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纪念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生态文明工程--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2016-02-25 12:05  

小流域面貌焕然一新-----清溪河小流域

  一、概况

  (一)自然条件。清溪河小流域属长江一级支流,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境内,紧邻宜渝高速和308省道公路,距纳溪城区15 km。境内流域面积30.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1 km2)。小流域属浅丘地貌,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海拔高程251-385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7.4℃,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23.3mm。林木绿化率54.63%。清溪河“花田酒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2015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

  (二)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清溪河小流域涵盖大渡口镇民强、大坪、银地、民生4个行政村,人口8671人,其中农业人口8671人,农业劳动力5847人。在纳溪区拥有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特早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林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四川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区)”、“四川省节水型社会重点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带动下,2014年小流域内县、镇、村道路基本实现油化或硬化,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各业年生产总值6500万元,农业总产值2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万元。

  二、治理前的小流域状况

  治理前,清溪河小流域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乱砍滥伐森林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地表植被稀疏,雨季洪水泛滥,时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流域内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以上,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10.1 km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多数道路未硬化,遇雨水泥泞难行;缺乏垃圾收集设施,没有集中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村民习惯于把生活污水和垃圾倒入河道中,面源污染严重。同时,境内有3家未完善排污设施、直接将污染物排放到清溪河中的化工企业,导致清溪河逐年水质恶化,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加重,达到V类水质,流域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三、工作开展及治理成效

  (一)科学规划。2011年,纳溪区委、区政府在对清溪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后,科学编制了《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创建规划(2012—2015年)》,按照“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多方结合的工作思路,对该区域开展山、水、田、林、路水土保持综合生态治理,通过在小流域实施“最美生态环境、最美生态旅游、最美生态农业”等项目建设,将清溪河打造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亮点。同时,抢抓泸州列入“第一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机遇,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响亮提出建成“中国最美小流域”的终极目标,将纳溪建成“绿色产业基地、秀美人文纳溪”。

  (二)建设情况。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的方式,筹措治理资金2.3亿元,集中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取缔流域内所有污染排放企业,修建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库、生态卫生间、污水泵站、预处理池、沼气池、布设生态垃圾桶,截排水沟、石河堰、进行河道清淤;开展绿化美化,实施坡改梯,栽植经果林、水保林、水生植物、草皮;实施封禁治理保护;实施生产生活道路硬化、油化;推广科学种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残膜收集,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宣传。

  (三)取得的成效。护岸措施、整地措施、污染源治理、生态水系、林草植被修复等的实施,彻底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色生态农家乐、特色农业花卉园、葡萄生态采摘园、“九色甜元”农业观光体验园、特早生态有机茶园、优质草坪等连片农业生态园,已成为当地乡村特色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基地;中国首个以白酒精神文化为领地的绿色“酒镇˙酒庄”,花期覆盖春、夏、秋、冬的“花田酒地”以及“欢天酒地漂流”等项目的相继建成,让清溪河流域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放松的理想之地;农民增收增强了老百姓对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满意度和支持度,企业增效提高了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最美生态环境小流域、最美生态旅游小流域、最美生态农业小流域”的规划目标。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