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兵引水
  2013-03-01 13:30  

    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建管局  白芸蔓

(作品荣获“纪念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报告文学类三等奖。)

  专家点评:作品以强烈的时代感和充沛的感情,描写了山西水利人积极投身“两纵十横、六河连通”大水网工程体系建设、改变缺水现状的生动实践。内容丰富却不显冗繁。

  原文:

  一个让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近百年梦想,从根本上改变山西缺水现状的大水网工程即将上马了,居住在三晋大地的人们等待这个消息实在太久太久了……

  “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水网工程体系可使全省总供水量由目前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91亿立方米,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从根本上解决了山西水资源的配置问题。

  就是从这一天起,山西水利便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部落,挺立起一群群钢浇铁铸般的山西水利人。

  引 子

  山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东缘,万里黄河之中由于太行山脉的分隔,全省土地60%的面积属于黄河流域。境内丘陵山峦起伏,河川沟壑纵横,地形十分复杂。自然地势和天然气候的特点,使山西这片1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十年就有九旱,旱年之中常有洪涝灾害伴随而来,一部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史,可以说也是山西人民同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历史。

  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早在2000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就有了引黄河水,经山西入东海的设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私有制度下,山西的水利事业,多以民间兴办的开渠凿泉,引水灌田工程为主,而且时兴时废,效益甚微。到了近代由于国外先进水利科技的影响,国民党政府才把水利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之内。到战前(1936年底),山西水利事业井渠灌溉才已初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始终关心和支持引黄入晋事业,国家各有关部委给予财力、人力、科技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历届的省委省政府精心筹划和直接指挥下,山西人民一直不遗余力地开创引黄入晋事业。

  1958年3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就提出引黄入晋的设想,得到毛泽东的首肯。经过20余年的调研考证,1990年7月19日,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万家寨引黄工程的决议》。1993年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奠基,2003年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它的建成实现了山西人民引黄入晋的梦想。然而,万家寨引黄工程对于缓解整个山西水资源矛盾是远远不够的,它位于山西北部,主要解决了太原、大同、朔州三市人民的工农业用水。然而,山西真正缺水的地区位于吕梁山区,还有近三分之二的地区,没有真正受益。前十年,那里每年春夏之际,这一带几乎所有的河流干涸、泉水断流或流量减少,用水矛盾特别突出。这里几乎所有的劳力都放弃生产,为生存而奔波于拉水运水,最远的拉水距离竟达30多里。一担水卖2元钱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一家人十天半月不敢洗一次脸已司空见惯,不少地方限量用水,小学生每天只能供应一茶缸饮用水,更谈不上什么经济发展了。十年后的今天,山西中部引黄工程的上马,受益的正是吕梁山革命老区人民,解决了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是促进吕梁山区工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收入翻番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普惠工程”,彻底改变了吕梁“山沟黄河流,山头渴死牛”的现状。

  吕梁市市长在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表态发言中感慨道:“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工程消息传来,全市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这是吕梁人民盼望已久的意见大事、喜事。……中部引黄受益17个县,吕梁就占了10个县,吕梁是工程最大受益区和主战场,吕梁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将全力以赴支持工程,确保这项命脉工程顺利开工、顺利建设、顺利投运,保证服务零距离、问题零报告、施工零干扰。”

  可见,吕梁人民对于黄河水的渴求是多么地强烈、多么地迫切。

  第一章 山西大水网档案

  2011年1月29日,对于中国水利事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3年以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它的出台,创造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将促使我国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和区域层面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大规模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基本解决,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利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提升,水利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作用更加凸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美好蓝图将变为现实。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为寻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付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2011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一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要求,决定在“十一五”建成一批应急水源工程、除险加固百座病险水库,蓄水能力显著提升的基础上,建设“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山西大水网,到“十二五”末,使全省总供水量达到91亿立方米,有效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地区用水差异较大的问题。大水网建设不仅是关系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更是事关山西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战略性举措。

  2011年4月8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山西大水网建设动员大会,一张覆盖全省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91个县(市、区),惠及两千九百万三晋儿女的山西大水网全面铺开。

  对大水网建设,国家水利部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陈雷部长多次批示指示,要将山西大水网作为全国“河湖连通”的试点工程大力推进,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真正把这件德政工程落到实处。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大水网”建设高度重视,袁纯清书记、王君省长多次对水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多次深入东西两山、黄河岸畔实地踏勘,调研指导水利工作。袁纯清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响亮提出,要加快建设大水网,用好地表水,保护地下水;王君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全力以赴大力实施大水网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省今年将重点推进东山供水、中部引黄、小浪底引黄等骨干工程建设。

  延伸阅读:

  山西大水网是以纵贯山西省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以建设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骨干供水体系(十横)为骨架,通过连通工程建设,将黄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这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库相连通,实现“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工程体系。工程完工后可使全省总供水量由目前的63亿立方米提高到86亿立方米,工程责任和意义重大,工程投资和规模史无前例,是一项改变山西自然状况根本性工程。

  大水网中的“两纵十横”,分别是第一纵黄河北干流线,北起忻州偏关县,经万家寨水利枢纽,南至运城市垣曲县,全长965公里,向境内供水;第二纵汾河-涑水河线,以汾河为主干,通过黄河古贤供水工程将汾河与涑水河连通,形成815公里的又一水道。“十横”是指横跨东西的太原市和朔同盆地、忻定盆地、运城涑水河等十大供水体系,供水区总面积可达7.66万平方公里,占有山西全省总面积的49%,受益人口2400万。同时,通过相关调水工程的建设,实现黄河干流、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六大主要河流的连通。解决的办法是将蓄起来的水和黄河干流的水配置到需要水的区域,通过河库连接后,提高用水的保证率,特别是特大干旱年份的保证率。实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

  第二章  百名干部赴一线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山西大水网建设启动动员大会精神,确保大水网各项工程顺利实施,2011年6月9日,省水利厅召开《山西大水网重点工程选派干部动员大会》,省水利厅党组决定选派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水利干部到大水网工程建设一线,在参与工程建设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一批干部。此次选派干部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共推荐出各级各类干部165名,通过厅人事处资格审查,厅党组扩大会议认真研究,最终共选派干部99名。

  很幸运我也是其中的一名选派干部,当时来参会的人员中,有许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尽管我们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工程中,但是从彼此坚定的脸上能够感受到同样的情感,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能够在大水网建设奉献自己的能量,这种氛围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感受到的,那种凝聚团结的气氛让我一直感动着……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情不自禁。

  说到这里,仿佛感觉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还记得当时我正在成都参加水利部组织的比赛,同行的还有兄弟单位的两位同事雯文和李力,我们几乎是同时接到单位电话,说大水网将要吸收基层单位的年轻干部,要求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问我们是否要报名。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是既欣喜又感动,欣喜的是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够真正参与到时代赋予水利的大事件中,无限的热情和骄傲顿时充盈全身,然而让我们感动的是,未来一定有那么一天,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后,望着引来的黄河水从取水口涌出来的一刹那,那种感动简直不言而喻,想想都那么壮美。于是我们三人在征求单位领导和家人意见后,决定报名了。不管结果如何,我想这都是年轻人对工作、对事业的一种憧憬吧,单纯而美好。

  会上潘军峰厅长还是用那一贯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所有选派干部要求:“每一位下去的同志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论是项目一把手还是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年轻干部都要认认真真履行好工程安全和自身安全,不能发生安全事故。其次是下去的所有同志要认真履职,勤奋、认真地搞好本职工作。有时间就加强学习,去一线既是工作,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建设过程中干部们都会碰到以前没见过的难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要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最后就是搞好廉政,尤其是对于经验欠缺的年轻人,要经得起诱惑,秉持廉政的品行。”潘厅长言辞之间无不透露出一位长者对晚辈的谆谆嘱咐。在座的每一位选派干部都深切地感受到领导对年轻一代的呵护和关爱。

  也就是在那天,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身上肩负的担子有多重,才明白原来自己要去的工程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地方——位于大水网第四横的中部引黄工程,它从忻州保德黄河干流天桥水电站库区取水,扬程200米,总投资77.22亿元,涉及忻州、吕梁、晋中、临汾4市17县,年引水6.02亿立方米,受益人口320万。这是我省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市县最多、投资规模较大、受益范围最广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解决我省吕梁山区严重缺水的问题,是促进革命老区农业增产、农民收入翻番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普惠工程”。可以说它是大水网工程建设中的“龙头工程”,是决定大水网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工程”,这短短四个字承载了如此沉重的责任。

  面对厅党组赋予的使命,面对吕梁人民对工程的强烈渴求,一种责任感、崇高感、自豪感浑然而成的强大动力,已然支撑着中部引黄人不断前进的脚步,中部引黄的建设者们就在此刻决心将勇担重任、攻坚克难、竭尽全力,圆满完成工程建设。

  第三章  我与父亲的黄河情缘

  历经岁月的刷洗,碧村风貌依然。她傍山而建,依水而立。河滩上的老柳,崖畔上的枣树在温柔的春风中曼舞轻吟,高坡上的羊群在缓缓移动,在背山向阳处,有着家家砌起的石头窑洞,这就是我的家乡——吕梁兴县,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变化不大,大的只是县城里多了几座高楼,公路也拓宽了,但是爷爷家却还是老样子,从大伯家到三叔家还是需要爬一座小山坡,至今还没有一条完好的路。翻过爷爷家的房顶就是黄河,我想这就是黄河称为“悬河”的真实写照,小时候我还杞人忧天,担心有一天黄河会瞬间淹没了村庄,但是这么年过去了,黄河只是一步一步的抬高,并没有威胁到百姓。

  人人都知道黄河的奇险之美,但未必都亲身经历和目睹过大河涨水最凶猛时黄河江段呈现的惊天动地。那是水的雄性的充分显示,“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古人和天下才子早已把能够想象到的最美妙的词汇都用尽了,我无法描述,但我依然感到即使天下才子都用尽笔力,仍不能真正描绘出黄河壮丽之美。这就是黄河。这就是中国江河最壮丽的山水经典。

  大凡诸君一到黄河,面对一路惊心动魄的急流险滩,峡谷狼嚎之景,总会情不自禁……

  然而面对如此黄河,我的父亲却与她生死相伴十余年,从嬉戏玩耍,到征服卖命,再到最后的随波逐流,是黄河让父亲走出了山沟,迈向了人生崭新的阶段。

  这还得从父亲小时候说起,在他的童年记忆里,能够玩耍的地方主要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山上的黄河边,另一个就是山下的枣树林,从小父亲的水性就很好,想必就是当年玩耍练出来的功夫,父亲对枣非常有感情,估计是当年困难年代,家里吃不上粮食,只能捡些枣充饥,更严重的时候,能吃上枣也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早在父亲16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生活支柱了,他和成家的大伯一起去拉纤,他们需要把船上的货物拉到对面的陕西,中间赚取路费,开始的时候还勉强有些营生,但是后来那一段河流干涸了,这样的营生也只能被迫停了下来。要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从黄河的这边拉到那边,中间付出的劳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随时都有可能被黄河吞噬,因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是需要人在河里辅助推动船只向前行,父亲与黄河生死搏斗的情感就在那时已经开始沉淀了。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的背已经挺不直了,如今看到父亲的弯曲的背影,我心里总是隐隐作痛。

  其实父亲是一个有思想,有胆量的人,尽管从表面看来他是那么不起眼,但是在他心里深藏的执着与追求,总是不断地鞭策他努力向前。在父亲20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他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说白了就是出去讨生活,因为此时家里已经不能维持基本的生计了,父亲沿着黄河走了四天四夜,饿了就去地里刨几个红薯吃,渴了就找泉水喝,到了晚上就到附近的生产队凑合睡睡,一路上,父亲为了节约时间,还常常走水路,就是在黄河里游泳,游到累的不行了,就上岸继续走,就这样一路连游带走地到了准格尔旗黑代沟,到了目的地父亲挨家挨户做苦力,为的就是换一些粮食,后来父亲把挣来的粗粮换成白面和油,又一路背回老家,奶奶望着自己的儿子,竟几天吃不下饭,觉得对不起父亲,让他受了太多的苦。

  1970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把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纳入“农业学大寨”的轨道,水利建设重新得到缓慢的恢复和发展。就在这一年黄河天桥水电站招工了,父亲报名参加了,从一名拉平车的民工,到后来成为司机班的学员,就这样开了整整开了30多年的车,回首过往,是黄河天桥水电站让父亲从山沟里走出来,是黄河天桥水电站让父亲从事了水利行业,是黄河天桥水电站让父亲从此有机会去表达对水利事业的无限热爱。不知从哪天起,父亲疯狂地热爱上了摄影,他把参与过的水利工程进展的每一步都记录了下来,从他的作品中,除了看到美丽壮观的风景外,更多的是摄影背后付出心血,人们总是感叹这样的照片怎么拍到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段名言:“人性一方面有追求愉悦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向往自我牺牲。当前者遇到失望的时候,后者就得到力量,这样,它们发现了更完善的领域,一种崇高的热情将灵魂充满。”的确,一个人当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射到水利事业中时,也就是其生命最富有最绚烂之时。

  如今,父亲与黄河的情缘,又落在我的身上,命运真是让人难以捉摸,转来转去,又让我又回到了起点,现在我被选派到大水网中部引黄工程已经一年了,再次回到父亲生长、成家、立业的天桥水电站,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归属感,我的胸中充满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结 语

  发兵引水,集合精英力量参与大水网建设,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我决心将不辞辛苦地去叩访那一个个处在穷乡僻壤的工地一线,用情感去触摸那一个个水利战士的纯洁魂灵,用笔去记述他们的动人事迹和他们为富国强兵作出的杰出贡献。

  如果说在古希腊神话中,那位名叫普罗米休斯的神灵,是用牺牲自己生命的代价从天堂取来天火,将光明与温暖带给人家;那么中部引黄人,就堪称是现实生活中的普罗米休斯,他们是用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现代科学技术,建造起一个引水工程,带来了造福广大吕梁人民群众的光和热。

  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是短暂的;但作为一种精神,却可以永恒——物质不灭,精神无限。让我们在大水网建设中,带着省委省政府的使命、带着吕梁人民的嘱托,带着对水利事业的无限热爱,去热火朝天地大干一场吧。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