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红旗漫卷 水清百舸争流
  2013-03-01 13:48  

——基层水利二三事

  河北省元氏县水务局办公室  孔更辉

(作品荣获“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报告文学类二等奖。)

  专家点评:作品通过三个人物和事例:“井”老板转行、“煤”老板治河、“洋”老板投资,讲述了元氏县水利局借南水北调东风,调动各方积极性支持当地水利建设的小故事,生动展现了元氏县基层水利人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原文:

  河北省元氏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政府和群众。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东风吹遍全国各个角落,元氏县这个基层小县的水利工作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像河边柳树上那一抹如烟的绿色告诉人们——水利的春天到了。

  “井”老板转行

  2012年4月,正值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的关键时节,和往年一样,元氏县又一次经历了冬春连旱,浇地问题成了农民的头等大事。天刚朦朦亮,南呈村的史法宾早早来到地里,几个心急的村民早就将尿素撒到了地里,正掂着脚向西边张望等待着,他们等的是八一水库放下来的“救命水”。

  元氏县境内山区、丘陵、平原“三分天下”,南呈村地处平原与丘陵的结合部,往西10公里就是全县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八一水库,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南呈和附近几个生产队从水库修建了一条浆砌石渠道,引来了一渠水,换来了千担粮。到80年代初,八一灌区达到鼎盛期,受益村有45个,灌溉面积达到了8万亩,用全县15%的耕地生产了全县28%的粮食,成了元氏的“北大仓”。

  实行包产到户后,南呈村的这条渠道成了全村唯一没有分到各户的集体财产。今人痛心的事情发生了——渠道有人用,没人修,甚至渠墙上的石头被人拆下来回家垒猪圈。1995年,这条渠道彻底报废,南呈村的近5000亩良田再也得不到水库水的润泽,成了“望天收”的旱地。这时,整个八一灌区的控制范围已经萎缩到不足3万亩,除灌区管理处直接管理的干、支渠还能得到基本的维护外,各村负责的斗渠、农渠已破烂不堪。

  粮是人的命,水却是粮的命。此后,不止一次有人想修复这条渠道,但村集体根本没有积蓄,组织义务工已不可能,只能放弃。于是就有人打起了打井卖水的主意,史法宾就是其中一位,而且是他们中间的幸运者。南呈村地处山前平原,成井难度很高,几个带头吃螃蟹的人都铩羽而归,史法宾却奇迹般的在村南、村北打成了两眼深200米左右的机井,开始卖水浇地,并买了一辆罐车为各家送饮用水,成了全村唯一的“井”老板,知名度比村干部还要高。

  靠着这两眼井,南呈村的庄稼又熬过了十多个春秋,但两眼井却未老先衰,水泵越换越大,出水量却越来越少,电费逐年增加。到2010年,浇一亩地的水电费涨到了30元,算上在地里耗去的4、5个小时的工价,每亩地浇一水的成本突破了50元大关,加之种地的利润本来就不高,越来越多的农田被摞荒。史法宾这个“井”老板也萌生了放弃这项买卖的想法。

  也正是这一年,从南呈村村西经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动工。村民们开始议论,这条大渠将彻底切断八一水库与南呈村的联系,5000亩良田唯一的指望将化为泡影。迫于压力,村干部找到县水务局,希望能为几千亩良田“留一条活路”。

  没想到的是县水务局王春平局长当场就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原来县水务局早在南水北调工程设计时就拟定了被截断渠道的恢复方案,即在南水北调渠道下方修建几处倒虹吸,保证原灌溉渠道的效益不受影响,并多方筹集资金,将已经损毁的明渠改为地埋混凝土管道,延伸到南呈等村。

  2012年正月,县水务局通知南呈村委会,开春后就会向南呈村所在的四支渠放水,要求村里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由用水户推选出的会长负责用水的具体管理,并承诺从水费中留下5%作为工程维修和协会办公经费。选举结果不出所料,史法宾高票当选,从原来的“井”老板变成了“水”会长。

  “大家不要着急,渠水下来的快,耽误不了你们多长时间”。正在史法宾说话时,守候在出水口的人喊道:“来啦!来啦!”。看见喷涌而出的水流,村民们像见到分别多年的亲人。李老汉排在了浇地的第一户,3亩半地只用了40多分钟就浇完了。老汉高兴的说,这水浇得解气,一水抵过去井水浇两水,却只花了60块钱,比过去又省了一半。排在第二户的是李老汉的侄子小李,只有一亩地,1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骑上电动车去建筑工地上班去了,临走时还不忘挖“水”会长,“我在工地上一天挣100多块钱,用你的井浇地得花半天时间,耽误的工钱够买半袋面了”。说完就扬长而去,只留下哭不得的史法宾。

  到中午时,30多亩地已经浇完,村民们都很满意。但大多数村民都为留的垄沟小导致频频跑水而恼,说明年要将垄沟扩大一倍。

  “水”会长听后直摇头:“县水务局说今年还要在咱村实施工程,埋上塑料管道,为每块地留一个出水口,只要在地头上拧开阀门就可以浇地了,把你家的土垄沟填了再多种一垄庄稼吧!”

  “有这样的好事?”有的村民表示不相信。

  “你没见去年胡总书记都说了,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没准咱们还能用上喷灌、微滴灌呢!”

  “那咱们以后浇地就更方便了!”庄稼人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一阵微风吹过,喝饱了水的麦苗发出了沙沙声响,也在为中央的好政策鼓掌欢呼。

  “煤”老板治河

  元氏并不产煤,但有很多煤老板。因为元氏的井元路是山西煤炭向东运往山东的一条重要通道,很多人靠运煤发了家,聊村的杨瑞珍就是其中一位。

  聊村的村边有一条北沙河,和华北平原其它小河流一样,除1963、1996年两次过洪水外,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干涸状态。河道的沙子已被村民运走盖了房子,只留下大大小小的沙坑。成了一条“汛期行洪无保障,刮风尘土满天飞”的害河。

  已经60多岁的杨老板富起来后,旅游成了她最大的爱好。如诗如画的江南山水游览多了,便萌生了将村边的北沙河进行生态治理的想法。特别是看到石家庄市近郊的滹沱河得到改造,建成了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后,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2011年,她从《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的消息,并了解到中央将中小河流治理确定为今后水利建设的重点。兴奋的杨老板找到县水务局的王春平局长,问问村边的北沙河什么时间开工,并向王局长讲述了将北沙河改造成生态湿地的设想。

  王局长无奈地告诉她,北沙河是县管河流,不在本次整治范围之内,而且河道整治重点是清障和河堤加固,没有生态治理方面的安排。

  “上级不给资金,我自己出钱整治行不行?”有些失望的杨老板反问道。

  “那当然欢迎了,中央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如果杨老板愿意造福一方百姓,我们水务局将大力支持”。王局长当即将河道办主任叫过来,安排技术人员下乡勘察。

  设计报告出来了,在河道两侧各建1500米的大坝,河底防渗,建一条从水库的引水管道等费用约需1亿多元。看到这个数字,王局长以为杨老板可能要打退堂鼓了。但没想到的是,杨老板竟一口答应下来。

  杨老板说:“我是在这条河边长大的,现在干买卖挣了钱,有责任为父老乡亲办点好事。我还会上湿地两侧建敬老院、生态采摘园,将我的家乡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2011年11月1日,北沙河河道内鞭炮齐鸣,为鼓励“煤”老板投资治理河道的壮举,石家庄市水务局、元氏县委、县政府领导赶到现场助威。元氏县委书记吴时茂在致辞时激动地说:“水利建设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北沙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的开工,正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感增强的体现,更是全民水资源意识提高的体现。这一壮举必将载入元氏治水史册”。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大坝已初具规模,杨瑞珍的湿地梦不再遥远,“煤”老板治河也成为美谈。2012年春节刚过,县城边上的另一条小河——潴龙河里也出现了开发商的身影,他们也在谋划将河道改造成湿地,并在湿地旁建设滨河高档小区。

  “洋”老板投资

  元氏县是一个封闭的流域单元,没有外来水源的补充。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相继建成了33座小型水库和1座中型水库,但由于年候干旱、流域面积小、山区植被差等原因,自产水很少,大多数水库只能空库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元氏县于1974年修建了引岗渠,该渠北起革命圣地平山县西柏坡旁的岗南水库,途经鹿泉市,终点是元氏县的八一水库。正是这条被元氏水利人誉为“生命线”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使元氏大地可以得到冶河、滹沱河等较大河流的滋润。近10年来,八一水库每年都从冶河引水1000万方左右,一次次使濒临干涸的八一水库重焕生机,不仅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此钓鱼、观光,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2007年以前,元氏县城的工业企业都用地下水进行生产,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保住十分珍贵的地下水资源,县水务局于2007年建设了八一水库工业供水工程,这项被老百姓称为“西水东调”的调水工程,从八一水库电站尾水渠引水,东至县城工业区,全长18公里,年供水能力1680万立方米。工程的建成,使县城工业企业用上了来自八一水库的地表水,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值此,“引岗渠—八一水库—工业供水管网”这条元氏调水“大动脉”已经建成,调配自如的元氏水网已初具雏形。

  一时间,各级领导、专家、媒体纷纷到元氏参观学习。慕名而来还有一位“洋”商人——马来西亚新诺水务有限公司的黄老板。听完元氏县水务局的介绍,认为这个“西水东调”工程代表了水务事业的发展方向,表达了投资入股的想法。经过半年多的谈判,“洋”老板斥资1060万元,买下了元氏县工业供水公司80%的股权。

  2010年后,元氏县在远离县城的地方新建了工业区,化肥厂、热电厂等大企业相继从县城迁往工业区,同时又有一批新建的企业进驻,工业园区的用水量激增。到2011年底,工业区内已打了30多眼深井,年用水量约为668万立方米,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看着辛建成的工业供水管网利用率和节约地下水资源的作用明显降低,王局长十分着急。经过和“洋”老板的沟通,工业供水工程二期扩网工程已开始进行勘测设计,计划将供水管网延伸至新建的工业区。同时利用河北省作为试点省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机遇,县政府出台了支持水网建设的政策,规定供水管网一旦到达工业区,在保证供水水质的情况下,相关企业不准再开采地下水,必须使用地表水进行生产。如此一来保障了工业供水投资的收回,打消了“洋”老板的投资顾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发生在元氏的几件小事,折射出中央治水决策的巨大生命力和号召力,各项政策必将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生机勃发、活力无限的水利之春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