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14年专题报道--深化改革兴水惠民--经验做法
  
广东佛山:全面推进水利市场诚信建设
  2016-01-19 10:56  

  水利工程建设事关民生福祉,如何能让水利建设市场在阳光下健康运行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命题。最近几年,广东省佛山市努力开拓进取,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摸索,从诚信建设上找到了突破口,在当地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整的水利建设市场诚信管理机制。在规范好本地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为其他地方的水利建设市场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在2015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佛山市水务局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参会单位,以《用诚信打造水利建设阳光市场》为题交流了经验,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目前,佛山市各类水利行业单位252家、从业人员5683名已全部纳入信用体系,接受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制度先行 扎紧“笼子”为阳光管理筑基

  没有制度保障,建设、管理只能是空想。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佛山市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为形成信用管理约束的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模式打下了牢固基础。

  在制度建设上,佛山迈出了诚信管理、阳光管理的第一步:制定《佛山市水利工程参建单位诚信管理办法》,把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检测、咨询等市场主体纳入诚信管理;制定《佛山市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规范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收集、公布、管理和使用;制定《佛山市水利工程招标文件范本》,规避了招标人设置特殊条件或不符合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制定《佛山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将诚信管理的准入条件由核准制改为信用信息登记备案制度;制定《佛山市工程建设项目信用分类优选随机合理低价评定标暂行办法》,采用信用分类优选和信用分值的评标办法;制定《佛山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巡查制度(试行)》,加强标后监督管理。

  现在,佛山市从事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市场主体以及信用信息的登记、采集、审核、发布、更正和使用等,已全部纳入到信用管理中。

  信息公开 对接数据打造监管新天眼

  在创新引擎的强力推动下,信息技术、互联网成为佛山打造水利建设市场管理系统的利器。去年,佛山市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与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的无缝对接和数据交换。通过此次对接,不仅能够全面、及时地公开项目信用信息,还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手段的高效能、便捷性和时效性,可谓依一举两得。

  该系统建设落实到实际层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单位信用档案,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用信息从由主管部门审查核准改为网上登记备案;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集中公开工程项目信息,完善信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用信息网上公开达到全覆盖。

  为了保证填报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佛山市坚持严厉打击市场主体在填报信用信息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确认,立即禁止其三年内在本市行政区域参加投标活动,并在网上进行公布。同时以法规性文件的方式明确规定了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投诉和申诉的办法和程序、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应配套制度,大大优化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信用环境。

  截至2014年年底,佛山市全市32家招标代理机构、12家勘察单位、25家设计单位、22家监理单位、138家施工单位、23家重要设备供应商及全部从业人员,均在系统上登记备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动态管理 严明奖惩实现管理新常态

  激发管理活力,关键在于既要有激励措施,又要有惩罚机制。佛山市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市场主体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市场信用奖惩机制。

  各建设项目市场主体的履约行为,通过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委托机构的量化评价,取得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动态信用得分,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水利建设工程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及日常监管等方面。对动态信用得分50分以下或被扣20分以上的,禁止其参加佛山市水利工程投标活动。市、区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水利工程进行巡查,做到“市每季、区每月、项目法人每周巡查一次”,每季度汇总公布一次。并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依法对良好行为给予加分等政策性奖励,对不良行为则区分不同情况作出相应惩处。

  几年来,佛山市先后对15个存在不良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了通报,并扣除动态信用得分;对工程业绩优良或获得市级以上工程优良奖的39家企业,给予信用加分奖励;对2个招标文件被投诉违规的水利项目,按照《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立即暂停招标程序。

  建管合力 创新体制唤醒市场新活力

  过去,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和审批同体化,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再加上立项决策、项目管理和行业监督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管模式弊病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对此,佛山市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管模式改革,创新水利建设体制机制。在全市5个区均组建了水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制定了11项招投标文件范本,编写了水投公司项目安排、资金监管、质量监控、安全监督等16份规范性文件,确保全市都做到“四统一”——统一招标文件范本,统一评标办法和标准,统一综合评标专家库,统一进入交易平台。规范后共有150宗水利工程采用统一的施工招标范本,较好地防止了招标过程中人为操作、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市场信用管理、促使市场主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佛山市编制了水利建设管理监管清单,将信用信息管理打造成部门监管的重要职能。由此,以“建管分开、监管分离”为特色,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水利投资建设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二元管理模式正式形成,成为佛山市深化和创新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典型之一。

  阳光市场、阳光监督、阳光管理,是水利建设市场持续、健康、蓬勃发展的生命线。做好信息公开、管好信用“银行”、防控信用“透支”,佛山市打造水利建设阳光市场迈开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作者:   责编:胡亚利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