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纪念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2015-06-27 14:59  

“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北京:三道防线源头治水(绿色焦点)

经过治理的密云水库一级支流——清水河。贺 勇摄

  “如果说大江大河是大地的动脉、静脉,那一条条小河流、小流域就像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要是堵塞了、污染了,大地母亲健康堪忧。”北京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杨进怀用了这么一个比喻,来形容小流域治理的意义。

  北京200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坚持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采取21项措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28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面积3632平方公里,涵养了水源,美化了乡村,为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转变观念

  探索源头防控模式

  水,是城市的命脉。而“水少、水脏”,一度是北京市水环境面临的窘境。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然降雨条件的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矛盾。与此同时,水污染使得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农村污水治理滞后。一些河流两岸的农村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排入河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面源污染;特别是农民大量养猪,猪粪随意排放,导致河流污染严重,水藻大量滋生。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主任周嵘说,传统的水保就是指做好水和土的保持,使水、土不流失或少流失;现在还要做好水和土的保护,使水、土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简单地说就是由“一保”变“二保”,由传统的水土保持向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并重转变。

  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有的特征,就是需要遵循水的活动规律,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治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治了旧污水,又流来新污水”的问题。

  为此,北京市水务部门调整思路,治理重心以河道治理与环境污染源头防控有机结合,治理手段以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农田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点源污染,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

  为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北京市还相继出台了两项政策,一是组织部门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农村治污达标率,作为各区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届中考核的指标,二是每年从基本建设资金、水资源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责任得到明确、经费有了保障”,北京在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探出了新路,走在了前列。

  综合治理

  多项措施筑牢三道防线

  密云县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密云县水务局局长王如新介绍,在密云,保水是第一责任,按照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道防线的理念,密云投入资金近6.89亿元,先后实施了荆子峪、苍术会等小流域治理工程,累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9条,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水源质量。

  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山区,实施封山禁牧和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植被。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和丘陵地带,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封河育草,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发挥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的生态系统。

  在密云水库南岸荆子峪小流域的红香酥梨采摘园,雪白雪白的梨花一片连着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站在千亩雪白的梨花中间,64岁的农民赵常满脸上绽出笑容,“我承包了10亩梨园,一年收入10多万。”老赵心里清楚,没有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帮助,他不可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走进庄头峪村,街道干净整洁,见不到生活污水。原来,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分别流到6个污水处理站,先进膜生物工艺处理后的中水清澈见底,全部用来浇灌花草树木,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密云县水务局副局长窦法荣介绍,全县共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232座,日处理能力6560吨,其中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4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率达100%。

  保护好这里的水土,是老赵和整个庄头峪村的头等大事。“化肥、肥料都是合作社统一供给,都是有机肥料和腐熟化肥,不让自己用农药。咱们种植有机梨,避免对密云水库的污染。”

  成效初显

  生态清洁小流域“淌金流银”

  周嵘介绍,截至2014年底,北京共建成28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水质三类以上。今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再次被列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

  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00余处,设置2.7万余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率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

  “自从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建设后,村里的面貌大变样。修了路,改水改厕,建设污水管网,开展村庄绿化,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大改善。”密云大城子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赵终芷说。

  “通过这几年的小流域治理,山沟里流出‘金子’来!”受益于司马台小流域治理的密云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民俗户蔡兰侠,一脸笑容。密云县水保站副站长王奋忠介绍,司马台小流域位于密云水库上游三级水源保护区,为保护水源,县水务局实施了司马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严格审批落实了古北水镇、“紫海香堤”香草园区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累计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500余万元,流域内污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恢复了河道生态功能。

  徜徉在密云北部的古北水镇,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仿佛把人带进了江南水乡。2014年,古北水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占全县景区综合收入56%,安置本地劳动力近1000人。

  前不久的端午节小长假,蔡兰侠3天收入近1万元。“我这还不算最多的。”蔡大姐笑着说,每逢节假日,村里215个民俗客栈个个爆满,家家生意都很红火。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不仅保护了水源,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增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王如新说。

  5月2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用近1/4的篇幅,规定了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管护的相关制度,并增加了对禁止行为的处罚内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以立法手段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省份,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为小流域治理保驾护航。”周嵘表示。

  《人民日报》(2015年06月27日 10 版)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