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2013年专题报道--2012年度水利好新闻优秀作品选登--水利好新闻--中国水利报
2011:开启中国水利新时代——写在2011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一周年之际
  2013-07-23 14:39  

  记    者:李平

  媒体名称:中国水利报

  发稿时间:2012年1月29日

  辛卯辞旧,壬辰迎新。站在中国水利改革发展全新纪年的新起点,身后涌动的是一年来各项水利事业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蓬勃劲潮。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战略之声铮铮在耳。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更是把兴水安邦视作富国强民的治国方略。

  水利,这个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至少80万条新闻中出现的关键词,一跃成为年度关注焦点。

  2011年,是中国经济社会翻开“十二五”首页、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一年,是中央政策史无前例地紧密围绕水利、强力推动水利建设的一年,更是中国水利在高起点上整装出发,中国百姓切身感受水利建设、从水利获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实现罕见‘八连增’”“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突破千亿元”“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农村饮水安全解决人数为历年来最多”……一个个辉煌成果,成为2011年的水利注脚。

  建设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这个美丽蓝图越来越清晰地铺展在我们面前。

  两个“第一”确定治水战略

  2011年1月30日上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刚刚结束,水利部部长陈雷就被意犹未尽的中外记者围得密不透风。这次发布的内容在共和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央首次以1号文件的形式对水利改革发展全局作出了战略部署。

  中国水利从此驶入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快车道,这一年的中央1号文件成为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精神指引和宏图蓝本。

  中央的诸多新提法,表达了一个有着科学指导思想的政党和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对水利重要作用的全新认识。

  文件中若干的“第一次”让人们精神振奋: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提出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破解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问题。

  “三个把”“五个坚持”“四大体系”……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政策措施,带来了水利大发展的春天。

  2011年7月8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个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会议动员全党全社会掀起大兴水利的热潮,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继1号文件后再次明确: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不少网友热议,此次会议发出了中央对水利工作“极端重视”“加强给力”“真抓落实”的强烈信号。分析人士认为,从这次高规格的治水会议可以看出,中国把水资源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水利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一个是中央第一次出台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就水利工作做出了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一个是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水利工作,在全国上下掀起水利建设热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使2011年成为中国水利迈向现代化征程的新起点。

  顶层设计架构兴水格局

  贯彻落实两个“第一”精神,重在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做好顶层设计。

  2011年,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共出台或下发有关水利的配套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16项,解决了很多困扰水利改革发展的难题,突破了诸多制约水利建设的“瓶颈”,创造了促进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水利部积极落实中央水利投资政策,印发了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指导意见。会同财政部印发了《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延长了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期限,拓宽了水利投资来源渠道。2011年共落实中央水利建设资金1141亿元,较2010年增长16%。

  一年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文件6项,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管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建资金、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适当调整电价、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政策性强,含金量高,影响重大。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用于水利建设,贵州省提出计提12%,高出中央提出的10%两个百分点;部分省份明确了省级统筹比例,如云南为50%,广东为45%;已有20多个省份建立了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8个省份出台了水利建设基金实施细则,29个省份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的具体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了地方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这一年,针对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一系列重点水利规划编制出台。《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规划》等专项规划,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水利建设任务。

  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等9项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或综合性政策文件,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各地结合实际明确了总体目标,提出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措施,出台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的措施,提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积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推动了各地水利改革发展的步伐。

  水利丰年惠及百姓民生

  两个“第一”以及由此产生的治水大潮,让2011年众望所归地成为“中国水利年”。

  坚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前所未有的巨资投入,务实高效的建设进程,将一幅幅非同寻常的水利画卷镌刻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成功抗御了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等3次大范围严重干旱,为我国粮食产量突破5.7亿吨、实现罕见“八连增”做出重要贡献。

  这一年,有效应对了局部地区暴雨洪水、“两江一河”严重秋汛和多次台风灾害,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这一年,进一步治淮工作全面启动,洞庭湖和鄱阳湖治理及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加快实施,其他大江大河治理顺利推进,旁多、双峰寺、黔中、沙坡头、引黄入晋、武都引水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或取得重大进展。

  这一年,集中实施了800多条中小河流治理、6600余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00个县山洪灾害防治、25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2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5.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启动。

  这一年,6398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中国农村饮水工程从“解困型”转向“安全型”,再到“村村通”,正在经历着多维度跨越。节水农业不仅改变着耕作方式,而且正在带来生活方式、社会格局的重大变革。

  这一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落实,水资源配置和统一调度取得新成效,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水利投资体制、工程建设体制、运行管理体制、水利服务体制、用水价格机制等改革不断深化。

  这一年,《全国抗旱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启动实施,新水土保持法、《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施行,水利国际合作深入开展,中国水利在世界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11年,水利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民生水利加快推进,灾害损失明显降低,管理改革不断加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控制物价总水平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实践探索推动重点突破

  加快当前水利改革发展,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完善。

  2011年,水利部针对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快水利改革、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试点。

  湖南全面开展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及水价改革等5项试点,基层水利服务人员逐步获得公共财政保障;江苏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编制部署了省、市、县三级规划,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一个个探索实践,成为推动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孵化器。

  通过抓试点、解难点、集中突破、以点带面,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示范带动效应,把中央关于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具体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推进水利现代化试点进一步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当前全部试点省市和流域都编制了试点规划,探索形成了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地方实际、引领前进方向的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模式的具体实践。

  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深入研究了破解制约水利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了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提出了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水利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着力在水利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率先突破。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促进了试点地区率先制定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和落实管理责任制度,积极探索有效落实“三条红线”的方法和途径,基本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推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尽快取得实效。

  政策规划,从顶层设计指导部署;试点探索,从基层实践创新推进。在政策的指引和试点的辐射下,各地水利改革发展呈现出大胆尝试、勇于争先的活力。

  广东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将达300亿元,比2010年高出一倍。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广州、深圳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

  湖北在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组建水利管理站378个,在各大中型灌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2125个,代表695万人,共组建省、市、县三级防汛抗旱服务队98个,抗旱浇灌能力达每天12.6万亩。

  河北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到2015年末,全省用水总量将控制在22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现状降低2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7,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0%,到2020年全面建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如今,距离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又近了一年。过去的一年,水利现代化已经崭露头角,新的一年,必将收获更多硕果。

  顺势推进把握决胜跨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需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需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2011”吹响了水利改革发展新号角,翻开了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第一页。而彻底改变水利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面貌,需要多维度持续推进。

  当前,水利改革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还需要不断突破难点,水利建设投资仍存在较大缺口,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仍需加快,质量仍需加强。

  围绕水利改革发展“十二五”目标,需要进一步抓好落实政策措施,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水生态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力度;要突出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持续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切实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实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012年的中国水利则将浓墨重彩,异彩纷呈。

  “2012”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在中央精神指引下中国水利面临若干重大节点的一年。

  据专家预测,2012年,全国农田灌溉面积有望超过2011年年底的9.05亿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望超过0.50,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解决有望过半……2012年的中国水利将会刷新多项目标。

  这一年,水利改革发展将走向深入,建设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将向纵深推进……

  在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征程中,2012年中国水利事业必将顺势推进,热潮迭起,不断实现新跨越,再度续写新辉煌。

作者:李平 责编:魏永静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