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13年专题报道--2013防汛抗洪--媒体关注--防汛备讯行
  
人民日报:走江河 探备汛
  2013-06-03 08:50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02日 10 版)

  眼下,全国陆续进入汛期,5月24日至2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移动性大范围强降雨过程,100毫米以上的暴雨笼罩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受降雨影响,重庆三峡库区,江西抚河、广西桂江等多条河流先后发生超警洪水,这为今年的防汛敲响了警钟。大水未至,防备先行,近日,记者在黄河、珠江、长江流域采访发现,堤防检修、物资增配、防洪演练等防汛备汛工作正有条不紊展开。

  有底气:堤防提前加固,防汛物资储备充足,非工程措施得到强化

  黄河下游自1958年发生22300立方米每秒、1982年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距今已有55年和31年,时间间隔接近同量级洪水发生周期。根据洪水发生规律、近几年来水趋势和今年长期气象预测预报,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大工程”是防汛的主力军。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黄河重要的防洪工程,为应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洪水,保障下游区域安全度过汛期,一直在时刻准备着。“2012年汛末我们就开始了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及西霞院工程的检修维护工作,计划5月底前完成对枢纽机电设备、调度自动化系统、排水系统等的全面检修维护。”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说。

  黄河上游来的洪水,小浪底能进行有效拦截,而下游如果发生洪水就只能靠堤防。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对堤防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这几个靠河坝垛的坦石还在继续坍塌,现在正在往里填加石料。”在河南开封县刘店乡欧坦村,两台挖掘机正在将岸边的防汛石料填入坝垛下面,开封第二河务局局长苗守卫在现场指挥。尽管还没发生大洪水,但苗守卫丝毫不敢松懈:“我们正在增加防汛备石,编制铅丝网片,足额补充防汛木桩、麻绳等,同时加强河势及滩岸坍塌观测,以确保万无一失。”

  水库是防汛关键,一旦出现垮坝,后果不堪设想。但记者来到广西柳江县龙怀水库时发现,尽管已经进入汛期,这里却很宁静,两层楼的水库管理所,在深山里十分醒目。原来,始建于1958年的龙怀水库,已于2010年11月完成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后,水库蓄水能力、防洪能力大为提升。此外,水库水雨情自动化检测系统也得到完善,防汛值班、汛期值守及水库管理配套等设施也进一步健全,这让我们增加了底气。”柳江县水利局副局长李荣谋说。

  抗洪救灾,充足的物资储备是基础。宽阔的仓库里,醒目的红色冲锋舟整装待发,成件的编织袋、救生衣整齐码放,潜水泵、发电机组、铝丝笼等物资应有尽有……这是记者在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南宁物资储备基地看到的场景。管理员胡磊磊介绍,这里储存有96艘冲锋舟、编织袋80.5万条等大量防汛物资。“所有物资,我们都规范堆放,确保一旦需要,能调得出、用得上。”

  除了工程、物资上的准备外,各地还在非工程措施建设上下功夫,力求减少损失。长江、汉江沿线对一、二、三线15万劳力进行了登记造册;组建了3支国家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并对19支专业防汛抢险队加强了建设管理,随时准备应对大的汛情。黄河沿线的一些地方还加强了人员转移演练。“我们每年都会演练,每家都有对应的住户。”开封市兰考县谷营乡姚寨村葛少堂说,6月15号前就会有一次撤退演练,按规定时间撤出滩区没问题。

  有隐忧:部分防汛设备出现老化,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加大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各地防汛工作做得扎实深入,但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必须警惕。

  首先,一些防汛设备出现老化,给防汛备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我们的泵站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机组等设备都已老化,原来的厂家大多都不存在了,零配件不好买,真来了大水,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南宁市邕江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梁启说。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也在加大。“广西山洪灾害易发区几乎涉及全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重发,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最大威胁。”广西防办常务副主任黄华爱说,全区已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12000余处。目前,已基本完成83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但还有11个县(市、区)项目正在建设。

  此外,长江防办副主任陈敏也指出,一些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的地方,部分干部群众防汛风险意识减弱,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群众性查险抢险能力缺乏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汛应急保障能力。

作者:曲昌荣 谢振华   责编:瑶薇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