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7年专题报道--砥砺奋进水惠民生--地方亮点
精准扶贫 滴灌出美好“黔”景——贵州水利扶贫攻坚纪实
  2017-09-28 16:53  

  精准扶贫 滴灌出美好“黔”景

  ——贵州水利扶贫攻坚纪实

  王伟康 张佳鑫

  全国扶贫的主战场、地处“两江”上游的贵州,当前已发起扶贫攻坚的最后冲刺。

  黄平县地处武陵山脉南部延伸地段,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4月,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部署,贵州省水利厅对口帮扶单位从丹寨县调整到更为贫困的黄平县,从那时起,省水利厅决定举全厅之力打赢黄平县脱贫攻坚硬仗。在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陈黔珍的带领下,由8名精兵强将组成的脱贫攻坚队伍进驻黄平。制定扶贫规划、筑牢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扶智立志等多项手段逐步渗透到黄平县的乡村角落。在水利扶贫干部的“精准滴灌”下,难啃的“贫困硬骨头”正被滴水穿石,长久以来积攒的贫困问题仅一年时间就有了明显改善。

  8月底,记者通过跟踪采访的方式,与水利干部同吃同住同下乡,实录他们的工作生活场景,力图勾勒水利人对贫困群众的情怀、对扶贫工作的担当,以及水利托起脱贫梦的关键作用。

  壮大水利

  基础设施铺垫未来发展

  记者从黄平县城出发,经过28公里的山路盘旋,穿过郁郁葱葱的群山峻岭,最终抵达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黄平县谷陇镇。

  谷陇,是一个拥有8万余人的大镇,是贵州扶贫攻坚战役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之一。贫困人口达2.6万人,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都是山地、丘陵,耕地极少,依赖传统农业的百姓丰年温饱、灾年返贫,增收无门,贫困程度难以想象。

  “我常常带着客商跑遍全镇,最终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制约,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落空。” 贵州省水利厅派驻的谷陇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指挥部联络员熊烈介绍。

  谷陇镇也是因水致贫的典型,工程型缺水问题突出。全镇耕地面积11万亩,而现有4座水库的灌溉能力仅为其1/10,且灌溉设施以塘坝、窖池及小微型提引工程为主,抗旱能力弱;仍有17个村25个自然寨饮水困难,现有工程规模小、标准低、老化失修,水污染、水源变化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农饮安全不巩固、易反复。

  如何帮助贫困区找到自我发展的门路,是贵州水利定点扶贫谷陇镇以来始终思考的问题。完善水利“硬件设施”,才能增添脱贫致富的底气。扶贫政策的东风吹过,一批夯实水利发展基础、提升区域防汛抗旱能力的水利项目陆续上马。

  根据《黄平县谷陇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规划了313个项目。例如在板细、岩英、马头岩等村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配套更新管网、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新建青塘水库拦河坝1座,可供水量361万立方米,能解决谷陇集镇及周边村寨生活生产用水不足的矛盾;配套新建水窖和渠系工程共25项,沟渠248.7公里。

  同时,贵州水利为每个帮扶村制订了《同步小康发展规划》,特别是水利规划方面,明确通过近五年的挂帮,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人均半亩口粮田目标,满足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用水需求,彻底改变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局面。

  提前启动实施大寨经克麻、黑冲至大高山改扩建项目等二十多个产业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24个行政村村级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和谷陇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实施6个村村庄整治建设……自2016年8月谷陇镇打响脱贫攻坚战,特别是2017年掀起“春季攻势”以来,一大批定点包干脱贫攻坚一期项目集中开工。

  记者在勤坡村就实地感受了水利工程给贫困村庄带来的变化。一年前的勤坡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良田受尽洪水吞噬和烈日炙烤,贵州水利厅经实地勘察、规划设计,共争取了784万元的水毁修复、冬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畜饮水安全、农田灌溉,排洪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去年10月贵州水利厅对口帮扶谷陇镇以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已从25000人下降至19000人,第一书记们带领村民们攻坚克难,咬住‘贫困硬骨头’不放松,取得了实打实的效果。”熊烈说,到2020年全部项目实施完成后,谷陇镇34个贫困村将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内,我们对这一目标实现充满信心。

  授之以渔

  产业扶贫培育造血细胞

  对于贵州水利厅派驻谷陇镇山坪村的“第一书记”陈刚来说,最近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黄平县今年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四川七环现代农业发展公司成功落户,厂址就选在山坪村。忧的是建厂征地过程中,有近10座坟墓要迁移,还有两座为无主坟。

  要想引来“金凤凰”,必须啃下“硬骨头”。陈刚介绍,总投资1.6亿、年产值2.5亿的七环公司现代农业项目建成后,可带动谷陇镇5个村寨、1000多位村民实现脱贫,作为驻村干部,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工作,让企业早日投产运营。

  迁坟难在做思想工作。陈刚说,第一次来到一位墓主家时,谈到迁移事宜,竟被直接赶出了门。在软磨硬泡之下,他最终用诚恳打动了这户人家,完成了迁移。

  这一切促成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落户到现在仅20天,随着大型机械掀起一方方砂石尘土,这块贫瘠的山地已面貌一新,一个大型现代农业园区雏形初见,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克服重重困难,为产业扶贫创造条件。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现代化蔬菜大棚、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了解到,黄平县坚持以产业扶贫为重心,持续巩固农业产业,努力培育旅游文化产业,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齐步发展,部分地区贫困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扭转。

  “我们今年就要脱贫了,每户收入将有10多万,作为党员能起到了带头作用,我很自豪。” 44岁的大碾坊村村民黎加祥边用水管向养殖池中注水边说,他还向记者介绍了将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在水塘上种植水培蔬菜的想法。黎加祥家七口人,光靠种地,人均收入仅1300元左右。贵州水利扶贫工作队入驻后,筹集资金修筑了分洪沟渠和供水项目,同时引进社会投资。稻田根除了洪灾,田垄间能安心养稻田鱼,新建的输水管路为大闸蟹提供了清澈水源,黎加祥一家享扶贫红利,已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

  目前,谷陇镇正抓好一批园区内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实施7项总投资0.36亿元的产业项目,加快翁勇白芨驯化基地、青塘百亩花卉千亩油茶基地、青塘千头牛场基地、斑鸠千亩烤烟基地、谷陇千亩辣椒基地、加巴千亩小米基地建设。

  8月26日,当记者造访谷陇村时,恰逢黄平县谷陇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伊始。这个以党支部、种植大户、小康户为骨干成立的公司,已筹集扶贫资金和村民资金共计600万元,正着手建设农家度假旅游山庄。

  “我们说干就干,大伙热情高涨,现在山庄已经动工,估计年底可以开门迎客,公司属于村集体所有。我们还将从贫困户中挑选一批管理人员、餐厅服务员和种养殖人员,让村民在自家门口上班。”公司法人、谷陇村村支书赵其军告诉记者,言语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倾情民生

  用心帮扶回应百姓所求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百姓所急所需就是贵州扶贫开发的发力方向,也是谷陇扶贫一线水利干部的心愿所系。

  记者见到黄平县谷陇镇谷陇村“第一书记”素坤时,他正从一户因贫困屡次上访的老乡家出来。“前不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时,一位村干部说谷陇村有个11岁的孩子没书可读,我得去看看。”行色匆匆的素坤,马上要赶往另一处。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进到村里时,素坤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握着前来迎接的谷陇村小组长雷安辉的手,素坤说:“赶紧带我去辍学的孩子家里。”

  孩子叫雷花妹,父母常年在江浙一带打工,平时由78岁的奶奶照看。“按照年龄推算,娃娃本来应该上小学五年级了,但2014年辍学后,就一直在家里,不会讲普通话,就连基本的数字都不会认。” 雷安辉介绍。

  “娃娃不读书,一辈子没出息。”离开雷花妹家,素坤径直赶往谷陇镇政府,找到了分管教育的副镇长邹乾用,并拨通了谷陇小学校长雷克的电话。

  雷校长作出承诺,“马上要开学了,让雷花妹从一年级读起,请家长回来陪读一段时间。”

  “扶贫既要抓大,抓产业和基础设施,也要抓这些事关民生的琐碎事情,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其特殊性,不挨家挨户跑根本解决不了。”对于精准扶贫,素坤有自己朴素的理解,“人们常说群众脱贫、干部脱皮,但是我告诉自己脱皮掉肉也得干,这是咱谷陇脱贫的重大机遇。”

  8月25日下午,在谷陇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室里,来自贵阳一家劳务企业的代表正介绍公司的用工需求:“我们计划招收75名农民工,要求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即可。”

  这家企业是贵州省水利厅联系过来的,一方面企业有用工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帮助谷陇镇部分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装卸工月薪6000元,送水工月薪5000元。我们都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用工方介绍。

  大家掐指一算,如果贫困家庭户有一人进公司,年收入达6万元左右,就可以顺利实现脱贫。

  暮色四合,戴月而归。会议结束,谷陇镇克麻村“第一书记”陈开军拿着公司用工的信函,返回距离指挥部几公里开外的克麻村,准备连夜召集村干部开会,商议招工事宜。

  返程路上,盘山路像毛细血管一样正在改变当地的面貌,新房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世世代代居住的茅草房、土坯房变成了楼房,一处处水利工程在茫茫夜色中伫立。

  望着眼前的景象,陈开军对记者说,对贫困如同宿命一样的黔乡百姓而言,这轮脱贫攻坚战是改变命运百年未有之机遇,群众脱贫攻坚战,也是水利干部干事创业的最好舞台。

  扶贫扶志

  合力攻坚瞄准永久脱贫

  不跟随“第一书记”走村访户,不知谷陇镇贫困程度之深。记者明显感受到,对贫困户人而言,脱贫斗志常易受到两种情绪影响。

  一是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记者跟随素坤走访大碾房村时发现,一户村民拥有5亩的鱼塘,却不谋发展,坐等政府救济,最终成为响当当的贫苦户。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相对物质贫困,精神贫困变得更为突出。

  二是屡遭创业失败、脱贫包袱沉重导致心灰意冷。 “第一书记”韦零所在的城溪村,就有这样一位典型:几年前,谷陇镇土生土长的29岁大学生吴锦带着从深圳挣来的几万元钱回来创业养蜂,可由于不懂技术,加之市场价格波动,意气风发的创业小伙变得迷茫起来。

  扶贫先扶志,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在“双创”的大背景和产业扶贫的思路下,有知识、能吃苦、有魄力的吴锦正是韦零苦寻的致富带头人。

  韦零实地了解情况后,决定把扶贫资金用活,采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把贵州省成立的极贫乡镇扶贫基金作为贫困户的股金和吴锦进行合作入股经营,吴锦作为致富带头人和项目经营者带领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素坤也深知扶志扶智的重要性,为了让群众了解和学习各种适用技术,他曾组织村支两委和种养殖户60余人次,先后到贵阳青岩、乌当、修文、施秉等区县学习种养殖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副产品营销等,多方为村民的创业发展“取经”。

  在火车头村,“第一书记”代仁政不定期召开村支两委工作会,研究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拟定党员发展计划,健全村支两委议事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增强农村党员群众的发展自信。

  最难的任务是拔除穷根,最大的愿景是改变未来。贵州水利扶贫工作坚持从源头治贫,从根处阻贫,向外引进智力输入,对内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扶持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水利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在9月1日召开的贵州省水利厅扶贫攻坚秋季攻势视频会上,展示了一份沉甸甸的扶贫成绩单。近五年来,省水利厅为丹寨、黄平两县争取水利项目100余个,水利到位资金近9亿元,协调相关部门及社会资金5000余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帮助农户发展产业,支持农村学校教育,牵线20多个企业入住扶贫点,签约资金达近40亿元。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陈黔珍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脱贫攻坚是水利系统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条件下,贵州省水利厅必将举全厅之力,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全力携手乡亲们脱贫致富。

  同步小康路上,永葆赤子初心。贵州省水利厅派驻的水利干部以百折不挠的恒心、济危扶困的爱心和共赴小康的决心,牵住了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在黄平扶真贫、真扶贫,让贫困户们胸怀壮志,致富有长劲,携手向未来。

责编:李姗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