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8年专题报道--2018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交流发言
安徽省水利厅: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2018-01-04 13:51  

  2017年,安徽水利系统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践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统筹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和防汛抗旱减灾,治水兴水掀起新热潮。

  一、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科学规划,加快前期工作,精心实施好工程项目。一是坚持系统规划引领。省政府批复实施《全省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7—2021年)》《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专项规划(2018—2022年)》,是新世纪以来出台水利规划最多的一年。二是突出重大工程带动。引江济淮工程总体初步设计获批,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是国内同类工程中初设审批最快的项目。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开工建设,如期实现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省政府把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列入省民生工程,全省上下联动、建立台账、挂图作战、有力推进。三是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524.36万农村居民。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45万亩。持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二、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各个方面,着力支撑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一是强化河湖管护,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局良好。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省人大审议通过《安徽省湖泊管理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将“湖泊实行河长制管理”写入地方性法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并延伸到村,共设立各级河长52687名,覆盖全省江河湖泊。二是实施双控行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落实。制定“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方案,将用水总量与效率主要控制指标分解到市县和主要用水行业。实施《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三是聚焦绿水青山,水生态保护全面加强。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建档、标识,出台《安徽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3.32平方公里,推进第一批全国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新增3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三、全力防灾抗灾减灾,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2017年汛期,安徽长江、淮河、新安江干流先后超警,夏伏旱、淮河罕见秋汛接踵而至。全省上下践行防灾减灾新理念,夺取了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综合减灾效益55.3亿元。一是“全覆盖”落实责任。将责任制贯穿于防、抗、救全过程,实行“一周一暗访、两周一通报”,确保责任全覆盖、无盲区。汛期发动2.87万人24小时巡堤查险,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1.89万人。二是“网格化”监测预警。根据防洪调度需求,将全省划分21个流域预报分区,实行滚动监测,及时作出气象、水文分区数值预报,切实提高预报精准度。三是“多方位”完善预案。按照“一河一策、一圩一策、一库一策”要求,逐一制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修订行蓄洪区控制闸调度运用办法,审核47座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四是“一盘棋”科学调度。牢固树立全省上下“一盘棋”的观念,强化统一指挥调度。全面掌握雨水情、工情、旱情,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点对点调度山洪灾害防御、堤坝巡查防守、排涝和抗旱供水工作。特别是在抗旱期间,全省农业抗旱供水45.95亿立方米,抗旱浇灌面积1838万亩,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综合调蓄作用和防灾减灾效益。

责编:李姗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