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纪念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五周年--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园(中小学教育基地)
  
大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掠影
  2016-02-26 08:44  

大学生社会实践

  从山顶到山脚,梯田环绕,绿树成荫,水光潋滟,山色清秀,景色怡人。一座座日光温室坐落有序,一排排新农房拔地而起,整洁优雅,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这就是陇中大地靠“三苦”精神孕育的一颗耀眼明珠——青岚山乡大坪村。

  老典型再添科技示范新面貌

  过去,这里土地贫瘠,群众生活艰苦。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存条件,彻底摆脱贫困面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大坪以成立农业基建队的形式,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改造,通过人背肩挑,大多陡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农业生产力显著提高,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197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人民“远学大寨、近学大坪”。1979年,大坪村获得了由国务院颁发的“嘉奖令”。

  1983年以来,大坪村乘着国家“三西”建设扶贫开发的东风,依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关川河流域治理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草、电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采取“山顶造林戴帽子,山坡种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系带子、山下建棚围裙子,沟底打坝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支毛沟兴建谷坊和淤地坝,荒山荒坡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坪坚持“水保立区”发展战略,在庄前屋后、梯田地头、道路两旁等区域配套建设集雨水窖,利用坝库蓄水建设日光温室,通过调整结构种洋芋、地膜覆盖种玉米、退耕种草抓养殖、窖池配套兴能源、强化培训输劳务,大力发展流域经济,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010年,安定区水土保持科技展览馆在大坪落成。2012年,大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从此,大坪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区集展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开展水土保持科研、技术示范、科普教育、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

  建馆以来,已接待各级领导和专家,以及国际友人、社会各界人士3万多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面向社会和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师生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次。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中学师生在参观园区时留下了“流域治理、旱塬楷模”的美誉。

  大坪的发展变化,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主体,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起到了很好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突出乡村特色走出大变样

  通过“苦干实干”,坚持不懈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大坪流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大坪流域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7平方公里,其中:兴修梯田2898亩,造林1461亩,种草246亩,建成淤地坝5座,谷坊63座;建成集雨节灌水窖752眼。配套标准化圈舍123间,建成沼气池169座,配备太阳灶169台,建成日光温室28座,硬化村社道路23公里。

  大坪流域坚持综合治理生态先行的理念,从上游到下游,从坡面到沟道,对位配置各项水土保持生物和工程措施,形成了梁峁顶、坡面、村庄道路、沟谷四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发挥了不同治理措施保水、保土的综合作用,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生态改善”的目标。

  水平梯田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特别是“梯田+黑膜马铃薯”和“梯田+地膜玉米”成为流域内旱作高效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型向粮经结合型、由单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向现代商品型转变。

  大坪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按照“政府导演、水保搭台、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唱戏”的工作机制,各级部门积极配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整合资源,整合项目,出力献策,投入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加快了大坪的发展,成功地实践了“梯田+水窖+科技=基本解决温饱”和“市场+龙头+产业开发=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模式,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综合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大坪村已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小康户村阁楼式住宅123户,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剪纸文化成为宣传当地文化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2006年在浙江桐芦全国剪纸大赛中有6名选手获奖,在全国剪纸艺术大赛《西风烈》定西赛区有10名选手获奖。剪纸走出了定西,走出了甘肃,也跨出了国门。

  大坪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风尚,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在这里得到开花结果。

  “三结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一是水土保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近年来,大坪流域按照“建设全市浅山区小康示范第一村”的奋斗目标,以梯田建设为平台,抓住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金川公司帮扶等各种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马铃薯、畜草、劳务、蔬菜等旱作高效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马铃薯专业市场,配套贮藏库群33眼,建成2000平方米的种羊场,建立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走出了“修梯田、保水土、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促发展”的成功之路。

  二是生态建设与美丽乡村相结合。现有村社道路全部进行水泥硬化,架起了太阳能路灯。实行改圈、改厕、改厨为主的“一池三改”技术,推广新型清洁能源,建设沼气池,配套了标准化圈舍、沼气灶、太阳灶,通过走“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资源得到循环利用。通过实施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垃圾集中处理、人畜分离等新农村环保工程,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打造“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绿色田园”的环境友好型美丽乡村的理念蔚然成风。

  三是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建成了集党的建设、保健服务、农技培训、图书阅览、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两委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大坪村先后被授予“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小康村”、“市级文明村”、“五好村党总支部”、“省级文明村”、“感动甘肃?2008十大陇人骄子集体奖”等荣誉称号。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形。

  “风正扬帆正当时”。大坪人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