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纪念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生态文明工程--生态文明城市
  
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河南洛阳市
  2016-02-25 10:19  

 

体育中心湖

  第一部分:市情概况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8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90万人。现辖1市8县6区, 1个正厅级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夏、商、周、东汉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在中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古代曾6次进入世界五大城市之列。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道家首创于此、儒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洛阳是一座闻名遐迩的优秀旅游城市。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等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11家。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和宏大的五大都城遗址等享誉海内外。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30届,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跻身全国四大节会之列。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7项布局在洛阳。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有色金属、硅光电、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洛阳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优势。现有各类科研机构600余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拥有两院院士4人、省级院士工作站14个。

  近年来,洛阳市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强力实施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二、治理前困境

  洛阳市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水土保持类型区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和冲积平原区。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和强度也不同。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和坡面荒地是造成土壤侵蚀的策源地,而沟道重力侵蚀严重,侵蚀沟发展迅速,造成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石山区以面蚀为主,山势陡峻和山体疏松的地区常发生滑坡,严重的侵蚀造成石化和砂砾化等土地荒漠化现象。由于洛阳山丘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全市原有水土流失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8.7%。严重的水土流失曾导致土地贫瘠、农业低产、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

  三、工作开展及成效概况

  洛阳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生态宜居”的城市定位,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和各级政府考核目标,坚持不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国以来,洛阳市的水土保持工作由零星分散到组织示范并逐步走向全面开展;由单项措施到小流域综合治理;由单纯防护性治理到治理开发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并重,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00平方公里,其中兴建基本农田16万公顷,水保造林16.7万公顷,种草0.5万公顷,经济林10.4万公顷,建设治沟骨干工程262座,各种小型蓄水保土工程10万处。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治理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一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二是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粮食增产,群众增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实施以来,洛阳市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全面加强。随着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县的开展以及执法体系和配套法规的建设,水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得到巩固,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初步遏制。

  第二部分创建成效

  (一)促进了政策法规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等相关文件,市财政局、发改委、水务局联合出台了《洛阳市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市发改委、水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出台实施,为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加强了水保管理机构。洛阳市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经费保障及时,工作规范高效。洛阳市水务局水保科和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共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人,并配备有工作车辆、录像照像器材、监测设备等,每年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可有效保证各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编制了水土保持规划。根据国家水土保持法规政策和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洛阳组织编制了《洛阳市水土保持规划》,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四)推动了水保技术创新。积极创新水土保持理念、推广先进水土保持技术,在河渠生态治理、生态水系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护坡、格宾挡墙、林草配套、草坪砖等措施,蓄水保土效果明显。在城市建设渣土利用方面,专门制定出台了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所有建筑垃圾均运至规定的消纳场地,建设渣土得到了合理利用。在城市建设扬尘控制方面,开展了文明建筑工地创建活动,所有建筑工地均采取了道路硬化、营地绿化、设置围挡、定期洒水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施工扬尘。在雨洪利用方面,积极探索雨洪水积蓄措施,修建水池、水窖等集蓄雨水,重点用于生态景观用水补给和绿化园林用水。

  (五)强化了水保监督执法。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和审批管理,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近两年来,城市区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97%、实施率达到100%、验收率达到97%,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率达到94%,水保违法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对开山、取土、挖砂等活动进行了有效监管,近三年内无发生水土流失重大危害。

  (六)巩固提高了防治成效。洛阳城市区区划面积544平方公里,原有水土流失面积104平方公里,已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占城市区面积的0.73%。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6.2%,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下降,低于允许侵蚀模数。

  (七)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通过道路绿化、公园游园建设、绿地广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庭院小区绿化等,市区绿化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城市建成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43.8%,人均公共绿地12.5平方米,城市河渠水系沿岸全部进行了绿化。近两年来,城市区共新增铺装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铺装透水砖80万平方米,占86%。

  (八)增强了全民水保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氛围,增强了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经随机调查,市区公民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知晓率达96%,市区群众对开展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的支持率达91%。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