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4年专题报道--水利人事工作座谈会
四川省水利厅:科学谋划,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2014-08-04 16:23  

   四川省水利厅下属事业单位(基金单位)43个,参加此次事业单位分类的共计40个,是全国各省级水利部门、四川省直各部门中,直属事业单位数量最多,人员最多,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分类改革任务最重的厅局之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以来,我厅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深入学习研究政策,严谨布局工作体系,稳慎分步推进,确保了此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一、“三个深入”是基础

  一是深入研究,周密部署。根据省上工作安排和我厅实际,及早研究部署,确定了“发一个文件,搞一次调研,办一次座谈”的前期工作安排,并组织精干队伍力量,成立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办公室。

  二是深入学习,掌握政策。在反复向编办请教,并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培训会组织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同志学习政策,并编辑印发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汇编》。由厅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处室和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赴试点省浙江开展了调研,了解相关情况,并向厅党组撰写了调研报告。

  三是深入清理,摸清家底。在完成2011年事业单位职能清理规范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8个调研组分类对厅属单位及水利行业进行了调研,并进行汇总整合,形成了《四川省水利厅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研报告》,上报相关部门,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打好基础。同时职能清理工作也贯穿分类改革工作全过程。

  二、“三个防范”是重点

  一是防范出现抵触情绪。结合历次改革经验,我厅通过对中央有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规划、水利发展形势、四川发展形势以及部分改革案例的系统分析和有关精神传达,使厅属事业单位普遍形成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简单地减人、减机构、甩包袱,而是提高公益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促进发展”的正确认识。有效促进了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防范出现观望情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明确提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积极促使厅领导和厅属单位认识到分类工作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必须主动面对,不能消极观望。在不冒进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完成有关工作,打消了部分单位和职工对于“分类改革工作能否推行下去”的质疑。有效保证了工作的统一性和平稳节奏。

  三是防范出现攀比情绪。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对各厅属单位的深入分析研究,经常与直属单位领导个别交谈,并邀请人事专家为直属单位领导作辅导,帮助各单位找准定位,认清单位发展方向。有效避免了一味的往前一类挤,往上一类靠的现象。

  三、“三个注重”是关键

  一是注重吃透精神找准重点。中央明确要求按照社会功能把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三大类、两小类。有关精神反复强调,划分“三大类”必须严格把握社会功能这个唯一标准,不能附加其他条件,不能将经费供给方式、人员管理方式和机构名称作为标准。特别是认定“行政类”事业单位,有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或中央政策直接授权是关键点。区分“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关键就是看有没有公益职能,区分“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就要把握是不是基础性公益。抓住关键点,把劲使在刀刃上,才有助于实现预设的目标。

  二是注重主动获取最新信息。时时关注、分析党中央、四川省近期重要文件、会议精神,掌握分类改革风向。经常到省委编办等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获取信息,同时帮助他们了解厅属事业单位的情况,努力将我厅意愿转化为编制主管部门意志。坚持与省内其他厅局、市州,全国其他水利部门保持联系,共享信息。通过多渠道获取最新信息,准确研判工作形势和动态,获取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注重稳慎的推进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先易后难。对情况清楚的、依据充分、分类不存在争议的,先划类。对于情况复杂、分类存在争议、矛盾较大的,一个一个研究,一个一个沟通,对于有可能争取到的尽力争取,对于可能性小,矛盾突出的,请求编办暂缓分类或者下步规范中暂不改制。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宣传有关改革政策规定,确保人心稳定、队伍稳定、社会稳定,不推诿责任,不上交矛盾。在工作中注意把握内紧外松,内外有别的方式方法,没有把握清楚的政策,不随意解释,没有成熟的方案,不宣传,避免了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责编:喜洋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