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纪念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生态文明工程--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南京市江宁区石塘“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2016-02-25 10:43  

生态护岸及生物缓冲带

  一、小流域概况

  石塘小流域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西南部,属宁镇扬低山丘陵区,北起大山、莺子山、云台山,南至天台山、斗笠山,西起苏皖交界,东至野山山口,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高差较大,最大高程284米,最低高程36米(吴淞高程系),最高点与最低点间高差约为248m。该小流域总面积8.4km2,包括1个社区,3个自然村,总人口1196人,人均年收入38000多元。2011年,江苏省美丽乡村启动仪式在此召开;石塘小流域是江宁区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之“最美乡村”、省级康居示范村、省级四星级旅游景点、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示范点。2013年获得全国最美乡村典范奖。

  二、治理前主要存在问题

  (1)由于流域内山多田少,存在顺坡种植及乱垦乱植现象,是形成区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水资源虽较为丰富,但水体零星,分布、面积不均,特别是水系连通与畅通性欠缺,致使洪水容易漫溢,造成水土流失,水质不良。

  (3)植被覆盖率较高,但林相结构较为单一,群落稳定性较差,既不利于水土保持,也欠缺景观性。

  (4)人居环境较差,道路闭塞交通不畅,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塘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成效

  1、建设理念

  石塘小流域坚持“生态清洁、人水和谐”的理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三个服务”,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群众致富;“三个整合”,即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三个层次”,即由点延伸到线,由线拓展到面;推进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

  2、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坡地治理,等高调垦,调整种植模式;生态修复,水保林草种植;沟道综合整治,沟道疏浚,生态护岸,堰坝涵洞配套;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居民点特色改造,集中供水,雨污分流,污水无害化处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态农业建设,禁用剧毒农药,限制化肥使用,建设优质果园、生态茶园、大棚蔬菜、苗木基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禁用剧毒农药,限制化肥使用,在河道、沟塘、居民点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鸢尾、菖蒲、睡莲等;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江宁区与南京市水文局合作在小流域内进行水土流失、水质水量等情况的监测。

  3、取得的成效

  通过小流域治理,修复了流域内的生态自然环境,带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改善了交通条件美化了居住环境。


  四、创建成效

  (一)自然环境得到修复

  1、通过封山育林、水保林草建设,小流域内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地面积的98.7%。

  2、通过沟道综合治理拓浚沟道塘坝、串联水系、丰富水生植物、设置生物缓冲带,小流域内水质明显改善,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

  3、面源污染防治效果明显,小流域内3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集中式供水、雨污分流、垃圾污水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率接近100%。

  (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沥青公路实现了从“出门土路靠脚走”到“而今公交通到家门口”的转变;原本灰旧的房屋应变成了富有特色的悠游山居。

  (三)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合理利用流域内水质清澈,气候适宜,环境优良的特点,打造农业休闲旅游业。随着农业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当地群众也积极兴办“农家乐”、青年旅社,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9600多元增长到2014年的38000多元。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