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纪念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生态文明工程--综合治理工程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建设概况
  2016-02-29 15:33  

   

  以梯田建设为依托,发展地膜旱作高效农业

  区情概况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系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1500毫米以上,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酷劣,是国扶贫困县(区)之一。全区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实施成效

  经过近几十年的生态治理,区内禁垦坡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全面禁止,83.9%的坡耕地得到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4.9%,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县域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53.8%,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3.7%,土壤侵蚀量减少59%。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均达到100%,验收率达到96.8%。有关考评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区(县)考评标准。生产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验收率均达到95%以上。

  经验亮点

  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水保立区”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的工作理念,建立了“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联动、同台唱戏、群众广泛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注重科学规划、技术支撑和示范推广,形成了产学研协作的支撑体系,以小流域为单元,创立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的“五子登科”治理模式。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梯田开发利用与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相结合,培育了马铃薯特色产业和“草畜沼肥”循环经济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为安定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