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4年专题报道--弘扬典型事迹 凝聚改革动力--媒体报道
  
中国水利网:守护“生命线”的忠诚卫士
  2014-06-26 10:16  

  “一个神话,从黄河唱响;一条巨龙,向戈壁奔去;引黄上山泽旱塬,亘古荒漠变良田……”这首诗出自宁夏盐环定扬水管理处的水利职工。他们用如火的激情描述了这个饮水工程给陕甘宁这片红色革命圣地带来的巨变。

  弹指间,20多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流逝。20多年来,曹君和他的同事扎根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护着老区人民的“生命工程”,将一颗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了基层水利事业,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夜枕风声入眠,昼与荒漠为伴。两年的艰苦治理,曹君终于让一片片沙丘披上绿装。

  绿洲,在沙漠里延伸

  深秋的塞外,稻浪金黄,瓜果飘香,灌区丰收的田野织就一幅幅醉人的画卷。离开吴忠市利通区九公里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呈现在了面前。起伏的山坡上石砾遍布,广袤的沙地上蓬蓬松松长着沙蒿和其他不知名的野草。管理处办公室人员介绍,今年雨水好,加上近年来生态环境改善,野草盖住了地面。视野尽头的一大片黄褐色就是毛乌素沙漠。

  盐环定扬水工程123.8公里长的渡槽、卧管、渠道,在毛乌素沙漠深处连接成一条巨龙,12个泵站周围绿树环抱,花草葱茏,成为一个个赏心悦目的小绿洲。然而,建站初期,这里却是风沙滚滚,沙丘连绵。管理处同事马向阳回忆说:“当时泵站附近不长一棵树,早上起来,室内的地上总会积满硬币厚的一层细沙。”

  1996年,曹君被派到最艰苦的六泵站担任站长。在这里工作,他所面临的最大难关就是治沙。几场风沙后,几乎所有的生产道路都被沙子掩埋,渠道里淤积的沙子比渠堤还高,职工们饭碗里吃沙子是家常便饭。面对恶劣的环境,他在职工大会上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将站区周边沙子治住!于是,曹君带着职工人拉车运,清理渠道积沙,一连几天,甚至十几天,带着馒头和水壶奋战。一年下来的清沙量少则几千立方米,多的达几万立方米。每个人都磨破了手套,使坏了铁锹,双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由于清理及时,正常的生产供水和灌区的适时灌溉得到保证。

  治标先要治本,曹君率先在全处开始生物治沙。由于隔三岔五地刮风,沙子漫天飞舞,肆虐的风沙打在脸上隐隐作痛,连睁眼都困难,呛得人都喘不过来气。为了观察掌握沙丘流动规律和风向变化,他和职工戴着防风眼镜和口罩,在弥漫的风沙中一步步艰难前行,走遍了泵站周边的大小山峁。经过一个月的勘测选点,他们最终在离干渠较近且流动沙丘集中的区域,用麦草扎草方格来固沙,再种上沙蒿、柠条、花棒等耐旱草籽。为了保证草籽浇灌,他们干脆在沙丘上搭一个简易棚住下,不分昼夜地抽水。戈壁荒滩的夜晚漆黑寒冷,他总是把最难熬的一班安排给自己,还有意延长换班时间。当换班的同志眼睛一睁,天已大亮,他还在沙地里忙碌。

  同事高利兵介绍,曹君有三宝:铁锹、胶鞋和小药包。每年光用坏的铁锹就好几把,穿破的胶鞋好几双。数九寒天,曹君带领职工在零下三十几摄氏度的野外安装水泥桩、刺丝围栏,一干就到深夜。沙地车辆进不去,就人挑肩扛,硬是把几百个水泥桩抬进现场。许多同志的手被刺丝挂出了一道道血口,衣袖、衣襟也被水泥桩磨烂了,他就从随身带着的小药包里取出药品,给他们敷药包扎。时间长了,小药包成了“百宝箱”。

  夜枕风声入眠,昼与荒漠为伴。两年的艰苦治理,曹君终于让一片片沙丘披上绿装。渠道旁形成了500亩防沙草障林带、1600亩的荒漠绿洲和蜿蜒几十公里的“绿色长廊”。每年仅道路清沙就节约资金1万多元,渠道清淤资金节约20多万元。

  选好一个干部,就能团结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哪个泵站工作落在了全处后面,处领导信任的目光总会最先落在曹君的身上。

  如家,泵站里的温暖

  女儿常问曹君:“爸爸,你怎么经常不回家呀?”他告诉女儿说:“爸爸有两个家,一个是小家,一个是大家。小家是咱们家,大家就是爸爸工作的泵站,小家要温暖,大家也要温暖。”正是带着爱家的感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泵站的各项工作中。

  2003年春灌期间,泵站一节渡槽止水橡胶破裂,渡槽里的水喷涌而出。顷刻之间,渡槽支架地面就被冲了个大坑,如不及时堵住就会把渡槽基础冲垮,引起渡槽垮塌事故。险情就是命令,曹君带领职工迅速赶到漏水点进行抢险。纤维袋装上沙石扔下去堵,很快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情急之下,他找来钢管和木棍卡在渡槽护栏上,并用绳子绑住自己和一名职工的腰,跳进近2米深的水里,嘴里含着通气管钻入没顶的水中,封堵漏水口,一次、两次……十几分钟后,终于堵住了漏水。上来时,曹君的嘴里、鼻孔里灌满了泥沙。

  为了发展单位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曹君把自己的房产证拿出来做抵押,为泵站贷款搞综合经营,带领职工开垦出了100多亩农田,种玉米、小麦,育树苗,挖鱼池,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发展肉羊育肥,还积极承揽小型工程和设备维修,使泵站综合经营产值达到55万元。他们利用这些资金购置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安装了淋浴器、电视接收器等,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的物质生活。

  外表憨厚的曹君还有一套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本领,拿他的话说,就是“心贴心才能交真情”。泵站职工上下班困难,他掏腰包买了二手车免费接送;职工生病了,他亲自开车护送到医院;谁家有个大事小事都要去问一下帮一把。他还想方设法建起了职工阅览室,搞“菜篮子工程”,带领职工种各种蔬菜,自给自足。同时还种花种草,把泵站营造成一座美丽的花园。优美的生活环境,让职工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心、安心。

  选好一个干部,就能团结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哪个泵站工作落在了全处后面,处领导信任的目光总会最先落在曹君的身上。2006年以后,他先后被调到了一泵站、九泵站。在新的泵站,他夯基础,抓管理,搞规划,谋发展,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各项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2012年年初,他又被调到“老大难”的四泵站工作。到任后他与职工交流探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不足,查找泵站工作的薄弱环节,使安全生产、管理有了新起色,泵站面貌焕然一新。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能坚守岗位,把本职工作干好,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坚守,不褪色的梦想

  今年中秋节放假,曹君主动留下与另一名值班人员维修水毁渠道。中午,检查值班工作的处领导巡查时,在四泵站和五泵站交接处的渠道抢修现场碰到了曹君。他正满身泥水地和职工一起施工。管理处处长李克文动情地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能坚守岗位,把本职工作干好,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从1990年参加工作开始,曹君在基层泵站一干就是23年。从4月初春灌开始,到11月冬灌结束的行水期,他和同事要在站里待上200多天。职工实行“三九”倒班制,他却常常为家里有事的同事顶班,一个多月才能休息一次。

  有一年,夏灌工作紧张,泵站人手不够,他一连3个多月没有回家,妻子只好带上女儿在“五一”假期来看望。当善解人意的妻子看到他瘦了一圈、满脸胡茬时,心疼地扑在他怀里泣不成声。而当妻子看到泵站周围的巨大变化后,又鼓励他说:“你好好干,家里的事我一定操持好。”戈壁荒滩团聚的7天,是最幸福的时光。

  今年7月,曹君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河海大学水利专业。女儿说,父亲教会她做人,更教会她怎样选择事业和人生。

  曹君出生在黄河岸边的宁夏灵武市大泉乡,黄河滋养了童年,也深深浸染了他的心灵。欢腾在渠道里的黄河水,是老区人焦渴的期盼,更是幸福的泪水。曹君说:“水,是流动粮食。”2004年,在治沙工作的关键时刻,曹君66岁的母亲因患严重的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家里连续十几次通知他回家。曹君却穿上胶鞋,扛上铁锹,走进春季造林工地。直到造林结束后,他才风风火火踏上回乡的列车看望母亲。一进医院,曹君跪在老人家床前,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善良的母亲摸着他的头说:“你是农民的孩子,组织把你从职工培养成站长,你干的是给群众输送黄河水的大事,要好好给单位干,不能给公家丢脸。”

  管理处党委书记李小龙介绍,盐环定扬水工程把甘甜的黄河水引入祖国西北缺水最严重、地方病发病率高的贫困地区,成为革命老区的“生命工程”“幸福工程”,作为盐环定扬水人的优秀代表,曹君身上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盐环定精神。乡亲们说:“黄河水最甜,共产党最亲。”对于曹君和他的同事来讲,这就是最好的褒奖。

  因工作成绩突出,曹君多次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第四届“宁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入选团中央“我身边最感动的人”评选候选人。2012年,曹君被评为宁夏“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地当选为宁夏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如今,43岁的曹君正一步一个脚印,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奉献扬水、造福老区的人生梦想迈进。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