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7年专题报道--砥砺奋进水惠民生--媒体关注
中国水利报: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构筑生态水网
  2017-09-28 14:29  

  □本报记者 李坤 张佳丽 邹小和

  夏秋交替之际的海南依然酷热,但海南省各水利工地的工程建设一直有序进行。屯昌县枫木镇,工人们正在红岭灌区工程干渠施工现场紧张忙碌着。截至2017年7月底,红岭灌区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40.86亿元。几个月来,工程各参建单位克服高温多雨等困难,加大投入,提高工作效率,为保质保量实现2018年整个灌渠试通水目标而努力。

  红岭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海南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项目。工程竣工后,年均供水量可达4.95亿立方米,将对保障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供水和促进琼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红岭灌区工程的建成,海南省将构建起西有大广坝、西北有松涛、南有大隆、东北有红岭的水网体系,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的水源保障。

  初步构建起全岛水网,红岭工程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重要节点。目前,海南省正在多管齐下,加快建设工程网、管理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现代化综合水网,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水安全保障。

  构筑水网 补齐短板

  海南位于祖国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和热带省份,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规划中,海南省的战略定位被概括为“一点、 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说到海南,人们可能很少将其与“缺水”联系在一起,而现实情况是,海南虽然降雨量大,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放射状岛屿型水系,源短流急,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需水高峰期恰逢枯水期等因素,水资源配置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并不匹配,存在工程性和功能性缺水等问题。全省虽已形成以松涛、大广坝、红岭(在建)等3个大型灌区及66个中型灌区为雏形的灌溉系统,但田间渠系建设滞后,有效灌溉面积只占全岛耕地总面积的3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尚未完成。而解决这些问题,适应美好新海南建设的新要求,正是水网体系构建的根本出发点。

  同时存在的还有水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问题。海南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水体纳污能力低,加上农业面源污染、废污水直排入河等,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难度大。

  近年来,海南一直在致力于构建互连互通,可丰枯调剂、应急调度的协调均衡生态水网体系,最终实现全岛水资源“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越来越高的需求。“拥有这样一张现代化的综合水网,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海南省水务厅厅长王强说。

  生态优先 坚守红线

  从另一方面看,独特的海岛水系、特殊的地理位置、多种多样的地形、独一无二的热带气候条件,也为海南水网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多规合一”等国家战略,更为海南岛水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同意海南省开展省域“多规合一” 改革试点。海南省委、省政府随即启动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把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等作为重点,统筹协调各类空间性规划,实现“全省一盘棋”“一张蓝图干到底”。尤为重要的是,总体规划为开发建设行为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限定了开发边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优势和“名片”,推进“多规合一”是海南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的制度保障。“多规合一”不仅避免了部门间标准不一和互相“打架”的问题,更是用刚性的规划为所有人划出了生态保护的“红线”和“雷区”,不可逾越。

  “水网”是《海南省总体规划》确定的基础设施“五网” 之一。2015年8月,海南省水务厅启动《海南省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正等待部省联审联批。海南“水网”在谋划初期,就严格管控水生态空间,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等要求,确定水生态空间功能布局,划定水生态保护红线。将水生态空间进一步划分为禁止红线区、限制红线区和水安全保障引导区。

  其中,禁止红线区是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也是维护水资源水生态安全的核心区域。如生态水系廊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水重要生境等。这些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受到严格管控;新建工业和矿产开发项目不予环境准入,铁路、公路等重大线性基础设施项目要优先采取避让措施。限制红线区,是实施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及水生态空间占用管控的河湖水域岸线等区域;水安全保障引导区,是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而预留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重大民生水利项目的建设区域。三个空间的划分,有效衔接了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上迈出了新步伐。

  统筹布局 优化配置

  海南水网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以辐射状海岛天然水系为经线、江河连通渠系为纬线、水源控制工程为节点”的工程网。同时,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改变管理、信息等“不联网”的“蜂窝煤式”现状,海南水网在谋划与建设中,坚持工程网、管理网、信息网合一,实现“一盘棋统筹、一张网布局、一平台管理”。

  这是立足于海南岛独立水系的特点,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所做的顶层设计和长久考量。在这张综合性大水网中,工程设施仍是基础。解决海南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及季节性、局地性缺水和洪涝灾害等问题,既需要建设拦蓄工程蓄洪补枯,也需要建设连通工程引水补源、丰枯互济。海南省规划,以已建和规划中的大中型水库工程为节点,建设区内连通、区间互济的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子网。主要是在实施红岭灌区、南渡江引水、迈湾和天角潭水利枢纽这4项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新增琼西北供水工程,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牛路岭、迈湾灌区工程,三大江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及综合治理工程等多项“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水利工程。

  统筹规划和布局全省大水网,海南还有独特的体制优势。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直管县的行政体制,同时又是全国唯一设立水务厅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省,初步实现了供水、节水、排水、污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从源头到排放,都由我们水务部门一家管,有利于水网的统一建设和管理。”王强对此有信心。

  50多年前,海南第一个大型水库松涛水库的建设,开启了“开发海南岛的第一把钥匙”。如今,随着大水网的布局和建设,海南水务发展正在走向新的征程。

责编:杨柳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