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如何解决山区供水“老大难”?来看重庆万乐村这个“示范工程”

【字体:      】     打印     2022-01-04 15:3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重庆市巫溪县古路镇万乐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高坡陡,地形复杂,实际常住人口500多人。近年来,当地虽然建设了10口蓄水池,通过管网引山泉水直接供水入户,初步解决了“吃水难”问题,但水源水质易污染、雨季浑浊、旱季供水保证率不高等问题仍然长期困扰着村民。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利部党组把万乐村供水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项目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农村水利水电司与万乐村长期结对帮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涉水问题。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农村水利水电司组织有关专家从方案论证、征求民意,到建设施工、后续管护全流程参与,并结合当地地形水情,提出了系统整治原有高位蓄水池、建立管养机制等一整套提升方案,新建青树坪蓄水池和提水泵站、新建超滤净水厂、铺设管道25公里、安装智能水表354块,解决了山区供水工程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管理不到位等“老大难”问题,为类似工程实施提供了范例。

  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方案

  组织专家多次赴现场踏勘水源、地形和管网路由,并与重庆市水利局、巫溪县人民政府、万乐村委会和村民代表深入研讨论证,编制经济实用的方案。针对西南山区供水特点,在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的同时,对问题多发易发点进行系统提升,明确高位水池重力自流为主、水泵提升补水的水源保障措施,制定自动化监控、无人值守、定期巡查的运行管理手段,采取水源保护、超滤净化、次氯酸钠消毒的水质保障方案,使出厂水达到直饮标准,自流供水入户,实现全村供水的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

  支部共建,引导群众参与

  农村水利水电司党支部和万乐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选派年轻党员干部驻村调研,利用“青年悦读分享会”平台,多次组织蹲点同志交流工作心得体会和民情水情。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组织召开了20余次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让村民充分参与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全过程。多次入户调研,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打消村民顾虑。开展“水厂开放日”活动,邀请村民代表参观水厂,让群众了解制水工艺和供水成本。在管网和水厂施工中采用以工代赈方式,60多名村民和脱贫户获得劳动报酬,平均每名村民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通过支部共建,实现了青年党员受教育、当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接续蹲点,加强技术指导

  先后5次组织农村水利水电司青年干部职工12人次在村民家里蹲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50多天。为提升管护能力,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管水员队伍,通过专业技术培训26人。紧盯水池满水试验、管道水压试验、管网埋设等隐蔽工程,以及防雷接地、自动化监控等关键环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工程建设和管理,协调解决水池和管网防漏、设备通信、净化消毒等技术难题,编制简单易学、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和培训教材。

  “3有”机制,促进长效运行

  成立万乐村供水工程水管站,由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站长,明确专职供水员和4个社的党员协管员,保障工程有人管;制定《万乐村供水管理站管理制度》,由水管站与用水户签订用水协议,明确村委会、水管站、管水员和用水户权利和责任,保障工程有制度管;建立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保障工程有钱管。

  经多方筹集资金,合力推进实施,项目于今年11月全面通水试运行。全村供水稳定,水质达标,“一网同质”。村民们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当地种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也得到了供水保障。村民们纷纷表示“工程搞得好”,吃的水很“巴适”,日子过得很“安逸”,乡村振兴“更有盼头”。

作者:    责编: 杨柳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