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7年专题报道--砥砺奋进水惠民生--民生水利造福亿万人民
农村水电绿色发展强农惠农
  2017-09-29 11:22  

重庆市巫溪县农村水电扶贫大河电站,装机3500kw,帮助991个贫困户每年每户获得1330元水电扶贫收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民生、平安、绿色、和谐四个水电建设,成效显著。5年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约1300万千瓦,累计发电超过1.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7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6亿吨。2016年,总装机容量达到7791万千瓦,提前5年实现《全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老旧电站改造激发新活力

  2013年,按照李克强总理“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范围,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的指示,在广东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施了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十二五”中央财政共投入85亿元,支持28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开展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4300多座1995年之前建成的老旧水电站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改造后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达到900万千瓦和350亿千瓦时,分别比改造前增加20%和40%以上。巩固和新增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替代11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00万吨、二氧化硫24.8万吨及其他有害气体和粉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通过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加强梯级优化调度,改善了近2000条中小河流生态环境。在水库除险加固之外,巩固和恢复库容100多亿立方米,有效提升了电站防洪、灌溉、供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小水电试点助力精准扶贫

  2016年,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实施方案》,在重庆、湖南、湖北、贵州、陕西和江西6个省市,选取部分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截至今年5月中旬,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的27个试点项目,已经有15个建成投产,实现扶贫装机5.5万千瓦。

  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现金收入。按照扶贫电站中央投资收益每年不低于6%(高于6%的据实计算)的要求,从2017年起,试点项目每年从扶贫电站收益中拿出不低于1800万元用于扶贫,其中80%以上用于直接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湖南洞口县双龙桥项目对188户(共6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兜底扶贫,2017~2020年期间,平均每年扶持160人,贫困户每人补贴3000元。湖北房县褚河项目于2017年3月底前兑现收益69.6万元,用于补助8个贫困村的845户贫困户,平均每户补助820元。

  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扶贫电站让被征地农民自愿以征地收入入股分红、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吸收贫困户子女到电站就业等增加收入。湖南新化县芭蕉园项目采取农民自愿土地入股分红方式,组织当地农民参与电站建设和管理,土地折股共930万元,每年可至少分红55万元;陕西镇坪县沙湾项目安排当地贫困农户参与工程建设5000余个工日,累计获得劳务报酬300余万元。试点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周边贫困村修路、架桥、引水灌溉,累计投入1亿多元,其中从扶贫收益中直接投入239万元统筹用于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基础设施。

  增强了贫困县政府扶贫能力。扶贫电站收益稳定,中央投入形成的优质资产收益,近期可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远期可专项用于帮扶需兜底的贫困人口,缓解了贫困县财政薄弱、机动财力有限的困难。一些地区以小水电扶贫试点为契机,通过整合财政资金,激活金融资本,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步伐。陕西镇坪县沙湾项目提前缴存3年扶贫收益共345.6万元,按1:1比例与政府共同成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再与县内金融机构签订1:5扶贫贷款发放协议,每年撬动金融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支持小微企业或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绿色发展强农惠农

  山区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水电行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330个电气化规划范围县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装机515万千瓦的建设任务,占同期全国农村水电新增装机的50%。电气化县用电量和用电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年用电量由原来的907千瓦时提高到1315千瓦时,户均年生活用电量由原来的851千瓦时提高到1245千瓦时,村通电率达到99.50%,农村供电保证率达到99.03%。建设农村水电站,使封闭的山村有了电、供了水、通了路、改了厨,山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共带动全国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6万公里。新增水电站库容349亿万立方米,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11.2多亿亩。如浙江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在改善山区基础设施、促进农村集体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电气化建设,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29万亩,修建和改善乡村道路188公里,增加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2.94亿元,农民电炊具等普及率达81.5%,电气化对农民增收贡献率平均达12%。

  生态效益日益凸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采取降低代燃料电价或电费补贴的形式,为代燃料项目区农户提供低价的代燃料电量,项目区农户普遍由砍树烧柴、烧煤改为用电做饭取暖,薪柴、煤炭消耗量大幅降低。甘肃省山丹县代燃料项目区薪柴和煤炭年消耗量比项目实施前分别降低了58%和85%,过去因过度砍伐导致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的代燃料项目区,逐渐恢复了青山绿水。自2009年小水电代燃料规划实施以来不断扩大实施范围,涉及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7个县(市、区、旗),建成装机75.8万千瓦,实现代燃料户65.4万户,基本解决300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是在保护生态方面成效显著,已经建成的325个项目每年可减少薪柴消耗570万立方米,减少和吸收二氧化碳1600万吨,有效巩固和保护退耕还林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面积1120多万亩。

责编:李姗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