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简报》第34期

【字体:      】     打印     2021-12-06 09:1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为群众饮水安全办实事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农村居民的身边事、操心事、烦心事,在水利部党组的指导下,农水水电司成立了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并推动解决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平台等各种渠道反映的农村供水具体问题。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水利部门的“实事清单”,农水水电司会同水科院、灌排发展中心等单位的精干力量,组成8个核查组,下沉一线、深入基层,及时核查问题、现场解决。6月以来,已对河南、重庆、云南、河北、江西、安徽等6个省市开展明查暗访,累计查看了14个县区、25处农村供水工程,现场推动解决了16个用水户通过12314平台反映的饮水问题,同时实地走访了周边110个用水户,排查相关饮水问题。核查组会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完善解决方案,实化细化整改举措。对可以立即整改的问题,现场立行立改;对由于落实资金和工程实施等需要一定周期整改的问题,明确整改时限,紧盯整改到位。

  各级水利部门按照“做则做成、做就做好”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截至7月底,中西部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兵团已完成财政资金19.84亿元,比上月增加了20%,共维修养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84万处,服务人口1.06亿人。

  各地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山东、湖北、河南、广东、陕西等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响应国办督查室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向广大用水户发布倡议书,宣传水利部12314和省、市、县各级农村供水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推动各地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倡议用水户共建、共管、共享,要求各级水利部门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河北省加快整改群众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

  7月22-23日,为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12314监督举报平台等渠道反映的问题线索,农水水电司领导带队下沉一线,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围场县、丰宁县的6个行政村,走访19个用水户,采取现场核查、随机抽查、座谈问询等形式,对农村供水问题整改和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情况进行调研核查。

  一是深入现场,掌握实情。核查组不发通知、不听汇报、直奔现场,赴承德市隆化县偏坡营乡茅沟门村和围场县兰旗卡伦乡常青村、克勒沟镇大苇子沟村、克勒沟镇小苇子沟村,对群众反映的4个农村供水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与举报人进行面对面沟通或电话回访。随机抽查了围场县四合永镇玛琥沟村、丰宁县万胜永乡万胜永村的供水情况,了解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的建立运行状况,查看群众用水的水质、水量及收费状况。总体来看,当地农村居民供水有保障,水利部门对农村供水问题的整改较为及时到位,整改结果群众满意度较高;但个别问题仍存在整改标准不高、水费收缴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推进解决。

  二是直击问题,督促指导。核查组发现隆化县偏坡营乡茅沟门村供水工程规模较小,日常主要靠村干部进行管理,不收水费,提水电费由居民平摊。群众拨打12314反映问题就是因欠缴电费导致工程停水。村集体缴纳电费后工程正常通水。核查组要求,当地水利部门指导村委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充分征求用水户意见,制定合理水价,加快收缴水费,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在围场县兰旗卡伦乡常青村,2007年建的农村供水工程因经常漏水被举报。村民使用自备井加压供水。核查组要求基层水利部门以及管水员队伍要格外重视分散供水工程的供水状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好适宜方式消毒、水质检测和维修养护工作,同时要举一反三,积极想办法提高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饮水问题。

  三是总结经验,挖掘典型。2021年以来,河北省水利厅规范群众信访举报问题的办理流程,建立通报制度、制定问责办法,狠抓问题核查整改。2021年6月,印发了《河北省水利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问责实施办法(试行)》,对信访举报数量多的3个市水务局及3个县政府进行了集中约谈。承德市各级水利部门把农村供水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健全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妥善处理信访举报问题,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如丰宁县形成了农村供水“六抓六确保”工作法,即:抓排查核查,确保实地走访不漏一村不落一户;抓工程建设,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全完工;抓水质安全,确保水质检测全覆盖;抓问题受理,确保问题交办全核实;抓工程质量,确保项目验收全方位;抓工程运维,确保供水工程全管理;建立以农村饮水安全运维管理中心为主体,乡镇村专人管理、应急处置、区域便民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1+4”运维管理体系,确保农民群众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深入老区督和帮  化解群众饮水难

  近日,农水水电司会同有关专家,赴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瑞金市深入调研了国办督查室督促整改的赣州市农村供水问题,回访了12314监督举报电话反映的赣县区、瑞金市农村供水工作问题解决情况,并与省、市、区、乡四级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分析发现的问题,推进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迅速响应,深入现场核实。调研组深入调研了赣县区吉埠镇石含村、江口镇蕉林村下坝组,瑞金市沙洲坝镇河坑村,走访群众约30户,查看了农村供水工程设施。在国办督查室的督促指导下,当地加快整改,截至调研时,赣县区吉埠镇石含村已通自来水,赣县区江口镇蕉林村下坝组正在试通水,瑞金市沙洲坝镇河坑村接入城市供水管网,饮水有保障。

  二是督帮一体,建立长效机制。现场核查还发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用水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如局部管道埋深不足、个别管道存在漏水点、水源地和蓄水池缺少保护措施。调研组现场进行了技术指导,会同当地水利部门提出了完善意见,指导石含村、蕉林村完善了整改方案,提高工程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完善水费收缴和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促进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三是省市联动,开展问题排查。江西省和赣州市举一反三,开展问题排查整改。江西省水利厅印发通知,召开专题调度会,组织4个厅直单位,对江西省24个国家级脱贫县和1个省级脱贫县开展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成果专项调研,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纳入省政府2021年民生实事,列为省委深化改革2021年改革事项,全力推进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体系、运行体系、监管体系。

专家把脉问诊  破解水质发黄难题

  7月中旬,农水水电司组织淮委、灌排中心、水科院有关专家,赴安徽省明光市自来桥镇和张八岭镇,对2件12314监督举报平台反映的农村供水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暗访,暗访组带着线索深入基层,坚持“督帮一体”,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找出根源,指导当地科学整改。明光市立行立改,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反映近期水质反复出现的浑浊发黄问题。

  一是直奔现场,了解情况。调研组通过暗访形式,在自来桥镇桥镇村不同地方随机走访了3个用水户,发现家中自来水均存在浑浊发黄的问题。用水户反映,该村自来水自6月起出现水质浑浊的情况,曾多次向镇政府、水厂及市12345热线反映,虽然水质得到一定改善,但问题反复出现。核查过程中,用水户表达了对水质改善的期盼。

  二是追根溯源,查找原因。调研组随即前往燕子湾水厂,在查看各个制水环节、水源及取水口情况的基础上,指导水厂管理人员开展了烧杯试验,发现清澈的出厂水投加一定量的消毒剂后很快变成黄色。调研组专家分析认为问题根源可能是取水口位置过深,受水库底泥影响铁锰超标,常规净水工艺未能去除,出厂水中投加的消毒剂在管道中与铁锰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铁锰氧化物沉淀,自来水颜色变黄。为指导问题整改,调研组随即在水厂召开座谈会,提出整改建议。

  三是迅速响应,立行立改。明光市委市政府7月16日立即召开整改推进会,落实整改措施,安排市疾控中心分别对燕子湾水库水源水、燕子湾自来水厂出厂水、用户末梢水进行了水质检测。发现处于深层取水口处的水源水铁锰超标。水厂连夜将取水方式更改为浮船式,将取水口由水库底层调整至上层。在调研组建议下,通过前加氯预氧化、改造穿孔旋流絮凝池、完善消毒剂投加方式等措施优化水厂制水工艺。经全力整改,燕子湾水厂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自来桥镇桥镇村居民水龙头出水浑浊度、色度均已达标。

  四是举一反三,全面检查。明光市市委市政府根据此次暗访调研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了农村供水工程隐患大排查、设备大投入、工艺大改进、作风大整顿、水质大提升的“五大行动”,提升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坚决保障供水工程更好服务民生。

河南省昼夜奋战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河南省农村水利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党组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明确要求,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全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河南省发生洪涝灾害后,水利部农水水电司主要负责同志迅疾与河南水利厅联系,了解农村供水受损情况,要求全力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一是加强分析研判,动态掌握农村供水工程损毁情况。洪涝灾害发生后,河南省水利厅迅速成立专班,24小时值守,与郑州、新乡、巩义等重点灾区市县保持联系,实行农村供水工程水毁情况日报制,指导各地灾后农村供水工程修复。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3日,洪涝灾害影响16个省辖市、96个县(市、区),2608座农村供水厂(站)不同程度受损,水毁点共计15146处;洪涝灾害影响涉及4766个村和674.47万农村人口。

  二是及时安排部署,全力加快灾后农村供水工程修复。 7月23日,水利厅印发《关于抓紧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市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投入到农村供水灾后修复工作中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全面排查统计水毁情况,加快灾后农村饮水工程水毁修复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受损的2608座农村供水厂(站),已完成维修533座、正在维修1172座、暂时未维修903座。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分类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对因洪涝灾害造成用水户停水断水的,通过临近水源或供水站、拉水送水等应急措施,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饮用水保障需求。对强降雨结束的地方,全面排查农村供水工程水源、管网、设施设备等水毁情况,摸清底数。对供水设施损坏无法使用的,分类制定方案,能够维修的,采取超常规措施紧急抢修,尽快恢复工程正常使用。河南省水利厅派出专家指导组分赴各地对灾后水毁情况进行核查,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技术指导。

  四是强化水源和水质管理,着力做好洪涝灾害饮水安全。按照“大灾之后无大疫”的要求,河南省水利厅加强与卫生健康委沟通联系,不间断发布《洪涝灾害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技术指南》等资讯。各地水利部门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巡查,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强化净化消毒设施设备运行,加密水质检测频次,确保水质达标。采取微信推送、电视播放等多种形式,加大洪涝灾害期间及灾后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引导群众煮沸后饮用。

浙江全力做好防台风保供水工作

  浙江牢固树立全过程管理理念,全力做好农村供水防台风工作,确保稳定供水、安全供水。

  一是全程预警提示。通过制作抗击台风“烟花”海报、水利微信公众号、“浙里办”等媒介,广泛预警提示,向群众公布省级、11个市供水监督电话和97个农村供水管理单位服务电话。以县为单元,完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在“烟花”台风影响期间,全省74个县(市、区)供水管理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出动15283人次,对全省1.04万处水厂(站)、管网等设施设备进行巡查防护。根据台风路径及强降雨动态,每日分市发布农村供水风险提示清单22份,涉及杭州、宁波、绍兴等9个市,富阳、诸暨、余姚等40个县(市、区),4186处水厂(站)、2400余万人,逐处工程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二是全程应急保障。全省水利部门与县级统管单位加强值班值守,对供水影响区域第一时间监测、第一时间保供水,确保群众有水喝。全省损毁较严重供水工程23处、影响人口4.3万人,均在台风过后2-24小时修复管网供水。受台风暴雨影响较重的余姚、海曙、诸暨、嵊州、新昌等地,转移群众10万余人,均有应急供水或自备水(桶装水)保障。

  三是全程安全供水。台风过后,省水利厅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全力恢复农村供水保障群众生活的通知》,组织农村供水单位对水源、水厂、管网等设施设备进行大排查,确保及时发现供水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置。加强水毁修复、管网清理和水质检测工作,避免发生介水传染病,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指导督促农村供水单位加强水源地、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加密检测频次。对不能立即恢复管网供水的,组织送水;对临时分散式供水解决的,选择适宜的饮用水水源,加强供水水质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新疆沙雅县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为目标,以强化城乡供水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抓手,以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沙雅县组建了集灌溉、城市供水、农村供水、污水处理于一体的兴雅水务集团公司,统一负责全县城乡供水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的水务一体化管理,配齐管理人员,强化25个乡镇加压站和169个行政村供水运行管理,做到建账到户、服务到户、管理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

  二是积极推行农村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沙雅县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农村供水成本测算报告,提出了农村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方案,初步明确了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水价为2.13元/m3,第二阶梯水价为3.2元/m3,第三阶梯水价为4.26元/m3。计划在履行水价有关制定程序后执行。

  三是推广应用智能计量水表。近两年沙雅县累计安装智能IC+物联卡超声波水表7241户。通过智能水表的推广应用,农村群众生活用水便利,还实现了农村供水“远抄、远控、互联、互通”自动化计量,改变了传统供水管理方式,提高了供水管理效率,开创了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的新局面。

  四是多渠道筹资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县政府每年投入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220万余元,成立了专门的管网应急抢修队伍,对水厂及管网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2021以来,完成管道抢修80余次,单次断水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过强化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工作,沙雅县农村供水保证率由90%提高到95%以上,获得了农村群众一致认可和广泛称赞。5月25日晚,县水利局行政办接到盖孜库木乡盖孜库木村2小队用水户反映,由于水表井漏水引起了断水,水利局立即响应,安排3名供水维修人员奔赴60公里外的现场进行检查维修。经过4个小时抢修,在当晚12点前完成水表更换,确保了农村供水问题在当天内得到妥善解决。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高度重视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切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开展排查。成立了由区水务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17个督查组,分片包干,指导督促17个乡镇做好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形成“服务中心+水厂+乡镇+协会+村社”的五位一体管理网络,坚持以民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着力加强维修养护管理。同时,对全区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制定方案、分类施策,力争做到不落一处工程,不落一个村社,不落一户群众。

  二是做好维修养护,强化应急供水。2021年,全区共落实维修养护资金508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08万元,区级维修养护基金200万元。截至7月底,共完成了40处工程维修养护,更换管道26.4km,更新供水系统2套,提升了9个乡镇供水保障水平,受益人口31.89万人。崆峒区还实施了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及乡镇集中应急取水工程,在全区15个乡镇修建了68处消防及应急取水点,进一步保障了供水区应急供水。

  三是推进崆峒智慧水利步伐。通过农村供水工程信息系统的建成,全区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管理流程化、精细化和准确化,达到了“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集成标准化、管控一体化、决策智能化”的目标,改变了农村供水工程的传统管理模式。

  四是全面推行水毁保险。崆峒区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用水户财产保险机制,在部分乡镇进行试点,购买保险16万元,用于缓解水毁损失,有效规避水毁风险。同时,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扩大参保覆盖面。水毁保险的推行,有力保障了崆峒区四十里铺、白水、花所3个乡镇2万余户用水户财产和人身安全。

作者:    责编: 高博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

访问量统计 | 排行榜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京ICP备140105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办公厅  承办:水利部信息中心

水利部总机:010-63202114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55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投稿信箱:webmaster@mwr.gov.cn

 
      

水利部官网