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14年专题报道--深化改革兴水惠民--经验做法
  
江苏盐城:精心整治做活水文章 生态红利呼之欲出
  2015-12-21 15:00  

  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江苏省盐城市具有良好的水资源、水生态禀赋,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2014年5月,盐城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5年4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盐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围绕“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湿地之都”总体目标,盐城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做足做好水文章,全市的生态红利也随之呼之欲出。

  倒逼改革  顶层设计应运而生

  盐城市地处江淮沿海平原,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享有“百河之城”的美誉。水是“东方湿地之都,水绿生态盐城”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和重要资源保障。城市的水脉惟有水系沟通,才能实现活水清流。作为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抓手,水环境整治承载了为城乡水脉通经活络、吐故纳新的强劲功能。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规模的扩张,产业向城市聚集,排污量随之大幅度增加,最终使水资源不堪重负,水质持续恶化。“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成为盐城人在发展中感受到的切肤之痛。城市部分河流时段性黑臭现象依然存在,水生态基底良好与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生态系统尚未形成健康良性循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历经10多年整治的农村河道疏浚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终未使农村水环境症结得到根治。每年政风行风评议,群众意见最集中的总是河道问题。许多河道与滨河水绿的美名相去甚远,有的水体富营养化,浮萍满河,见草不见水;有的坝埂阻隔,断河断流;有的被垃圾填埋,浊水横流;有的河沿犬牙交错,河坡被开垦种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淤积河道。

  水环境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百姓的幸福感。随着盐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的功能需求也将从满足防洪和饮水最基本的安全性需求、从满足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经济性需求,扩展到满足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舒适性需求与满足景观审美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姓的呼声以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倒逼盐城将水环境治理摆在重要位置。为此,盐城市水利局成立工作班子,明确专门的领导负责,经过调查研究,相继出台了城市河道和农村河道治理三年实施方案和计划,分别明确了专项整治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整治任务、整治标准和整治重点,为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南。

  绿色湿地、蓝色海洋、白色海盐、红色革命……一个多彩的盐城是自然棱柱在这座城市上空的投射,也是盐城富有魅力的城市表情。为使城区更加彰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生态底色,使乡村嬗变为“水系畅通、河面清洁、岸坡整洁、水质提升”的秀美家园,一场水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在这个能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拉开了大幕。

  调整思路  河道整治亮点迭出

  改善民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盐城市一直将为百姓服务作为工作的导向坚持不懈。为打造令百姓舒心的水环境,盐城确定了河道整治“一年迅速起步,三年基本改观,五年彻底根治”的总体要求和“路通岸绿,截污水清”的八字目标。城乡河道整治是事关民生的德政项目,盐城的这项决策部署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与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百姓参与的有力格局。不管是牵头部门,还是责任部门、指导部门,都严格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门班子,使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位。

  围绕整治总体要求和目标,盐城先对市区核心区54条总长222公里的河道进行整治。2014年实施了8条34公里的河道整治,完成投资4.37亿元;去冬今春38条(段)河道综合整治有序进行,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游路、绿化等相关工程正按时间节点要求有序推进,确保按计划完成本年度河道整治任务。去年以来,市区实施了16轮保水活水调度运行,累计补(排)水约1.5亿立方米,市区河道的黑臭现象得到初步治理,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水面漂浮物拦截和清除专项行动,累计投入人力6万多人次,船只8000多艘次,清除水草等漂浮物33.5万多吨,有效保护了河道水环境。目前,盐城市通过市场化运作,落实了7家具有保洁资质的公司,进行河道常态保洁。

  围绕解决农村“脏乱差、黑堵臭”难题,再现“水流清畅,岸绿整洁,人水和谐”的乡村美景,盐城再以“疏浚、连通、控排、清洁”为抓手,实施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由于建立了轮浚机制,实行了连片治理,农村水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河道整治已投入资金9.8亿元,疏浚土方6057万立方米,疏浚大沟127条662公里,疏浚中沟527条1563公里,集中连片整治631个村12406条小沟,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吹响了水美乡村的奏鸣曲。

  大刀阔斧的整治过后,盐城的城乡水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得到了令人如此满意的结果,盐城决定再接再厉,督促各地进一步细化年度目标,开足马力,加快推进,争取早日实现“水韵盐阜、湿地之都”的总目标。

  创新机制  管护成效倍增

  近年来,盐城边整治、边建设、边探索河道管护的有效机制,要求各地按照新的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标准和奖惩办法。截至目前,盐城全市共落实管护人员8339人、管护船只2896条,各个地方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东台市和大丰市各自组建了专门的管护队伍,建立起了田、水、路、林、村“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盐都区财政投入河道保洁资金近2000万元,明确区内12条省级骨干河道由区水务局负责管护,大、中、小沟分别由镇村负责,共落实1100多名专职保洁员,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全覆盖;阜宁县按照定人、定岗、定范围、定职责、定报酬的“五定”要求,推行村保洁和清运由专人管护,全县建立了1 909人的河道保洁队伍;响水县向社会公开招聘867名专业河道保洁员,明确保洁范围、标准和职责,严格实行分片管护,把全县已疏浚的36条河道分为6个片区包干,实行片长负责制,划片包干,定人定段,不留盲点。响水县还制定了《城市河道保护公约》,向沿河居民、商铺、单位发送宣传,在沿河悬挂保护水环境的宣传牌,激发群众共同“爱护城市河道,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各地先后建立起的“河长制”、引流换水制、保洁责任制、巡查执法制等刚性约束制度,使乱倒、乱排、乱搭、乱占、乱垦等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如今,在盐城的秀美城市与田园乡村之中,满眼皆是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的怡人景象,碧水蓝天成为盐城最为亮丽的发展底色和“背景板”。科学理念与实干激情相结合,使生态红利呼之欲出。精心整治,倾力守护,奋力开拓,盐城水利人在做活水文章的同时,也使水生态文明的实践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 

作者:   责编:李姗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