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墨写华章
  2013-03-01 13:35  

——德化县兴水利泽工作关键词解读

  福建省德化县水利局  苏建宁 陈志明

(作品荣获“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报告文学类三等奖。)

  专家点评:作品荣获“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报告文学类三等奖。作品以新颖的构思、开阔的视野,深入解读了福建德化县水利改革发展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原文:

  引 子

  西南傍九龙江,东北临闽江,胸怀藏晋江,“闽中屋脊”戴云山脉就像福建的母亲山,在蓝天下大气磅礴地崴嵬绵亘,海拔1856米的戴云山主峰巨人般傲然屹立,直插云霄。

  一条潺潺的溪流,动脉一般自戴云山的心脏流出,之后飞旋又飞旋,一支引入晋江,一支流入闽江,它的名字叫浐溪。

  浐溪边上,坐落着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千百年来,戴云山以她的丰富、宽厚与温暖,宠爱着这个浐溪边上的孩子——德化;而德化也在发展与保护的漫漫征途中,在助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因为德化人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只有水、就是水,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一代又一代德化水利人,走上了励精图治、治水兴水之旅。

  【关键词】“点线面”

  【重点解读】深化改革是水利事业永恒的主题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灵赖以生存的根本。

  2011年新年伊始,中央1号文件中,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提升了水利的战略定位,将水利工作提到了重中之重。未来5—10年,全国水利总投资预计达到1.8—4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总投资规模较“十一五”的7000亿元增长155%,可谓建设规模宏大,政策机遇无限。

  机遇也是挑战。德化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4.9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81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倍,居泉州市首位;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达31.2万千瓦。如何化资源为资本?如何立足优势,做好水文章?

  时不我待。省、市贯彻实施意见出台后,德化县上下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全力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我们将坚持民生优先、科学治水、统筹兼顾、落实责任等四个方面进行水利改革发展。”德化县水利局局长苏荣薰表示,深化水利改革是水利事业永恒的主题,于是马上定下基调,把德化县水利建设的重点概括为“一点一线一面”水利工程建设。

  “一点”即重要水源工程——德化彭村水库建设,总投资8.8亿元,建设总库容7800万立方米的多年调节水库。该项目2011年底列入福建省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今年10月份开工的目标正在加快推进。笔者了解到,通往水库的上坝公路4月底已完工,进坝公路道路、桥梁标段分别于4月20日和5月10日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水库建成后,在增加龙门滩水库枯水期向晋江流域调水、保障德化中远期用水、提高德化城区防洪标准、改善德化县城区河段的生态环境以及增加下游电站发电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泉州市战略性重要水源工程,而且是德化县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水利工程。

  “一线”即重要防洪岸线——德化城关防洪工程建设,总投资2.2亿元,新建防洪堤16.77公里。去年12月,城区防洪工程调整被列入闽江(福州)防洪工程,为福建省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目前,设计单位正根据审查意见对《可研报告》进行补充完善,预计近日可完成修编稿重新上报水利部审查批复。下阶段该县将继续加紧推进前期的各项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该工程对德化县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保障城区防洪安全、提高城市品位以及确保晋江调水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面”即点多面广的水利设施建设,包括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等。

  2011年,是德化县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最后一年。通过重点县建设这个平台,德化县投入资金2050万元,涵盖龙浔、浔中、三班、美湖、大铭、春美等6个乡镇,新建或改造一批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除了抓好彭村水库和城关防洪这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外,德化县还围绕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意见》,抓紧研究出台实施意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按照“保障水源、改善水质、保证水量、提高标准”的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造福工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整乡、整村推进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将投入资金1亿多元,解决20多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二五”期间,德化县水利建设估算总投资14.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投入(2.2亿元)的6.6倍。该县争取用5到8年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为德化发展提供放心水、平安水、高效水、生态水。

  【关键词】治水人

  【重点解读】让水利队伍永葆活力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水利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011年11月11日,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强调。

  “让能干事者有机会,让干成事者有舞台。” 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水利队伍始终充满活力,是德化县水利局领导班子一直思考并常抓不懈的课题。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县成立乡镇水利工作站,适当放宽进入门坎(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做好乡镇水利员招聘,确保2013年底前每个乡镇至少配备一名水利专职技术人员;大力引进和用好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安排人员到上级业务部门跟班学习等,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建制村配置1名农民水利技术员,以充实一线水利专业队伍,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关键还要用制度留住人才。”苏荣薰说。该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机关工作考核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地考核各股室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

  去年以来,德化县水利局强化水利队伍建设,补足配齐人员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县水利局专业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建设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了乡镇水利队伍建设。县水利局增设一名副科级总工程师,将县防汛办主任高配副科级,县电力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经理高配正科级;招聘8名参公或事业编制水利专业技术人员、6名水利院校毕业生充实县水利局和乡镇水利工作站干部队伍等。另外,全县所有小型水库、山围塘已全部落实责任人,并实行专人管护。

  据了解,德化县水利局局长苏荣薰同志当选为泉州市人大代表。此外,德化县防汛办主任陈丽莺同志为福建省和泉州市党代表,总工程师徐昌寿同志为县党代表,工程师颜庆同志为县政协委员。这些无不说明和反映,德化县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正着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提振创业激情,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而努力。

  荣誉面前,再迈新步。2012年,德化县水利局将站在新的起点,继续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上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现瓷都跨越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抓住机遇,立足民生,致力加强涵盖安全、民生、生态、资源等内容的“四大水利”建设,为德化县实现“瓷都新跃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抓民生

  【重点解读】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

  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乎民生,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村水利,我们村建起了高标准的水渠,今年我种10多亩田。”上涌镇上涌村村民林瑞高的种粮信心来自村里的新水渠。

  上涌村原本土地肥沃,以前,村里数百亩稻田的灌溉用水只靠一条简易土沟。这个3000米新水渠建成后,从附近的后坂村引来灌溉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片农田,不渗漏,不阻塞。

  “现在好啦,我们再也不必担心水稻用水季节的灌溉问题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真是水利兴旺,造福一方啊!”望着长长的新水渠,种田信心又来了,村民们个个面露笑容。

  德化县是福建省第一批被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德化县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民生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该县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重点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不断提高旱涝保收水平。

  在南埕镇南埕村深山里的一条小溪上,一座高15.9米、长60余米、总库容约7.12万立方米的水坝已开始蓄水。该水坝投入使用后,可形成15亩水面,为今后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水库可保证灌溉农田450余亩,并解决镇区千余户家庭的用水问题,为群众提供可靠、卫生的饮用水源。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2011年以来,德化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了龙浔、浔中、赤水、大铭、春美、上涌、汤头、龙门滩、雷峰和南埕等10个乡镇和10所农村中小学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投资2356万元,解决了农村42542人和9640名师生的饮水困难问题。

  在大兴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减灾能力的同时,德化县还坚持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服务民生、服务“三农”上,据统计,2011年该县共投入资金1.11亿元(争取上级水利专项补助资金超5000万元)完成六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全县水利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彭村水库水源工程、城区防洪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10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第三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建设、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以及冬春水利与水毁修复等一批民生水利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新的时期,我们将着力从‘十一五’的‘有水喝’向‘十二五’的‘喝好水、喝安全水’转变,整乡、整村推进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确保到2015年解决20.565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德化水利人开始规划着让农民喝上更安全、品质更好的饮用水。

  【关键词】保生态

  【重点解读】人水和谐 永续利用

  雨后的龙浔镇英山村,显得格外整洁干净,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这都得益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现在茶园的土地肥了,水多了,茶树长势好了。”英山茶园负责人李少林看着长势良好的茶园高兴地说。

  李少林种植这片600亩茶园已有几年。由于茶树种植在梯田上,每到下雨天,梯坡上泥土常会随着雨水滑落,一层层往下积压,把下一层的茶树压死。正当老李手足无措的时候,德化县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采用水泥空心砖砌筑田埂代替原来的土坎,水泥空心砖筑田埂占地少、建设成本低、施工方便、结实整洁、经久耐用,能较好地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空心砖筑好后,我大概估算一下,每亩一季度大概可以提高干茶产量6公斤。”李少林兴奋地说。

  德化县属中亚热带气候的山区县,现有茶果园、旱地等坡耕地面积20915公顷,由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000毫米)、台风暴雨频繁、山多坡陡、坡地开垦质量较差、生产经营管理粗放,造成坡耕地开发水土流失严重。为提高坡改梯工程治理效益,让广大群众乐于接受和方便实施,近几年来,德化县推广利用水泥空心砖作为梯田工程田坎修筑材料,并在英山茶场、雷峰茶场等地建立示范工程。

  陶瓷是德化的支柱产业,该县始终坚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治水土流失并举,取得明显成效。实施能源革命,窑炉改造,“以电代柴”烧瓷,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420公顷,其中封禁育林7359公顷、水土保持林2453公顷、种草41公顷、坡改梯567公顷。

  “作为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之一,今后德化县将认真学习和借鉴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和经验,抓好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使德化的水土保持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早日实现争创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的目标,致力打造一个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绿色瓷都。”德化县水保办主任徐良春介绍。

  造林就是造福,治理就是致富,德化县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德化县主要的砖瓦粘土开采区——雷峰镇朱紫村,该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办砖厂,生产高峰时有近20家砖厂在周边大量开采粘土,每个砖厂每年采土破坏地表和地表植被面积1.2—1.5公顷。由于粘土开采动土量大, 采土迹地植被、表层土壤破坏殆尽,且开采时间久,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经过治理,采土区森林植被得到快速恢复,采土迹地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7%提高到61%,采土区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增强了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功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水平。

  为了进一步造福广大群众,围绕德化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四绿”工程目标,德化县水利局把重点确立在抓好主要溪流一重山和中小型水库一重山的水土流失治理和造林绿化。截至4月底,全县已完成“四绿”工程水土流失治理3.29万亩,完成治理任务的193.5%,总投资355万元。

  作为重要的水源地,位于德化县境东南部的龙门滩水库,是集灌溉、防洪、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中型水库。库区集雨面积360平方公里,包括龙门滩、三班、浔中、龙浔、盖德、国宝、赤水等七个乡镇,经水库跨流域引水工程年汇入晋江流域水资源量4.6亿立方米,是泉州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德化县在2006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以此为契机,把龙门滩库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作为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着力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以水库周边第一重山、溪流两侧和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域为防治重点,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构建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水土保持防御体系,累计实施封禁治理8509公顷、生态公益林保护2200公顷,闽江、晋江上游的水源水质得到不断的强化。

  “通过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和省级园林县城,全面加快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让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符合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5月2日,县长欧阳秋虹在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动员会上强调。

  今年,在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的目标下,一场保持水土的新高潮正在瓷都大地掀起。

  【关键词】护平安

  【重点解读】安全无小事 责任重泰山

  “水库下游保护耕地5000亩,保护人口2万人,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对保护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在除险加固后的红星水库,笔者看到水库大坝内坡为新砌的混凝土护坡,外坡新种植的草皮护坡绿意盎然,两岸青山绿树倒映水中,清冷的山风吹过,水面泛起阵阵微波,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除险加固,这座水库可以抵御台风暴雨袭来的洪水。我们还在坝上做了加宽,坝上两侧设置栏杆,可以作为当地村民出入的主要通道。”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德化县防汛办主任陈丽莺说。

  红星水库建于1976年,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库。由于年久失修,水库大坝风化严重,有渗漏现象;溢洪道开始漏水,放水涵洞无法正常关闭,大坝未安装位移观测设施。自从列入2011年中央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后,该县迅速启动,加速红星水库加固工程建设,工程已完工,共完成投资600万元。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展快,质量高,效果好。德化境内拥有小(二)型以上水库61座,大多数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年久失修,已严重威胁到下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以来,德化县抓住国家、省、市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力度的有利契机,投资1285万元,大力实施双溪、红星、愚公、东风、贵宾5座小型水库加固工程,开展吾坑垅、瑞坂、后洋等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进一步消除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提高水利工程防洪能力。2015年前将完成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做到加固一座、除险一处。

  为把这一民生工程做强做实,该县实行逐座水库落实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建设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制。水利部门切实承担起项目管理、协调、服务的责任,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和内业资料等情况进行监督;建设方合理安排、科学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双溪、红星、愚公、东风、贵宾5座水库加固工程已全部完成。

  陈丽莺告诉笔者,“完成水库加固工作,不仅全面提升这些水库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的能力,还深挖资源潜力,将一座座水库改造成绿色生态养殖基地、临水宜人居住福地、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德化县始终高度重视防汛减灾工作。有序推进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做到“重要部位有监测网站、县有预警指挥中心、乡有预警发布平台、村有预警广播设施”,最大限度减轻山洪灾害损失。完善“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汛预警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小型水库和山围塘安全管理办法》,成立防汛抢险专家组,不断强化防汛责任制,配好软硬件设施,完善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机构健全、队伍一流、管理规范、装备先进、反应快速、应对有序、减灾有效”的目标,全面提升灾害应急处理能力,防御台风暴雨均取得胜利,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德化县委、县政府将水电建设管理职能赋予县水利局,在德化这个“小水电之乡”,建成投产水电站共有175座(总装机容量28.48万千瓦),量多面广且分布不均,大部分水电站建于2000年前,经过多年运行,出现了设备老化严重、水能资源利用效率低、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存在等问题。为此,德化县以被列为全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试点县为契机,将对全县1995年前投产的9座国有、集体独资或控股的水电站进行扩容改造,新增水电装机5066千瓦,不断巩固提升水电业。同时,该县把水电行业规范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水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行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把全县18个乡镇分成6大片区,实行分工协作,包片管理,确保水电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努力推动水电业可持续发展。

  2011年德化县还专门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科学高效用水。

  结 语

  汲取多年来的治水经验,德化水利人的思路不断地丰富完善,人水相争嬗变为人水和谐,他们不仅利用水、约束水,也善待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美化水。

  “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县”、“中国小水电之乡”、“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首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县”、“福建省初级水利化县”、“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

  以水为墨写华章。如今的德化,沟渠成网,堤坝如梭,电站林立;潜伏于地下的千千万万条蛟龙,成为了戴云山下的“幸福之水”。当执着的努力与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接踵而至的荣誉、换来了溪水的清澈甘甜,德化人笑了,戴云山笑了,浐溪笑了;浐溪下游,晋江和闽江也笑了。

  但,一代代德化水利人还在努力,治水之旅永远不会结束……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