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6年专题报道--2016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交流发言
  
青海省水利厅:谱写三江源头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2016-01-14 15:28  

谱写三江源头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青海省水利厅

  青海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地、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生态功能区,维系着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水生态安全,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全省水利部门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引领,统筹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节约水的文章。经过不懈努力,三江源重现千湖美景,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加,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向下游供水能力明显增强,每年有600多亿方源头活水输向下游,源区水质清澈优良,生态屏障安全而稳固,中华水塔丰沛而坚固,谱写了三江源头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不断深化省情水情认识

  特殊的省情水情决定了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潜力在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青海“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水利部等六部门批准青海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青海省自觉担负起保护生态这一重大历史责任,确立了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开展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生动实践。将90%的国土面积列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划定了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全省水利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各个环节,明确提出了东西部开源节流并重、南北部保护修复并举的水利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以水保生态、以水惠民生、以水促发展的水利发展格局。

  二、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预防治理并重,自然修复优先,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一是统筹推进东部黄土高原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等重大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恢复整体生态功能。二是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生态修复、预防保护等重点水保生态工程,“十二五”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00平方公里,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三是加快推进黄河、湟水河、格尔木河等重要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建成生态堤防、护岸1000多公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四是加强河流、沟道、水域、岸线管理,依法严厉查处河湖库管护范围内乱占建、乱采挖、乱倒排的违法行为,维护河湖健康。

  三、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十二五”全省水利投入达283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一是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全线贯通并试通水成功,湟水北干渠一期干渠工程全面建成,石头峡、扎毛等水库下闸蓄水,蓄集峡水利枢纽、黄河干流防洪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162万规划内和藏区特殊原因新增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以及拉西瓦、积石峡等4处水库灌区项目加快实施,五年新增供水能力6亿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57.4万亩。二是湟水北干二期、西干渠、那棱格勒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完成了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三滩”引水、湟水南岸水利扶贫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规划,开展了项目前期工作。

  四、积极推动水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一是在三江源地区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实现三江源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促进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二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强化,省、市州、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建立,推动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较2010年减少22.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22.2%。三是西宁市、海北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全面推进,水资源使用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和水权制度建设试点稳步开展,两个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四是立足省情水情和资源禀赋,编制了《青海省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完成了《三江源区水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积极开展“天河工程”等可能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前沿基础研究。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继续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水利发展的主题和主线,着力节约水资源,着力优化用水空间,着力修复水生态,着力改善水环境,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奋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责编:王昊源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