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7年专题报道--2017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交流发言
安徽省水利厅:科学规划挂图作战 全力推进灾后水利建设
  2017-01-06 19:07  

  2016年汛期,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大水促大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灾后水利建设,李锦斌书记、李国英代省长亲自安排部署,将其列入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已接近尾声;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程全面展开,省级下达投资计划33.07亿元,去冬今春实施的77个项目,省财政安排5亿元启动资金并拨付到位,26个项目已经开工,16个项目启动征地拆迁,完成投资占计划的27.3%。2017年汛后安排实施的100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前期工作。

  一是科学系统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规四补”目标任务,即编制新一轮水利建设规划,着力补齐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排涝设施建设、湖泊防洪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四个短板”,遵循“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原则,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省水利厅科学谋划,抢时间保质量编制完成《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于2016年9月17日上报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在水毁工程修复方面,实施堵口复堤、安全饮水、堤防、塘坝、水闸、泵站、水文观测等防洪灌排设施恢复;在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方面,全面完成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启动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新建和改扩建长江流域易涝区排涝泵站,持续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三年完成总投资342.9亿元。

  二是台账精细管理。对列入《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工程,按照精确到每条河流、每个湖泊、每座水库、每处区域排涝设施的要求,建立户头,精准建档,制定方案。省水利厅制定水利水毁工程修复任务安排表、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安排表和去冬今春项目进度安排表,把任务明确到单位,明确到人头,明确到每项工程、每个环节。通过科学精细的管理,确保水毁修复工程在2017年汛前全面完成,力争建设性治理工程在3年内全部完工。

  三是挂图作战实施。省水利厅成立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领导小组,抽调专门力量组建综合协调办公室,制定任务清单,建立责任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对年度建设任务实行节点控制,对工程招标、资金拨付、开工时间等关键环节提出明确要求。编印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图,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布置图和工程实施进度图,始终做到对标定位、精准调度。

  四是质量进度齐抓。完善前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点对点”指导、“面对面”解决等方式,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落实“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健全质量管理。加大督导检查、现场调度、抽样检查力度,实行周报和半月通报制度,加快建设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提出办理清单,采用“一市一单”的方式进行督办,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五是资金渠道多元。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每年先行预安排15%的配套资金用于项目启动,预留5%的配套资金实行先建后补。省水利厅与省农发行、省农行分别签订400亿元、3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扩大专项建设基金、中长期专项过桥贷款、抵押补充贷款规模和范围,各金融机构新增水利建设贷款199.8亿元。各地不等不靠,多措并举筹措建设资金,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

  六是考核评价激励。省水利厅研究制定《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考核办法》,并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从前期工作、“四制”管理、质量安全、资金进度、工程验收等方面,设立25项评价指标。通过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机制,严格兑现“先建后补”的奖补政策。规范验收行为,确保完工一项、验收一项、发挥效益一项,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高效推进。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