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讲话          |          会议报道          |          专题报告          |          交流发言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5年专题报道 > 2015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 > 图片报道
  
水利信息中心主任邓坚做工作报告
  2015-09-23 08:49  

水利信息中心主任邓坚做工作报告

强化整合 深化融合
全面发挥水利信息化带动和促进作用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主任 邓坚
2015年9月23日

尊敬的汪洪总工,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向各位代表作工作报告,我的报告分三个方面。
  一、“十二五”水利信息化主要进展
  “十二五”期间,按照“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全国水利信息化在基础设施、业务系统、保障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一,基础支撑逐步完善
  一是综合信息采集体系初步建成。“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项目的实施,水利信息采集站点数量快速增加、采集内容大范围扩展、先进技术广泛应用,智能立体的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体系初步构建。各类信息采集点达14万多处,自动采集率达80%,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了450%和30%。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展了水生态监测,并利用卫星遥感实现地表水体的监测,长江委监测站网规划着力构建站网综合采集体系,黄委利用无人机监测冰凌实现业务化运行,上海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水联网”。
  二是网络通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利部与流域机构、省级和重点工程单位政务外网实现100%联通,省级与地市、地市与县级联通率分别提高到87%和58%,骨干网带宽扩充至6兆,为水利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了网络支撑。建成了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网,卫星小站扩充到603个,可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传输,承担着水文数据采集、应急抢险、数据广播等业务。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江西、宁夏等实现了省、市、县、乡的水利网络通信全覆盖。
  三是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不断拓展。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已成为召开水利会议、进行异地会商的主要平台,覆盖范围、召开次数和使用人数增长迅速,水利部与流域机构、省级实现100%联通,省级与地市、地市与县级联通率大幅增加,广东、浙江、河南实现了乡镇以上的视频会议系统互联,福建还扩展到了村。2014年,仅省级以上水利部门组织的异地会商和视频会议参会人数就超过25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节约了行政成本。
  四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推进。从服务器、数据库、数据量以及水利数据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省级以上水利部门配置了各类服务器4500余套,比“十一五”末增长了55%。建成数据库990个、积累数据量1PB,覆盖了防汛抗旱、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电子政务等水利工作各个方面。特别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收集了9900多万个对象、约4亿项数据,首次形成了全面、系统、权威的基础水信息。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和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也全面开展。广东等19个省份建设了数据中心,湖北等15个省份开展了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天津、浙江、福建、江西等还建成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业务应用效益显著
  一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成为各级防汛抗旱部门掌握信息和会商指挥的主平台。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体系,广东、浙江、福建等洪涝灾害严重地区延伸到了乡镇一级,浙江、福建还实现了防汛防台预案到村。这些系统的建设和投入应用,为“十二五”期间夺取历次洪涝、台风、干旱及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水资源管理系统成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支撑平台。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一期工程即将完成,13000多个国控用水监测点、2.4亿城市集中人口的供水水源地、592个重要省界水质断面、334个重要省界水量断面的在线监测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各级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的2600多个水功能区进行全覆盖监测。黄河水量调度系统二期、黑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塔里木河水量调度、珠江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建成和完善,为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以及珠江压咸补淡等水资源调配提供了技术支撑。浙江依托水资源管理系统完成了2014年度对地市的考核工作。
  三是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成为水土流失监测治理的重要抓手。2013年,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二期项目通过验收,建成了由7个流域中心站、31个省级总站、175个分站和750多个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站网,基本覆盖了各类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手段更加丰富、监测能力显著增强,为2013年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工程水保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支撑。
  四是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灌区管理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10类农水项目的全流程管理。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专程到我部考察时,就是通过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方便直观地了解到农村饮水安全进展情况。此外,投资近11亿元在153处大型灌区开展了信息化建设,配合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开展了信息化示范。内蒙河套灌区利用遥感技术评估灌溉面积,宁夏利用物联网对分散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管理。这些对于提升农村水利管理水平和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是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加强库区移民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平台。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投入应用后,2013年又启动了水库移民省级分中心建设,系统覆盖了县级以上四级移民管理机构和单位近3000用户,4000多座大中型水库和2300多万后期扶持人口的基本信息库,为移民资金使用可追溯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维护库区和移民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水利部建成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发布了29万名从业人员、2528家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动态发布了200余条不良行为。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覆盖了乡镇以上6万多家水管单位和近30多万个水利工程,成为各级水利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平台,扭转了水利安全监管被动局面。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及投资信息直报系统覆盖了县级以上规划计划部门,用户每月上报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工程量进度以及工程效益等指标。黄委利用遥感技术及时对滩区和河道违建进行监测,淮委在重要采砂河段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上海市采用网格化对海塘、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进行巡查、养护、监管。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维养护和安全生产水平,增强了政府监管能力。
  七是电子政务成为水利工作和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水利部门在综合办公、规划计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国际合作、远程教育、行政审批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系统,提高了工作效能和公众服务水平。27家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了公文流转无纸化,全国水行政许可网上办理比例达到近60%。福建提供网上全程“五星级”服务,受理行政审批1770件中无一超期。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覆盖347个部直属各级单位,实现水利部所有财务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水利教育培训网发布课件超过500门约2000学时,开户数1万多个,2014年向各级水利业务工作者提供了18万学时的网上培训服务。
  移动办公也迅速发展,上海、浙江、福建等单位搭建了移动办公平台,宁夏移动办公平台覆盖了全区乡以上水利部门。上海推出微信企业号、微信订阅号、移动APP的移动应用组合服务套餐,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水利公共服务。浙江推出的水利移动门户在2015年“灿鸿”台风期间,创下单小时峰值破百万、日访问量1400万人次的记录,其中移动终端的访问量达1000万人次。
  水利门户网站作为水利宣传的主要渠道和提供公众服务的重要平台,访问量、访问高峰值屡创新高、屡获嘉奖,水利部网站的“农村饮水安全”和“水情预警信息发布”获评“2014年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精品栏目”,“在线访谈”获评“2014年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新疆水利门户网站也纷纷获奖。
  第三,保障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投资强度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了水利信息化的投资力度,仅前4年就投入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超过70亿元,是“十一五”期总投入的2.5倍,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整合共享取得突破。水利部印发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海委、太湖局、甘肃也印发了顶层设计;各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在顶层设计框架下,水利部整合已有资源建成了基础设施云、一张图、水利门户、安全等共享资源,“水利一张图”在本次会上正式发布启用,信息资源目录也将在演示中看到。长江委整合共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与水利部同构的一张图、一致的目录服务、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协同的支撑平台、互通的交换系统,江苏省试点也取得初步成果。
  三是规划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十三五”规划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工作,水利部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信息化、空间基础设施、航天等方面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前期工作方面,完成了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化工程的立项,编制了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内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对接、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二期工程立项材料。17个省区市也印发了“十二五”规划,黄委、太湖局分别编制了智慧黄河、智慧太湖规划。
  四是制度标准稳步推进。水利部积极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工作,黄委、长江委、太湖局等3个流域机构,以及天津、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安徽、河南、湖南、湖北、甘肃等12个省市印发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部共颁布水利信息化行业标准27项,数量是“十一五”的两倍。
  五是网络与信息安全明显加强。“十二五”期间,全国水利系统从统一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数据备份、异地灾备等方面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省级以上水利部门中,38家开展了安全检查、23家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28家制定了应急预案、35家流域机构、省份进行了本地数据备份、11家建设了远程异地容灾数据备份系统。95个三级以上重要信息系统中的48个通过了的测评。
  二、把握机遇,科学谋划“十三五”水利信息化工作
  刚才,汪洪总工的重要讲话中分析了水利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就要到来,提前准备、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水利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要和迫切。
  第一,提高认识,明确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积极谋划和全面做好“十三五”水利信息化工作,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迫切要求、是顺应国家信息化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水利改革发展任务顺利实现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水利信息化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战略位置。
  “十三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实施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协同共享,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深化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建立集约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整合共享的水利信息资源体系、协同智能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安全可控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优化完备的水利信息化保障体系,实现“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全面服务和有力支撑,带动和促进水利现代化进程。
  “十三五”水利信息化要强调从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向全面提升应用水平转变、从分散建设向集约化建管转变、从面向行业服务向面向社会服务拓展转变、从强调单一发展向强化安全发展转变、从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整体工作推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协调。要站在水利改革发展全局高度,按照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结合各部门业务需求,合理设定建设任务,科学量化工作目标。二是融合创新。深化信息技术与各项水利工作融合,将创新应用作为着力点和驱动力,强化信息化对水利各业务的服务与支撑,同时将水利改革发展纳入信息时代背景去设计和推进。三是整合共享。强力推进各类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强化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最大限度发挥水利信息化资源的作用和效能。四是安全发展。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结合系统建设需求,按照国家要求通盘考虑安全防御、管理和运维,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理清任务,明确重点
  为保证“十三五”水利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实现,就是要抓好“五大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建设水利信息采集体系。主要包括综合信息采集系统构建、移动监测能力建设及工程信息采集;进一步优化网络架构、完善通信布局,建设水利通信网络体系,主要包括政务外网、卫星通信网、移动互联网三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深化虚拟化应用,建设云化资源环境,通过对计算、存储资源的整合,实现统一调度、管理和服务,提供集约化的基础设施服务。
  二是水利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丰富信息源,强化数据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建设水利信息资源体系。在信息资源梳理和信息资源规划的基础上,统一水利数据模型,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并开展大数据分析平台试点建设,加强数据知识化处理能力建设。
  三是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应用,强化应用整合,促进业务协同,围绕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水问题和民生水利,结合新时期大规模水利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水利业务应用体系,促进水利由过去的重点对业务的支撑向业务、行政的全面支撑,由过去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是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总体框架,继续落实国家信息安全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水利基础网络安全环境设施,统筹部署安全保障措施,重点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工程控制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构筑网络安全纵深防御系统、网络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和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恢复系统。
  五是水利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从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运行维护、人才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强化水利信息化保障体系,重点完善信息化工程协同建设、资源整合共享方面的管理办法,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共享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完善运行维护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培训、队伍建设和新技术应用研究等工作。
  第三,加强研究,编好规划
  一是要编制好《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这项规划是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各地水利信息化今后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近期,部信息办组织编制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在本次会议上征求意见。请各单位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部信息办还要抓紧规划的报批工作,为明年水利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是要编制好流域机构、各省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各地要高度重视本地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全国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找准问题和差距,及时向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汇报,加强与综合、规划、财务等部门沟通,充分征求各业务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科学地、前瞻性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并将水利信息化重点建设任务和项目纳入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同时,还要加强与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汇报沟通,主动参与各地政务信息化工程,积极争取将水利业务需求纳入相关行动计划、政务信息化工程等项目。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近期水利信息化工作
  第一,全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资源整合共享是水利信息化的关键工作,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这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技术层面的难度,更有理念、管理乃至利益问题。因此,要解放思想,从大局和长远考虑,加强对整合共享工作的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明确综合、业务和信息化等部门各自的分工和责任。二是强化制度标准建设。制度是保障、标准是基础,要按照数据梳理、传输交换、数据存储、图示表达和产品服务,以及项目建设管理和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三是推广“水利一张图”应用。各单位要按照“水利一张图”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本地“水利一张图”的完善和应用,尽快形成上下协同的基于“水利一张图”的地图应用和数据更新体系。还要创造性地在“水利一张图”基础上开展工作。四是推进水利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水利部已搭建了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水利部和长江委节点的大批信息资源已经纳入,各流域机构和省级水利部门要按照标准充实目录系统上各自节点的信息资源,尽快形成全国一棵树的目录服务体系。五是健全统一认证体系。水利部已构建了政务外网身份认证系统,一些重点工程已很好地应用该认证体系。今后,上下贯通的水利信息系统将利用这套认证体系开展用户统一管理,请各单位在开展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时充分考虑这项要求。六是推动水利交换平台应用。水利部构建了覆盖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的统一交换平台,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多种交换接口的安全可控交换,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项目都依托该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各业务系统要根据需要,已有交换系统需要通过交换适配器扩展或改造接入统一交换平台,新建业务系统涉及跨区域、跨单位、跨系统的交换均不得另辟交换渠道。七是促进门户整合共享。门户主要提供单点登录、内容聚合、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各级水利部门应依托现有资源整合内网门户、业务网门户和移动互联网门户,各类业务应用应聚合到门户,流域机构和省级有关门户要处理好与水利部门户、省级政府门户等的关系。
  第二,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毫无疑问,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依然是推进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进防汛抗旱应急、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一是扎实推进国家防汛抗旱和应急指挥保障能力建设。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中,既要充分利用“水利一张图”、信息资源目录、用户管理、交换平台、移动平台等水利信息化已有资源,也要将山洪灾害、防洪风险图的建设成果纳入系统并供其他业务系统调用,还要超前谋划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后续建设,继续领跑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此外,要配合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着力强化极端洪涝灾害、恶劣天气条件、突发应急事件等情景下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充实数据、完善功能,各级信息化部门要为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系统应用提供好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要加快谋划二期建设任务,在补充一期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拓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要继续积极推进生态环保信息化工程,做好与环保、城建、工信、农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补充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要依据水利部出台的2020年前《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工作。三是有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运维养护的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方面,水利建设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以及市场监管、安全监管等方面都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前期工作方面要推进规划设计软件工具产品化、规模化,建设管理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全过程的管理,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强化工程运行状况监测,运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强化工程养护过程管理,市场监管方面需要加强市场主体、从业人员的管理并做好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对接。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要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一期工程。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水政监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在做好试点工作基础上推广应用。四是积极推进其他水利信息化重点任务建设。农村水利管理方面,要在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依托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任务,围绕农村水利工程点多面广、资金分散、运维困难等问题,创造性地利用新技术开展建设,提高农村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水库移民管理方面,需要在完善后期扶持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前期安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利电子政务方面,按照中央和国家有关要求开展相关建设,强化为民服务的行政审批、信息公开、数据公开等系统建设。通信保障方面,要在防汛重点区、自然灾害频发区、位置偏远水文站、条件艰苦水管单位、公网能力薄弱区域强化水利卫星通信网络的应用。
  第三,不断加强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汪洪总工已在讲话中进行了强调,我再提几点具体落实措施。
  一是尽快出台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顶层设计。部信息办正在编制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顶层设计,要加紧咨询、征求意见和印发工作,各流域机构、各省区市要根据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二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队伍建设。水利网络信息与安全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各级水利部门要从存量和增量等方面缓解,存量方面主要是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就是要通过加强水利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各级人员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学习,整体提升水利网络安全的认识水平、监管水平、服务水平;增量方面,要加大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三是加强国产化和正版化工作。交换机、服务器、信息安全软件等核心软硬件要加快国产化进程,已建系统要加快国产化产品替换,新建系统非国产化软硬件采购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还要加快软件正版化工作。四是统筹数据备份能力建设。水利部已在黄委落实了水利部灾备中心,各流域机构、各省区市可以利用该备份资源,特别要加快对重要数据进行同城备份和异地灾备。
  同志们,全面做好“十三五”水利信息化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按照“十三五”改革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有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