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建好基础设施 发扬老区精神——来自2017扶贫日论坛上的声音

【字体:      】     打印     2017-10-11 15:4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04版)

  在我国第四个扶贫日到来之际,2017扶贫日论坛10月9日至10日在京举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作用如何?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激发脱贫的创新动力?以老区精神为代表的精神旗帜在脱贫攻坚中凝聚起怎样的力量?业界人士齐聚一堂,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献计献策。

  破除脱贫的基础设施瓶颈

  “驻村一年多来,我听到老百姓说的最多的就是:邵书记,我们没得啥子其他要求,就两个,一个是水,一个是路。”在水利扶贫论坛上,水利部派驻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第一书记邵明磊这样开场。

  飞仙洞村位于长江南岸的铜矿山区,海拔差800余米,是典型的立体型高山村。在邵明磊带领下,飞洞村如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道路硬化率今年年底可实现由脱贫攻坚前的零到100%,彻底破除了基础设施落后的瓶颈。

  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加大对贫困地区水利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力度,形成了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片区联系、对口支援、老区建设“五位一体”的水利扶贫格局。

  交通扶贫的成效同样引人瞩目,“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成为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就的生动写照。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表示,未来中央将重点支持“三区三州”(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以及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加快脱贫攻坚,这些地区的交通发展仍然是最关键、最现实、最急需、最基本的问题。要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建制村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力度,使通村硬化路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自然村,让更多自然村通上硬化路。

  “互联网+”社会扶贫要雪中送炭

  如今,山东菏泽曹县砖庙镇十三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依托腾讯“为村”平台,十三村富了起来、有了名声,村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村民申先芝编织的工艺收纳筐,被村中的企业统一收购,部分出口国外,部分放到腾讯“为村”平台进行线上销售。

  “目前‘为村’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已在4000多个乡村落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使城市和乡村建立真正的情感和资源对接。”腾讯公益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在“互联网+”社会扶贫论坛上介绍。

  腾讯的实践成为“互联网+”社会扶贫的生动写照。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互联网+”社会扶贫可以让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与全国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是贫困群众劳动增收、稳定脱贫的渠道,也是贫困地区产业培育、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的途径,还是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脱贫攻坚合力的有效手段。

  “‘互联网+’社会扶贫要坚持两个最核心的原则,一是要精准,二是要充分地社会化。对于‘互联网+’精准社会扶贫而言,我们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秦海指出,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832个国定贫困县宽带用户仅为2734万户,年平均增速仅为21%,这就使网络覆盖成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环节,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必须通到连片贫困地区和相对贫困的地区。

  凝聚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以群众为主体的艰苦奋斗精神。

  “革命老区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谱写了历史的辉煌乐章,也铺就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在老区精神与脱贫攻坚论坛上,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健饱含深情地说,老区作为纵横历史的坐标,耸立起一座精神高峰,始终鼓舞激励我们前行。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我国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57个革命老区县、近4万个贫困村、两千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革命老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指出,革命老区大多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扶贫的重点和难点。要真正拔掉革命老区的“穷根”,应当先从“精神扶贫”做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王健指出,要以老区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群众为重点,不断提高帮扶实效、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凝聚脱贫攻坚的社会合力。

作者:李慧    责编: 瑶薇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