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13年专题报道--2013防汛抗洪--媒体关注--防汛备讯行
  
新华社:问汛黄河--来自沿黄一线的备汛报告
  2013-06-03 13:49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于文静、张兴军) 自1982年黄河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出现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后,黄河已30多年没来大水。但是,专家们认为,黄河正接近同量级洪水发生周期。根据气象预测,今年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源区降水可能偏多。主汛期即将来临,黄河做好准备了吗?

  一问:发生大洪水几率如何

  离黄河主汛期到来还有约一个月,在郑州惠金河务局防汛物资仓库,铅丝网、铁锨等物资悉数入库,智能管理大大方便取用。在河南河务局黄河防汛应急抢险队,刘德龙等50名队员、十几台大型机械随时待命,10分钟内可集结出发。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防办主任毕东升告诉记者,今年黄河流域大洪水发生几率比较大。从洪水规律来看,黄河已多年未发生大洪水,自1958年发生22300立方米每秒、1982年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距今已分别有55年和31年,时间间隔接近同量级洪水发生周期。

  近两年黄河来水明显增多印证了这一判断。2011年黄河严重秋汛,干流出现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2012年上中游连续出现4场编号洪峰,黄河流域发生近30年来最大洪水,流域来水呈现转丰迹象。

  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今年汛期黄河流域河源、湟水流域、河套地区、无定河、汾河、北洛河流域及下游部分地区降水偏多零至两成,这些地区覆盖了黄河暴雨洪水主要来源区。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指出,黄河下游两岸平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有多条铁路干线和能源工业基地,黄河安危直接关系下游群众生命和黄、淮、海平原国计民生,要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做好今年防汛准备。

  二问:小浪底能否“一库定天下”?

  初夏,距古都洛阳约40公里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碧波如镜,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布置调水调沙准备工作。

  多年来,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国家不断进行堤防加高加固及河道整治,开辟北金堤、东平湖滞洪区;在中游干支流修建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陆浑和故县水库,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加之非工程措施和军民严密防守,下游实现六十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

  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将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至千年一遇。去年7月,黄河干流出现大洪水,中游吴堡站流量达10600立方米每秒,小浪底的拦蓄将流量控制在3500立方米每秒以下。自2002年以来,通过调水调沙,下游主槽平均冲刷降低2.18米,河道最小平滩流量由1800立方米每秒恢复到4100立方米每秒,河道淤积有效减少。

  然而,治黄专家们也指出,小浪底不可能“一库定天下”。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茂林说,目前,小浪底以下至花园口区间仍有2.7万平方公里无工程控制区,丘陵地形易发生大洪水,且预见期短。为减缓小浪底泥沙淤积,按调度方案,如遇中游高含沙中常洪水,小浪底将按进出库平衡运用,下游存在漫滩可能性。

  “黄河下游水患不仅是洪水造成的,主要是泥沙淤积河道、主流游荡多变引起,泥沙是其症结所在。”苏茂林说,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有限,拦沙运用结束后,下游河道仍会发生淤积抬高。加之中常洪水出现几率未改变,下游河势变化仍然较大,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三问:如何确保滩区189.5万百姓生命安全?

  烈日炎炎,在人民好公仆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开封市兰考县,基层干部正挨家挨户落实迁安工作。村民秦建利向记者展示了河南省防指发放的滩区迁安救护卡,上面标明安置户信息和搬迁路线等。兰考县副县长吴长胜介绍,在兰考,汛前演习每年都要进行。

  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岸大堤之间的广阔滩地,既是行洪通道,又是滞洪沉沙重要区域。这里居住着189.5万人,有耕地375万亩。由于资金、迁安能力等原因,短期内所有人口迁出并不现实。确保滩区群众生命安全,成为黄河防汛重中之重。

  近年来,国家采取外迁、就地就近建设村台及建设撤退道路等措施,并对黄河下游滩区运用进行财政补偿。今年汛前,各级防指已完善滩区、蓄滞洪区群众迁安救护预案,明确预警发布、撤退组织等职责分工,建立联动机制,确保一旦洪水漫滩,能及时对百姓实施补偿。

  陈小江表示,黄河水少沙多,泥沙淤积河道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消除黄河水患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必须强化以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对上游水库河道、干支流重要水库、水文通信、下游滩区等防汛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落实抢险队伍,加强应急值守和巡堤查险,切实做好群众避险安置准备。

作者:于文静、张兴军   责编:瑶薇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进入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