姓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贫困户的困难诉求。

  针对德格实际,省水利厅充分发挥行业优势,2016年以来,共落实省级以上水利建设资金1.446亿元,先后开展了德格县“母亲河”——色曲河生态治理、温拖水利工程等骨干工程,并以保证年度减贫人口饮水安全为重点,积极开展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同时,不断加快产水配套、防洪工程、生态工程等建设步伐,德格脱贫攻坚的水保障、水安全、水生态基础不断夯实。

  自定点帮扶以来,省水利厅坚定地和德格县干部群众站在一起,共谋脱贫之策。厅直属单位结合德格县对口扶贫村实际,出钱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资助贫困学生,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利系统选派的16名驻村帮扶干部,克服困难,远离家人,驻守高原,积极协调改善农村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种植业,增强当地“造血”能力,让脱贫人口能够真脱贫、不返贫。与此同时,省水利厅先后深入德格县贫困户家中和小学走访慰问,为对口帮扶村和学校送去棉衣、棉被。厅属各单位倾力支持,累计捐款350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和扶贫产业。

  如今的德格,一根根结实的水管通到贫困户家中,一片片曾经撂荒的土地种满各种作物,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写满了摆脱贫困的喜悦。

  在省水利厅的定点帮扶下,2016年,德格脱贫攻坚实现首战告捷。2017年,德格县计划 26 个贫困村退出、4 061人脱贫,目前已通过验收,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7%下降到11.54%,实现再战再胜。

  倾情倾力获得真心点赞。省水利厅被表彰为2016年度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省水利院驻村干部王培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干部,省农水局被省委组织部、统战部和省人社厅评为“四川省对口援藏工作先进单位”。

  “越是得到充分肯定,越是不能掉以轻心,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懈怠。”省水利厅厅长胡云说。

  成绩面前,四川定下更大目标:到2020年,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全面建成小康德格。而就全省而言,在2017年实现“16个贫困县3 700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则是四川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共同的心愿和目标。

  全省范围开展的“水美新村”创建活动,在“以水兴业、以水富民”的基础上,打造“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因水而强、因水而美”的示范村,实现“以水美村”。随着水利扶贫工作逐渐深入,四川水利扶贫的理念不断深化、思路愈发明晰。

  水利扶贫,任重道远。四川水利人正以绣花功夫,一针一针编织着贫困百姓的致富梦想。巴蜀大地,村因水美,民因水富,正在由憧憬变为“日常”。

水保项目夯实基础,旺苍县五红村从贫困村迈向小康村。

青川县蒿溪乡仙雾茶场中安装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后,节水效果明显。

得益于饮水安全工程,南江县赶场镇齐坪村贫困户刘国堂家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南江县红鱼洞水库移民聚居点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